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中国城市全面提升品质“世界工厂”东莞欲成现代生态都市

一场跨越东中西部、贯穿一二三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已悄然在全国大范围启动。

一改过去连续多年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传统”,2018年的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调整方向,将“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品质提升”作为主题。

1月20日印发的《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美丽东莞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分“三步走”加快推进美丽东莞建设,2020年底前要建成全国一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实现跃升,综合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

2017年,东莞GDP达7580亿元,增长8.2%,经济总量居珠三角第四名、全国约20名。这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业重镇,近年来致力于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希望摆脱过去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而生态环境与城市品质方面的短板与“欠账”,如今也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

东莞只是一个缩影。今年,全国不少城市将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提升作为重点工作,这既包括同在珠三角的深圳、佛山和中山等市,也包括宁波、宿迁、南京、青岛、武汉和兰州等其它区域城市。

专家分析,中央提出的有关高质量发展、五位一体、美丽中国建设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成为其中的根本指引。更现实来看,创新驱动对人才的倚重,也促使各市纷纷加速环境优化提升,以更好承接创新资源,应对新一轮发展竞争。

“莞式”补短板

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如今希望成为“现代生态都市”。

东莞地处珠三角东岸,河网密布,气候温润,植被繁茂。借用当地官方自我评价,“东莞生态本底优良”。不过,过去30多年相对粗放的发展,虽然创造出东莞“经济奇迹”,却也“埋下”诸多生态环境与城市品质“隐患”。

2018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就直言,该市存在着建设较为分散、交通拥堵日益突出,以及实现水环境的根本性改善仍需时日,大气、固废和土壤等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等生态环境与城市品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白涛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与先进城市、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近年来东莞在生态环境、城市品质方面的“短板”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加扎实的措施予以改进。

此次“一号文”的出台,即为东莞决心与行动的体现。

根据上述《意见》,该市将把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品质提升这“两条主线”作为美丽东莞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快建设更加尊重自然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律,山水格局和城乡风貌更加和谐美丽的新东莞;同时,该市还要加快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东莞。

为此,今起3年内,东莞将一方面攻坚解决一批制约美丽东莞建设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则将高水平启动实施一批美丽东莞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以“推动美丽东莞建设一年扎实起步、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实现跃升”。

目前,东莞已初步收集重点示范项目65项,其中54项已明确投资估算,总投资额达636.94亿元以上。针对资金来源问题,东莞市发改局局长罗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市将通过PPP、基金等模式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其中,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东莞将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明确2020年污水处理率要达95%以上;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176条河涌整治,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同时,全面加强大气、土壤、固废污染治理,并加快引导落后产能整治退出。此外,针对交通“短板”,则将发展多元化公共交通,如轨道交通等,以及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包括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

而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方面,上述《意见》则从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和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9方面展开布局。

作为全国仅有的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东莞镇街经济活跃,但也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粗放、割裂、分散和“无中心”现象。这是东莞近年一直希望解决的一大重点问题,此前广东省级层面亦对东莞提出“强心”的要求。

这事实上也表明,东莞此番政策除立足于补齐短板之外,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着眼于推动城市从粗放发展向绿色、高效、智慧和有序转型。比如,东莞在《意见》中首次提出建立绿色低碳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出台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组建城市更新基金和完善城市经营机制等诸多创新举措。

白涛也表示,此次《意见》中提出的20条具体政策,均遵循着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五大内在要求。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经过过去30多年相对粗放的发展,东莞的诸多生态环境与城市品质问题至今已不得不解决。此外,随着土地资源紧张等约束越来越明显,东莞也很难继续在横向上开拓发展空间,只能纵向深入,依靠引导绿色转型、优化城市经营和提升运行效率来获得进一步发展。

多地攻坚城市品质提升

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是东莞直接而深层次的考量。

白涛表示,除关系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巩固东莞自身先发优势,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前者体现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当前,东莞面临着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科创走廊等历史性机遇,但也面对着挑战。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的开通,香港、深圳和广州等地的产业、科技和人才等资源要素的溢出将由更广阔的腹地来承接和分享,如开发强度较低的珠江西岸地区。

换言之,东莞将有更多“竞争对手”。“东莞如不对标广深、趁势而上,扎实提升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未来发展优势很有可能弱化。”白涛说。

后者则指向创新驱动背景下更为广泛的高端产业与人才。白涛认为,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和人才,而东莞此举积极适应了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要求,以及高端产业和人才向往魅力小城和美丽乡村的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从“补短板”还是“谋长远”来看,东莞都是当前全国范围内掀起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提升“浪潮”的一个缩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各市陆续公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少都将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提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比如,佛山提出,2018年要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青岛要打造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宁波要打造大湾区中心城市、大花园美丽城市、大通道枢纽城市和大都市区核心城市;宿迁则提出要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武汉更提出,扎实推进美丽武汉建设,包括将大力实施全域增绿提质,要让“武汉处处见绿、层层彩化、时时花香”。此外,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和兰州等亦有类似部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其中,大量城市是与东莞拥有较大相似性的二三线城市,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大致相同的机遇与挑战。比如,同为珠三角制造业城市的佛山、中山和惠州等,当前也正筹谋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吸纳更多创新资源。与之类似,长三角地区提出的杭州湾大湾区建设,也加速了宁波等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

“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现象。”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一方面,这与中央自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九大对生态文明高度重视的战略导向有关,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对地方而言,不同于过去,当前产业发展更多要依赖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而这对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的要求更高,意味着要搞好产业得先搞好环境。

“简单来说,传统盯着产业搞产业的模式遇到‘天花板’了。”胡刚还进一步指出,这一过程伴随着城市竞争力洗牌,一些城市将脱颖而出。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马向明也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城市空间应服务创新,因为创新人群对环境品质的要求高,这也就要求城市必须具备以“高可达、高品质、低成本”为特征的一系列创新空间。

白涛也说,随着城市竞争向综合实力的竞争转变,过去依靠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已基本消耗殆尽,必须尽快转入由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霍宇昂

深圳福永劳务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