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在办公室干坐着,是我最难受的事” 嘉定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32年日晒雨淋


“在办公室干坐着,是我最难受的事”

  虽然这几天人在北京两会现场,但嘉定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依然牵挂村里的事:生态公园建设方案定稿了吗?整治好的河道还会反弹吗?邻居屈奶奶的身体还硬朗吗?

  “在办公室干坐着,是我最难受的事。”当了32年的村支书,日晒雨淋多了,60岁的沈彪面容黝黑,活似包公,而这么多年推动他工作的动力,竟是村民们一次次的“骂”,“我从不怕被骂,就怕大家因为失望不再骂。”

  “一定要给村里找条出路”

  1986年,28岁的沈彪成为北管村党支部书记。小沈书记刚上任,迎接他的是村民一片骂声:“村里这么穷,你这个当家人怎么办?”

  用沈彪的话说,当时北管村“穷得不可思议”。村里电费交不起,供电局就把电线给剪了;因为没钱买药,卫生室开不下去;想向信用社借万把块钱,对方一句“你靠什么还”把沈彪噎了半天。

  “一定要给村里找条出路。”沈彪坦言,在当时环境下,除了招商引资也没有其他方法。既然信用社不肯借钱,那么就动员村里一起凑钱盖厂房。有了厂房还要有能人“掌舵”。沈彪就和村干部一页页翻看村里户口本,列出在外发展不错的本村人,然后一个个上门拜访。那时他清晨5时起床,先骑“老坦克”到镇里,然后赶头班车去市区,找北管村籍的技术员、厂长谈心,用“情感攻势”请他们回村工作。

  “只要有消息,书记就会第一时间赶去拜访。”现任村委会主任邵伟梁很佩服沈彪的“韧劲”,对方上午没空就下午,下午没空就晚上,晚上不行第二天。沈彪一周五天待在市区,没有双休日,更别提八小时工作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原本在市区工作的工程师管允文答应回村担任村办企业厂长,到了1993年,北管村已经有了4家村办企业、4家台资企业。

  大家的努力加上改革开放春风,使北管村的条件逐渐改善。1995年,村里更是集中财力建成占地500亩的蕰藻浜工业园。顶真的沈彪在硬件上下了功夫,比如,当时村外是7米宽的石子路,村里却是10米宽的水泥路,还掏钱种树改善园区绿化环境。

  到了1998年,已有18家企业入驻北管村,村经济收入超千万元;2006年,入驻企业达48家,经济收入超2000万元,经济总量更是达5亿元。北管村再也不是那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了。

  “乱没有治好,荷包再鼓也没用”

  也就是2006年前后,带领村民富起来的沈彪又被骂了:“村里这么乱,你这个书记管不管?”

  那些年伴随企业大量入驻的,不仅是巨大经济效益,还有诸多社会治理问题。村里外来人口1.7万,本村居民2000多人,用水用电成了难题。每天产生2吨生活垃圾,来不及清运的只能躺在街面。村里一下子涌进近千台车,只要有空隙,角角落落都塞满了车。

  “乱没有治好,荷包再鼓也没用。”经济发展让沈彪有了底气,于是村里出资为每个村民组安装变压器,还陆陆续续把自来水管“小管换大管”,通过购买服务增加垃圾清运频率,并利用村里空地建停车场,在马路上划停车区。如此一来,北管村的日常运作逐渐步入正轨。

  还是那段时间,治安问题让村民叫苦不迭。每月发生数起盗窃案,村干部不得不大半夜蹲在村口抓贼。不胜其扰的村民甚至对沈彪说出了气话:“你干嘛去招那么多商?”

  “事情不怕难,就怕自己感到烦。”沈彪开始摸索筹建“北管110”:村里装了100多个探头,通过设在联勤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值班队员可以随时监看全村情况。一旦发现贴黑广告、乱倒垃圾、盗窃等不法行为,可以通知巡逻队员三分钟内到现场处理。一套措施推进下来,村里的治安环境好多了。

  10名队员、一台车、众多设备,联勤指挥中心一年运行成本要100多万元,但沈彪觉得这些钱花得很值:“招商引资是让村民过得好,改善环境也是让村民过得好。老百姓要求啥,我们就要解决啥。”

  如果说当年带领村民脱贫是全村一条心,那么之后利益、立场的不同会让村民间产生矛盾。沈彪处理原则很明确,“一碗水端平”。大学生村官陈佳乐还记得,村里有家拉面店占道经营,村干部劝了几回,店主认为这是村里人“欺负”外面人,搞得大家关系紧张。“沈书记就跟他说两句话,第一,不是针对你一家,不管谁开的店,占道经营都要处理;第二,把周边环境搞好了,你的生意不就更好吗?”店主的气顺了,主动把摆在街面的炉子放回去,后来他成了村里积极分子,每到重阳节都会给老人送长寿面。

  “看到大家过得好,真开心”

  这几年,村民又在沈彪耳边嘀咕:“我们想过得更好,老沈你有办法吗?”

  从“不要穷”、“不要乱”到“过得好”,是村民对宜居生活的期待,而沈彪将之体现在日常生活“不出北管,该有都有”。比如,村子里现在有100多家店铺,这几年还陆续建了超市、饭店和运动场地,并升级改造养老中心和农贸市场,该有的不比镇里差。至于那些不该有的,沈彪也不留情。这两年北管村拆了近30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怎么会一点不心疼?光租金就少了500万元。”沈彪说得很实在:“就看你要钱,还是要环境。”

  宜居生活还要有精神食粮。走进北管村文化活动中心,一楼是500平方米的小剧场,边上摆着多种健身器材,二楼是村史馆、图书室、活动室、党建服务中心,村民在此休闲学习。这栋楼过去也是厂房,2016年被村里收回并改建成文化活动中心,虽然每年少了70万元的租金,但沈彪有另一种算法:“文化设施多了,村民生活丰富了,村里风气就会变好。”

  这么看来,宜居生活与村民增收好像不可兼得,但沈彪并不认同。这几年村里正积极推动村级资产“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过去多是木材厂、塑料厂,业态低端且影响环境,现在要引进现代服务型企业。“我们不能再走老路。”沈彪跟记者反复强调,在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的企业前,宁可先把厂房空着。如今,原本的木材厂厂房,变身成一家高铁供应链电商厂区。当年漫天扬尘的车间,也转型成明亮干净的办公楼、咖啡厅、客服中心,租金也从每年60万元增至130多万元。

  平时,沈彪总喜欢在村里走走,看着自己这么多年辛苦的成果,他很是感慨:“我是土生土长的北管人,看到大家过得好,真开心”。现在60岁的他想得最多的,就是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年轻村干部队伍,把他这代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深圳蛇口临时工劳务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