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智慧养老”进入京郊寻常百姓家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智慧养老”进入京郊寻常百姓家

  新华社记者盖博铭

  智能感知、近场通信、卫星定位……这些科技能够改善老人的生活么?

  在距北京市中心50公里外,房山区阎村镇里的老人有了新家。“智慧养老”成为该镇老年人服务中心的“主色调”。

  长期以来,失独老人紧急情况无人救助、养老机构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难等成为城乡养老典型问题。

  在阎村镇,老人遇紧急状况,在家中便可以一键呼救;子女在客户端点击“视频探望”,父母便“近在眼前”……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该镇老年人服务中心,大厅里智能体测仪是老人们几乎每天都会用的“新玩意儿”。往上一站,握住手柄,血压、血糖等体征指标随即报出,可被传至网络信息平台和亲属客户端,供医护人员和家人参考。

  穿过贴满二十四孝图的走廊,护理人员栗春长正在扫描老人床头的IC卡,在不打搅老人休息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对老人生活状况的巡查记录。

  据栗春长介绍,服务中心的信息平台还可为老年人添加个性化文化娱乐、保健康复等服务。平台的评估系统可根据收集的信息灵活制定护理方案,设置护理等级,发布评估报告。

  “这个‘应急’按钮是我们下一步要开通的服务。”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芳芳说,“我们计划与120急救中心联网,能够实时定位救护车位置那就更好了。”

  “敬老志愿服务队也将与平台对接。”王芳芳向记者展示养老中心的护理员客户端,界面上,用药、护理、巡视、膳食、体检、工作交接等功能一应俱全。

  跟随栗春长,记者来到三楼的“不自理老人区”,每上一层楼都要穿过防止轮椅滑落的安全矮门。

  “杨贵文,吃包子!”杨贵文老师傅自己笑着喊道,他颤巍地伸出手跟记者打招呼。进入中心以前,老人已失去语言能力。经过一年康复,“杨贵文,吃包子”这六个字已脱口而出,成为服务中心温情的符号。

  东屋打牌、西屋唱歌,上午的养老院文娱活动中心好不热闹。74岁的朱长生正准备下午的广场舞活动。“票友们还时常来这里唱唱京剧。”朱长生笑着说。

  据介绍,阎村镇常住人口6万余人,十分之一是60岁以上老人。除在养老中心外,居家养老的老人也可以享受“数据平台”服务。

  阎村镇养老照料中心主任孟广海表示,镇里通用的IC卡最大限度简化了老人使用信息平台的流程,凭卡和“一键呼叫”便可在附近商家订餐或预约上门洗浴,消费内容、时间、地点等数据也会被实时记录。

  “智慧养老”是近年来政府文件的高频词汇。2015年,***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阎村镇副镇长马海鸥介绍,阎村镇的“智慧养老”平台对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将传统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家户户,未来还计划接入房山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打通镇、区、市三级数据壁垒。

  “科技需要精准对接老人需求,保留传统养老的人情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助理高云霞表示,用大数据平台进行信息集成,可以打破条块分割,避免恶性信息竞争。(参与采写:兰恭来)

深圳招商人力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