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不少扬州族谱记载从苏州阊门迁来 88岁老太讲述长辈口中的洪武移民


    本报《家谱故事》栏目开办以来,刊发了多个扬州姓氏的族谱,不少族谱记载祖上从苏州阊门迁至扬州。昨天上午,在扬州生活60多年的苏州老人陈秀珍联系本报记者,讲述苏州人口中代代相传的明初人口大迁徙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

    不少人组团回苏州寻亲

    陈秀珍老人今年88岁,籍贯是苏州,她说,1951年9月21日乘船从苏州来到扬州,生活了60多年,扬州成了第二故乡。

    近期读了多篇晚报《家谱故事》栏目的报道,其中多篇文章都提及这些家族明初由苏州阊门移民到苏北,有些家族后人还曾去苏州阊门一带寻访宗亲,但多无功而返。

    陈秀珍老人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初,她随老伴去苏北革命老区大丰县等地探亲访友期间发现,有许多家农户续修写家谱时,在“源流”中记载了“先祖是苏州府吴县人氏,从阊门移民来苏北……”,当时身边很多三泰(泰州、泰兴、泰县)、江都、高邮、宝应等地的人,自发组织赴苏州寻根团,寻找祖先从苏州阊门迁出的踪迹。 

    朱元璋攻破苏州

    将苏州商户驱赶至徽州

    “阊门历来是苏州六个城门(阊、胥、盘、娄、齐、平)中最繁华热闹,享有‘金阊门’之称,此地有水陆码头,舟车不停,有商贩交易,商铺很多,住房稀少。元末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当时占据苏州城的起义军领袖是张士诚。”陈秀珍老人说,朱元璋统领的起义军势如破竹,节节取胜,但对苏州城却久攻不下,其原因除了苏州城墙坚固,还有苏州城的商户支援张士诚粮草。但最终坚守了两年多,苏州城还是被攻破。城破之后,朱元璋惊叹苏州城的繁华,记恨苏州商户支援张士诚守城。朱元璋登基之后,下令将苏州城的商户及大部分市民赶出苏州城,迁至徽州地区,将自己家乡凤阳的居民搬迁至苏州城居住。”

    “老一辈苏州人对朱元璋没有好感,而对张士诚较敬仰。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日傍晚,家家户户在大门外点上香烛烧‘狗屎’(九四楷音)香,便是纪念张士诚。”陈秀珍说。

    部分移民未到徽州

    中途流落苏中苏北地区

    “据长辈说,朱元璋占领苏州城的当年冬天,就驱走了一批苏州富商去安徽凤阳。洪武初年,朱元璋又驱赶苏州大中富商十几万户去徽州地区,大中商户随身携带大量金银珠宝,作为去徽州地区安家经商之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迁至徽州地区的富商后人陆续回到祖籍经商,这便是有名的徽商。”陈秀珍说,还有许多移民从阊门上船后,并未能到达徽州,中途因各种原因流落在苏中、苏北及安徽部分地区。晚报报道的那些祖籍苏州阊门的家族,祖先很有可能是当时流落下来的。

    “回到祖籍苏州的徽商非常多,在苏州城厢建有安徽会馆10多所,在苏州阊门城外吊桥南边,还建造了一座专门供徽商使用的船用码头。”陈秀珍说,徽商很重视对子孙的教育,在会馆内设置了学馆,免费为徽商的后代提供教育。

    陈秀珍说,朱元璋在驱赶苏州十几万户富商去徽州的同时,对战争中俘虏的元军残部和家属设置了2个收容所,一个在城外的西园附近(称北兵营),另一个在阊门南浩街附近(称南兵营),后改为遣送站,将收容人员分批遣返,这些人也算是从阊门迁出。

    明初扬州府74万人口

    一半来自苏南浙北地区

    记者就陈秀珍的说法咨询了扬州文史学者韦明铧。他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在洪武初年的扬州府(明初沿用元制,扬州府领高邮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兴、仪征、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崇明9县),除了复业的当地居民外,其余皆为流入人口。

    “根据现存地方志及族谱资料,以及苏中、苏北地区一带的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是由明初从苏州阊门迁移而来。从洪武初年至二十六年,扬州府的移民陆续迁入,新增移民总数达14万人,其原籍来自苏南、浙北、江西等地。洪武二十六年,扬州府74万人口之中,民籍移民及其后裔约50万人,除了崇明县之外,来自苏州及苏南,浙北地区的移民占总移民人口的一半,来自江西与徽州的移民各占四分之一。”韦明铧说。  

    记者 宫鋆煜

劳务派遣公司怎么赚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