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用红色资源激发革命老区发展新动力


    日前,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在惠州惠东县高潭镇举行。

    根据《南方日报·惠州观察》和“南方+”新闻客户端的现场报道,作为全国第一批苏维埃政府诞生地之一,位于大山深处的高潭革命老区正迎来发展黄金期。

    如今,惠州正通过大力弘扬“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高潭革命精神,推进“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工作,让昔日偏远落后的高潭镇面貌焕然一新。在马克思街、列宁街上,红色元素随处可见,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红色资源成为激发革命老区发展的新动力。笔者以为,这正是对革命先烈最诚挚的告慰。

    红色历史

    是激发干劲的精神食粮

    无论是气势恢宏的百庆楼,还是“涓涓流不断,漾漾万年长。”的红军井,抑或是当年红军磨谷、磨面的的红军磨房、东江地区最早由党组织主导的宣传印刷机构“湖山书舍”……这些高潭保留至今的红色印记,即使时过境迁,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热情。

    丰富的红色元素,既是高潭镇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也是其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党史教育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三个基地的重要基础。

    笔者看来,作为全国第一批苏维埃政府诞生地之一的高潭镇,无论是对高潭革命精神的再次总结和凝练,还是对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列宁街”、“马克思街”等的改造,这些行动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通过对这段红色历史的回望,让人得以重温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从南昌起义部队1000多人在高潭中洞建立了我军历史上最早的兵工厂、军装厂、印刷厂、红军医院、红军俱乐部,到高潭区苏维埃政府于1927年11月11日建立,成为中国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之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那种“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 的高潭革命精神,无一不是共产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的真实写照。

    其二,对那段红色历史的再挖掘、再提炼、再体悟,为当下各项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文化根植于历史,历史的走向又为文化积淀创造条件。将新时代背景下阻碍改革发展的种种障碍和藩篱,与革命时期的艰难困苦相比照,将革命老区在历史历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今日的发展面貌相对照,更能坚定信心,激发斗志,鼓舞干劲。

    其三,这些行动不仅激活了高潭当地的红色旅游,更对高潭、惠东乃至惠州做好“红色旅游”具有启示意义。

    红色资源

    是亟待深入挖掘的文化宝库

    惠州多山临海而水系绵长,这一方面在地理上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绿色山水资源,另一方面在历史上形成了受用不尽的红色革命精神。

    作为广东最早建立中共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惠州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是广东工农革命运动的先驱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华南敌后根据地,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是重要战场。

    以名震华南乃至全国的东江纵队为例,抗战期间,以东江纵队为主力的华南抗日武装,与八路军、新四军一道,被朱德誉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而作为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的惠州,在大亚湾新桥打响了华南抗战第一***。罗浮山冲虚古观曾作为东江纵队的司令部,博罗县罗浮山景区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也入选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根据中共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数据,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市普查革命遗址共计474处。其中,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遗址32处,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7处,革命领导人(重要人物)故居39处,烈士墓7处,纪念设施67处。

    过去,部分革命遗址存在规划建设无序、权属管理混乱、专业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缺失、保障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近年来,从东江纵队纪念馆的不断完善到惠东高潭对革命遗址的持续恢复和改造,惠州在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方面呈现出良好态势。特别是此次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的举办,提升了高潭作为革命老区的知名度,值得其它区域参照和借鉴。这样,不仅可以让部分区域借助革命遗址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还可以让惠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加丰富,让惠州的城市形象更加立体和全面。

    南方日报惠州观察评论员 王彪

深圳平湖临时工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