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插手“妇联会”日常运作:借清理不当党产之名,蔡英文当局大搞政治分肥

摘要:可以看到,许多职位都是民进党当局借由“不当党产处理”“转型正义”等名义不断向各民间组织、政治团体或者行业公会开刀的结果。

在岛内,最近有一个数字被反复提及——自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上任以来,台湾当局的官派职位至少新增了324个。

 

根据台媒统计,这324个职位中,已经“分配”完成的50个官派职位涉及外事官员、“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等。拟提案新增的官派职位为274个,包括“农田水利会”(15个)、乡镇市长(198个)、“直辖市区长”机要任用(61个)。

 

可以看到,许多职位都是民进党当局借由“不当党产处理”“转型正义”等名义不断向各民间组织、政治团体或者行业公会开刀的结果。最新的一个被民进党当局权力分肥的团体就是“妇联会”。该团体曾被“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认定为属于国民党的“附随组织”,其资产被认定涉及“不当党产”。

 

虽然在历经长达5个月并一度濒临破局的谈判之后,本月29日,“妇联会”新任主委雷倩与台当局内务部门、“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签署三方协商备忘录,换来了“不再认定‘妇联会’为附随组织,但有例外条款”的结果。但是“妇联会”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把九成资产捐出;所属妇联基金会等四大基金会的三分之一董事改为官派;在行政契约生效后,4个月内向内务部门报请解散,转型为具有公益精神的基金会。

 

成立于1950年4月的“妇联会”,全称是“‘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由蒋夫人宋美龄创办。“妇联会”的资金来源多是劳军捐(台当局在1955年到1989年间在台湾地区实施的附加税捐)。“妇联会”用劳军捐办了很多事情,其中的大头便是捐建眷舍,该会共协助建立了176个眷村。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岛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妇联会”的主要工作逐渐转向社会公益,如在各地兴建学校、育幼院、医院等,还设立多项奖学金以及补助营养午餐。近年来,该团体在促进两岸和平交流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劳军捐成为绿营攻击“妇联会”的主要理由,认为其缺少法理依据并且不公开透明,中饱私囊。但是,这显然不是“妇联会”成为民进党眼中钉、肉中刺的最主要原因。

 

综合来看,民进党之所以要拿“妇联会”开刀,主要还是如下几个目的:

 

首先,虽然各种来源所统计的具体数字具有细微差别,但一般认为“妇联会”的资产为380多亿新台币,这还不包含“妇联会”拥有的多处不动产。如此庞大的资产自然就成为民进党当局眼中的一块肥肉。事实上,这并不是民进党第一次盯上“妇联会”。早在2003年,陈水扁就曾要求“妇联会”把当时约700亿元的资产充公,但被拒绝。

 

在岛内经济低迷不振、当局财政捉襟见肘的背景下,蔡英文若要兑现多项竞选承诺或者进行政治“绑桩”,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农田水利会”“国语日报”“妇联会”等在内的多个团体所拥有的庞大资产,自然也就成为蔡英文当局的资金来源。

 

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妇联会”在政治光谱上偏向于蓝营,与国民党的关系较为亲近。每逢选举,国民党经常通过“妇联会”的各级组织进行辅选。在“妇联会”的支持下,国民党所获得的妇女选票方面也长期多于民进党。由此,“妇联会”被民进党认定为国民党的“桩脚”,而借“不当党产”的名义拿“妇联会”开刀,也有削弱蓝营支持力量的目的。

 

最后,对于民进党当局的整肃,“妇联会”早就释出善意,宣布捐出七成甚至全部资产从事公益活动。但是,民进党当局依然要通过全面追杀来实现其全面接收的目的。与此同时,台内务部门也来横插一脚,要求“妇联会”将8成资产捐出,剩余2成回归基金会。从“妇联会”最终与民进党当局达成的备忘录来看,民进党真正的野心暴露无疑。未来当局还要插手基金会的运作,要求三分之一董事改为官派,三分之一由所谓“公正人士”来担任。这就说明,民进党当局全面控制“妇联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公益,而是为了权力分赃,为政治盟友安排职位。

 

可以看到,蔡英文当局自上台以来,几乎所有的公职以及公营事业的重要职位,一律不问专业能力,只看政治颜色。当既有的公职、公营事业的肥缺已经不够用,有钱、有影响力的民间团体自然也就会成为民进党当局扩增职位的“替补”。所以,如今的324个职位肯定还不是最终数,进一步增加指日可待。

栏目主编:洪俊杰文字编辑:洪俊杰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新安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