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东莞帮助昭通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难题


■昭通市靖安镇种植基地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伍江)云南山色秀美,但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覆盖面广、程度深的贫困现状。昭通市地少人多,现有人口582.9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占了该市人口的23%。同时,大部分县区地处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乌蒙山区,辖内山区面积占90%左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象尤为突出。

为此,东莞根据与昭通签署的“1+8”合作协议,在对口帮扶过程中积极帮助昭通开展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等相关工作,并将云南昭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以下简称“三师图市”)两个东莞对口帮扶援建的地区联系起来,在全国首创劳务协作扶贫援建模式,帮助昭通实现稳步脱贫目标。

首创劳务协作扶贫援建模式

说起“西部牛仔”,大家都耳熟能详。今年6月起,已有两批次中国式的“西部牛仔”从昭通走出,他们举家搬迁,落户新疆,支援新疆的建设发展。

张炳宦就是这些中国式“西部牛仔”中的一员。8月23日,记者在云南昭通市彝良县采访时,见到正回乡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张炳宦,他告诉记者,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以彝良户籍的身份回到家乡。

张炳宦原本是当地的一名农民。6月12日,他与妻子及其他20余位同乡结伴,经过四天四夜的行程终于到达新疆。随后,他在三师图市草湖工业园内找到工作,成为一家纺织厂的工人。

昭通和三师图市同为东莞对口援建、帮扶地区。今年3月,东莞的援建干部经实地调研,提出以贫困地区家庭整体迁移的新模式来解决昭通脱贫,同时解决南疆集聚和调整人口结构的问题。在东莞的“牵线搭桥”下,今年5月1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一团与昭通市彝良县正式签署劳务协作协议,明确以三师图市草湖产业园招工为试点示范,在2017年至2019年,有序组织一批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贫困家庭和富余农村劳动力到草湖产业园转移就业和推动其落户,重点将向昭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

张炳宦是两地开展劳务协作探索中的受益者。此前,他在昭通打散工,过着“看天吃饭”的生活,收入不稳定,多的时候一个月有几千块,少的时候一分钱没有。如今在新疆当产业工人,培训期每人每月工资接近2000元,转正后每月超过3000元,此外,每人每月还有安置补贴。照此计算,夫妻两人每月薪酬可达八九千元。此外,张炳宦夫妻在新疆所住的廉租房,各项条件比他们家乡的居住环境好。根据政策,如果把户口迁过去,个人工作满18年,或夫妻两人同时工作满9年,就能获得住房的产权。

赴新疆工作70多天,张炳宦对当地工作生活环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工作不累,环境也很好,跟我们之前想的很不一样。”这次回乡办手续,张炳宦也不忘将这段经历告诉亲戚和同乡,希望更多人通过到新疆工作实现脱贫,谋求更好的发展。

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东莞援建干部邓浩全告诉记者,目前昭通和三师图市开展的劳务协作正在稳步推进。6月12日,昭通市彝良县的首批28名劳动力赴草湖工业园务工;7月18日,第二批7户26人启程赴疆就业,并将户口迁到新疆。

5124名昭通居民来莞就业

让更多昭通群众赴新疆就业落户,只是东莞帮助昭通推进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工作的“代表作”之一。去年以来,东莞通过帮助昭通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建立技能人才双向交流机制、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深化与昭通的劳务协作,让昭通居民创造了更多外出就业的机会,也让当地贫困人口通过稳定就业实现脱贫。

围绕“1+8”合作协议,东莞和昭通的人社部门加强交流和协作,进一步做好昭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东莞人社部门深入昭通考察调研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交流学习,积极动员东莞人力资源企业进驻昭通开展协作。

目前,东莞和昭通的人力部门还建立了劳务输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县镇对口联系的工作制度。东莞33个镇街(园区)已与昭通市11个县区实现对口联系。在此基础上,东莞大力推动各镇街帮扶昭通开展劳务输出。截至8月,东莞已向昭通发送就业信息23552条,组织了近百家中介服务公司、大中型企业赴昭通招聘,累计接收昭通输出的劳动力5124人。


招商临时工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