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敦刻尔克 恐惧的符号——观《敦刻尔克》


东莞时间网讯 作为影评人怎能对诺兰的热门电影不发声?

看了两次《敦刻尔克》,同去的朋友说,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惧,但看不懂。

10亿元的战争巨制在国际市场第二票仓10天刚过3亿的收成,这可能与许多中国观众对诺兰反传统的叙事方式相关。影片采取一周的海滩撤退、一天的游艇救援、一小时的飞机空战三个代表陆海空的时空交错切换,有点艰涩迷乱,观众云里雾里。

作为艺术家,诺兰希望以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表达传统战争片喜欢的恐惧话题。对于一般观众而言,能够对战争的残酷与恐怖感同身受,足矣。

战争是人间地狱。求生是人的本能与本性,没有天生不怕死的士兵,只有在极端环境里成长的英雄。

冲锋陷阵的战场有严格的军纪,后退者杀无赦。看见身边战友倒下,贪生怕死会转化为复仇心切,无法选择的从众心理也迫使战士们向死而生,拼命往前冲。

敦刻尔克并非进攻的战场,而是撤退的平台,逃亡、求生成为主旋律,表现恐惧有了施展的舞台。

灰朦朦的天空,炮火连天的远方,中弹冒浓烟的舰船,头上呼啸而过的敌机,面向人群与大船的疯狂轰炸,海滩上乌压压的士兵惊恐地望着天空,如坐以待毙、任人宰割的羔羊般无助,拼命挤上船以为幸运,却成为覆灭的开始,男主角几乎每上一船都遭致袭击,兜兜转转又回到原地。被鱼雷炸沉的舰艇仅剩的一个士兵精神崩溃。一个绝望的士兵御掉武器步入大海自杀。为了保命求存,士兵之间互相猜忌与互怼成为常态……压抑、无望、迷茫、恐惧如雾气氤氲,如浊浪翻滚,让观众透不过气,音乐与特效营造的战时气氛,强化了代入感,让我们身临其境,感觉随时被毙命。

为了强调恐惧,影片没有让一个德国人亮相,暗处的敌人带给明处的撤退军人的阴影挥之不去,压力山大;影片反传统不突出英雄,没有战争片习惯的背景介绍与英勇战士的歌功颂德,大量篇幅让给基层小人物,写他们的本能与挣扎。

诺兰将敦克尔刻打造成了恐惧的符号,战场的恐怖、士兵的恐惧如此强烈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观者,从而表达反战的普世价值观。

有恐惧必然有镇定。在码头站着指挥的波顿将军是海滩的定心丸,他一直坚持到最后才撤离,代表了一种责任与担当。

被海军征用的游艇主道森以其经验与稳重,安慰着惊慌失措的年轻人,化解了一次次危机,还特意点赞空军的勇敢,为阴沉的环境带来阳光。当万舰齐发的小船到达敦刻尔克海滩,将士们欢呼着“祖国”,此为影片最欢快最昂扬的时候。正是有千千万万个道森,才赢得了敦刻尔克战役的理想结果。

勇敢的三个飞行员都没有返程,他们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同胞被纳粹蹂躏而拼尽全力。机师法雷尔在燃油耗尽之时干掉一架敌机,迫降海滩,烧掉飞机,从容不迫等待被俘,冲天火光为英雄送行……

当然,诺兰对英雄行为没有刻意煽情、放大与拔高,显得克制而理性。英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周密计划,只有特殊环境下一闪念的决定与坚持。恰似法雷尔决定不返航而选择牺牲前自己对自己轻声说的话:“好吧,那就这样吧。”然而,平民英雄恰似冷夜里的火焰,闪耀人性的光芒,照亮温暖着人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敦刻尔克,恐惧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即使非战争年代,物质丰富的和平时代,我们就能消除害怕紧张,惶惶不安吗?

我们为生存环境所困,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担惊受怕;我们为这世界变化快,今天不知明天事而迷茫空虚;人如草芥,随风飘动,年轻时以为自己是风,后来发现自己是草而感到悲哀痛苦;人如浪花,随波逐流,我们为无法把握个人命运坐卧不宁;我们在名利中追逐,宦海沉浮,商场挫折,沧海桑田,人生无常,我们如困兽犹斗;我们在爱情中痛苦,免不了意乱情迷,徒生变故,相互折磨,为此而感到压抑绝望;我们为房价上涨快、炒股怕失败、孩子读书难、看病不放心、养老无着落、生活成本高而烦恼忧伤……人生有太多的恐惧,难以预料,无法捉摸。只有正视与面对恐惧,向死而生,才能真正向前,获得重生。因为希望还在,我们依然活着。

诺兰电影触碰了人类深层次的孤独,促使我们反思与反醒。

深圳华富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