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不可忘却的记忆”走进南师大 现场讲述《魏特琳日记》

    本报讯(实习生 王蓉梅 记者 董洁)1937年的那场灾难,给南京带来了深刻的伤痛。而就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却因为有着一次次国际人道救援,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光辉……上周六,“不可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阅读寻访行动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参与者共同阅读《魏特琳日记》 和《魏特琳:忧郁的1937》,并寻访当时作为南京妇女儿童收容所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南师大的前身之一,上世纪30年代,美国人明妮·魏特琳女士在这里任教。全面抗战爆发后,金女院一部分教职工西迁办学,一部分留守校本部保护校产。留校教职工组成驻校维持委员会,推魏特琳为主任。南京沦陷后,她临危受命,在金女院设立了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建筑物的牢固性来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作为难民收容所是再合适不过了”。魏特琳在忙碌的间隙,坚持写日记,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外国友人救援中国民众的经过……如今,这部日记成为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重要史证,也为后人留下了国际救援的珍贵记录。
  《魏特琳日记》翻译者之一、南师大历史系教授张连红,《魏特琳:忧郁的1937》的作者赵锐参加了活动。“悦的读书会”成员充满感情地朗读了《魏特琳日记》的部分章节。
  此外,“不可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阅读寻访行动于昨天上午走进金陵中学,参与者共同阅读了《福斯特日记》《威尔逊日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抗战老兵张修齐用一曲慷慨激昂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与同学们一起回顾那段烽火岁月。

沙头角临时工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