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氢能价值创新产业园 落子中新广州知识城

    10月27—28日,中德氢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战略交流会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图为交流会现场。 刘力勤 梁文祥 摄


    10月27—28日,中德氢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战略交流会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黄埔区开发区的创新产业“朋友圈”再度拓展。

    该区签下六大项目,项目所涉及领域覆盖氢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板块,为氢能源产业发展的良好布局奠定稳固基础。与此同时,广东中欧企业合作促进中心、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国际技术转移华南中心等三个单位集中揭牌。

    从前端研发,到项目引进,再到企业之间的对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经搭建了氢能源产业“政、企、学、研”一体化的良好布局,加速“氢能源应用推广”的到来。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实习生 骆毅文  通讯员 黄于穗 朱峻峰 郭哲涵

    扩展创新产业“朋友圈”

    签约六大项目覆盖氢能源全产业链

    根据签约内容,广州开发区将与德国开姆尼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在区内成立“中德能源创新研究院”。以氢能源产业化应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市场化手段运营管理,积极推进双方在氢能领域的合作。具体承担此项任务的是该区国有企业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运集团”)和广东中欧企业合作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欧中心”)。

    另一项合作为,恒运集团和中欧中心将合作建设“氢能价值创新产业园”,为氢能源项目的落地提供载体支撑。“氢能价值创新产业园”选址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重大战略发展平台的中新广州知识城。记者了解到,双方将着力整合实现氢能源应用技术研发、中试研发、生产制造、氢能源应用示范、综合服务的园区功能。

    同时,在签约仪式上,5家德国企业和机构签署了进驻中欧中心意向书,并表示将瞄准该区优良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托区内平台积极布局中国市场,通过技术转让、直接投资等方式做大中国氢能源发展这块“蛋糕”。

    恒运集团还与多家技术企业一连签下了另外三个合作项目,涉及电动汽车充电站、氢能源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华南生产基地等合作。

    除此之外,广东中欧企业合作促进中心、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国际技术转移华南中心、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一带一路”广州工作委员会三个单位集中揭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德国西门子将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联手打造智慧生态科技展示中心——“知识城水晶”。这是继西门子伦敦水晶项目之后,在亚太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西门子可持续发展城市技术展示中心。项目将采用各种绿色生态建筑技术、节能低碳技术及楼宇智能化技术,展示未来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解决方案。

    抢占万亿市场规模

    即将推出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政策

    当前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战略部署,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特别是氢能源行业,预期在2020年以后市场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25年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实现倍增,达到万亿级市场规模。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州市IAB和NEM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一直高度重视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该区正在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政策。

    当前,区内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产业链条涵盖能源生产和供应、能源装备制造、能源服务等多个领域,集聚了南方电网、中国能建广东电力设计院、智光电气、高澜节能、协鑫集团南方总部、三晶电气、科力新能源、迪森热能等众多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创新标杆企业。

    时下,黄埔区开发区正在大力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建设,加快先进能源理念和能源技术的运用。

    据悉,中新广州知识城已经被列入国家第一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去年以来,区内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开展新能源应用示范区的规划研究。目前,规划方案已经报送至省能源局,正在推进申报国家新能源利用示范区。

    此外,恒运集团正在谋划启动广州中新知识城3—5平方公里经营建设NEM产业园,未来将布局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锂电池和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板、地热能、生物质能、分布式能源等项目,其中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将是重点发展产业。为加快促进产业集聚,恒运集团将牵头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NEM)产业基金。

    中德携手

    让羊城创新热土“长”出更多创新科技

    记者同时了解到,自2013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批成为国内第一个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以来,该区大力推进与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和技术合作,探索中欧创新合作新机制,联合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共建广东中欧企业合作促进中心等对接交流平台。

    同济大学教授章桐曾经在德国工作了二十多年,他告诉记者,中德在经济方面互补性很强。德国看重中国市场和资本,另外,还看中中国地方政府有中长期的规划。“例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四个‘黄金10条’等一系列政策,并且马上又要推出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

    广东中欧企业合作促进中心主任张锦告诉记者,中心选择的都是欧洲的“隐形冠军”企业,都是德国国家示范项目,都拥有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但它们规模不大,缺乏人力来中国开拓市场,缺乏资源来将技术大规模产业化。

    “在选择和评估上都要求适应‘水土环境’,技术必须能在中国生长。”张锦透露,大约3年,这些技术就能够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或推广示范。同时,要求国外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时必须共享知识产权,让本土企业在嫁接合作上发展自己的创新技术、装备制造。“让我们有‘根’,能够有内生动力,这是我们合作最核心的目标。”

    据悉,截至目前,全区已启动建设30个中欧合作科技和产业示范项目,总投资12.48亿元。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经成为欧洲企业投资广东的首选地,欧洲国家在区内投资企业累计达到160多家,2016年实现产值近22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6家。

    下一阶段,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进一步利用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平台,加强与西门子、德国医谷、瑞士通标等欧洲知名企业的合作,推动与欧盟在金融领域、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深挖中欧合作潜力,做大做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平台,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转型发展中做出示范。

深圳南头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