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首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项目获奖总数全国第一

  王泽山院士(左)在南京理工大学汤山科研试验中心向科研人员了解试验情况(2017年12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侯云德院士(左)在实验室与学生交流(2017年12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侯云德,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这是江苏科技人员首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今年82岁的王泽山已经是第四次拿下国家级科技大奖,他将60年的科研生涯贡献给了祖国的火炸药事业。这个在业界有着极高声望的院士,工作生活却十分朴素低调:在零下30℃的实验基地与大家同吃住,常常在实验室吃盒饭,住家属区不设专属停车位……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仲茜 舒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王泽山

  专注火药60年,让火炮射程提高20%

  4次获得国家级科技大奖

  “他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文明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将其效能、工艺推进了一大步。”原总装备部马殿荣将军这样评价王泽山院士。

  2017年1月,王泽山摘得2016年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这是他第三次获得国家科技一等奖。这项发明,是他攻克的世界军械领域的又一重大难题。

  远射程与模块发射装药是火炮实现“高效毁伤、精确打击、快速反应、火力压制”的关键技术,也是火炮系统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国际共性技术难题。凭借自己数十年的研究积淀,王泽山想拼搏一试。

  20年间,经过不断尝试,王泽山终于研发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我国火炮在应用该技术发明后,射程能够提高20%以上,弹道性能全面超过所有国家的同类火炮。据悉,美、英、法、德、意五国科学家曾联合开展模块装药研究,终因无法突破技术瓶颈被迫中断。令人自豪的是,这个难题被中国人成功攻克了,这项发明也让中国的火炮装药技术傲视全球。

  治学严谨,朴素随和

  1月8日中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京理工大学火药装药技术研究所,采访了王泽山的同事、学生,揭秘他工作生活的点滴。

  “王老师治学严谨,平时特别低调,朴实随和。他和我们工作生活在一起,只要自己能完成的,很少麻烦别人。”王泽山的学生、博士后流动站学员说。

  南理工的火药装药技术研究所是王泽山平时工作的地方。“王院士经常在三楼会议室召集大家开会,到饭点了,就给大家叫外卖,大家在会议室一边吃盒饭,一边继续讨论。”博士生小李说,王院士对吃什么并不讲究,主要是为节省时间。小李回忆说,为了采集炮弹在低温环境下的燃烧数据,团队曾到零下30℃的内蒙古包头市做实验。外场实验基地条件艰苦,但王院士奋战在一线,和大家吃住在一起。

  制作PPT的水平超赞

  小李还告诉记者,王院士接受新事物特别快,玩微信、做PPT、录音摄像、剪辑视频全能,“他制作PPT的水平超赞。”工作中,王泽山也处处替别人着想。“他从外地开会回来,从来不喊司机去接,都是自己打车或坐机场大巴。”南理工化工学院行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总是说,我自己回来没关系,要是耽误司机师傅吃饭或者下班多不好。”


  与病毒“斗”了一辈子的防疫英雄侯云德,8日在人民大会堂站上了中国科学技术最高领奖台,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年近九十还在上班。

  

  通讯员 周雪峰 朱来冬 刘昊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张敏 毛晓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 侯云德

  他是常州走出的“病毒斗士”

  尖子中的“尖子”,同学称他小老师

  今年已89岁高龄的侯云德,1929年7月出生于常州,1948年毕业于常州高级中学。如今母校的校园里,还留有侯云德的印记。在学校校史馆外的“院士墙”上,就有侯云德的铜雕。

  据省常中退休教师、校史专家张浩典介绍,侯云德毕业那年,他才出生,虽然没有见过“老前辈”,但因为多年研究校史,他对侯院士当年念书时的背景多少有些了解。“他们那届学生读书条件很艰苦,因为战争的关系,大家只能在简易的房子里上课。物理、化学课上没有实验器材,基本都是靠老师讲,人家说‘做实验’,他们那会叫‘讲实验’。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宿舍里连床架也没有,全都是打地铺,校园里也没有操场,学生连运动的地方都没有。但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生们都很用功。那届总共三个班的学生,就出了三个‘两院’院士,侯云德就是其中之一。”

  昨天下午,记者还辗转联系上了侯云德高中时的同班同学赵约。赵老说,他比侯云德小一岁,虽然毕业已70年,但对于那时的侯云德,他还有些许记忆。“那时候,他(侯云德)是尖子中的尖子。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他会了,我们不会,他就会教我们,所以是我们的‘小老师’。”赵约说,在他印象中,侯云德一直是谦虚、好学、刻苦的榜样学生。

  创立公司,成为“院士董事长”

  2008年,79岁的侯云德被***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同年12月,侯云德在泰州中国医药城创办了江苏金迪克生物技术公司,并在医药城设立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泰州分中心,成为一名“院士董事长”。

  据悉,该公司以新产品开发为主要工作,包括四价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23价肺炎疫苗等。2016年全国只有2个疫苗新品种申报生产,其中1个即为金迪克生物的1类新药——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该药物属国家生物一类新药,是侯云德团队自主研发成果,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国家科技奖方面,江苏一共有54个项目获奖,获奖总数为全国省份第一。54个获奖项目中,通用项目46项、专用项目8项。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红艳 朱鲸润 韩雨霁 胡玉梅 舒越

  江苏54个项目获奖,居全国第一

  项目:《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连接东西部的“电力动脉”

  “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高的输电技术。

  我国能源资源和负荷需求呈逆向分布格局,西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与东部负荷中心相距达到1000至3000公里,传统的输电技术损耗极大。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技术使曾经“让煤跑路”变成“让电跑路”。

  值得骄傲的是,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参与了该项目“控保”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过程。

  这条连接我国东西部的“电力动脉”的本领有多大?可以通过远距离输电,将远方的清洁电能引入中东部省份。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一共建成12个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总容量9360万千瓦,输送电量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80%,每年可以减少东中部地区标煤消耗1.7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亿吨。

  项目:《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打破国外碳纤维技术垄断

  碳纤维是国家安全、武器装备亟需的关键战略物资,也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碳芯电缆、建筑加固、压力容器、体育用品、风电叶片、汽车等领域。

  碳纤维一直是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敏感材料。如何打破垄断?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完成的项目立足于干喷湿纺碳纤维技术,前后耗时12年,实现了国内碳纤维生产的产业化,部分性能指标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完全替代进口。该奖项的获得也意味着,我们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干喷湿法纺出了“中国碳纤维”,打破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对我国的碳纤维技术垄断。

  目前,国产碳纤维市场50%以上的产量都来自于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其中T700与T800级的碳纤维产品已经应用到航空航天、碳芯电缆等领域。

  项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创造世界同类潜水器深潜纪录

  “蛟龙”号深潜突破7062米,创造了作业型潜器深潜世界纪录,并成功开展系列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取得丰硕成果。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六大成果之一,“蛟龙”号还被写进了十九大报告中。

  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中国深海装备技术体系的研究,他们创建的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创造了世界同类潜水器的下潜深度纪录,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五个具备大深度载人深潜作业能力的国家。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时隔11年迎来“双响”

  时隔11年,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迎来“双响”——唐本忠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聚集诱导发光”和李家洋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双双折桂。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自1999年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以来,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秉持“慎之又慎、宁缺毋滥”的高标准原则,曾9年空缺,距2006年产生两个一等奖已有11年。“值得关注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都有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问世。奖项从较为集中的基础物理学领域,扩展到化学、生物学,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创新引领领域更加多元。”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国家自然科学奖正是奖励那些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不断进步,局部已“领跑”全球。据新华社

宝安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