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十九大精神在基层:养牛养出了“牛”日子

  “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新房子住上了,家庭牧场建起来了,自来水拉到院子了,党的十九大上,习***又讲了好多与我们老百姓有关的好政策,遇上了这么好的年代,我们的好日子有盼头,更有奔头了。”

  11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镇河口村李贵君的家庭牧场,李贵君一边给育肥牛添料,一边满怀信心地向记者表达心声。

  满坪镇河口村是纳入民和脱贫攻坚范畴的贫困村,而李贵君则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

  年近花甲的李贵君是一个勤劳吃苦的人,为了一家六口人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他不辞辛苦,早出晚归,忙于奔波。但年复一年的打拼,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大变化。特别是多年前妻子因病离世,女儿们又相继出嫁,家里仅剩下相依为命的父子俩。

  当李贵君父子俩为撑起这个家而一筹莫展之时,党的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青海高原,也吹暖了大山里的这个小村庄,更把精准扶贫的阳光温暖洒向了这个多磨多难的贫困家庭。

  得益于危房改造的政策,他东拼西凑了三四万元,便盖起了6间封闭式新住房;也因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河口村的落地,他家的庄廓土墙换成了砖混墙、曾经的老旧大门换成了瓷砖贴墙的新大门;更因为他的产业发展意愿,在人均5400元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扶持下建起了120平方米的家庭牧场,还得到了产业扶贫贴息贷款的扶持,走上了牛羊育肥的脱贫致富路。而这些变化,仅仅发生在2015年至2016年之间。

  走进李贵君家,眼前六间新盖的封闭式砖混房子十分醒目,贴着瓷片的墙面,落地式的铝合金门窗,与尚未完全拆除的老屋残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聊起房子的事儿,李贵君感慨地说,这几间新房子大概花费了八九万元,国家补助了4.5万元,从亲戚等那里借了一部分,如果没有党和政府这么好的惠民政策,不知道还要在老旧房屋里生活多久。

  李贵君心里很清楚,要实现脱贫致富,单凭几间亮堂的房子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稳定增收的“一份事业”。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2015年精准识别产业发展意愿时,李贵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家庭牧场养殖业。

  很快,他依托养殖脱贫致富的期盼如愿以偿。2016年,在人均54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支持下,在家门口的一块空地上修建了一处面积120平方米的家庭牧场,并买进了六七头牛进行育肥。

  2016年家庭牧场建成后,一年时间育肥出栏6头牛,收入6000多元。而今年已经育肥出栏6头牛,到年底前还能出栏2头牛,那李贵君今年的养牛纯收入就有1万多元。

  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短短的几句话,却透着党和政府心系百姓疾苦、情牵群众冷暖的为民情怀,鼓舞着像李贵君一样的广大贫困群众决胜贫困、走向幸福的信心。

  李贵君告诉记者,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党和政府又这么关心我们这些贫困家庭,但脱贫还得靠我们自己勤劳吃苦。

  “我年龄大了,还患有高血压,出不了门,就打算在家养牛,让孩子到外面去打工,父子俩过一个像样的生活不成问题。”李贵君信心满满。

  李贵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3000多元从外面买来几头牛进行育肥,三个多月的育肥时间花去饲草料成本1000元,出栏价格能卖到5000多元,育肥一头牛至少也能纯赚1000元。

  李贵君说,牛育肥的周期一般三个多月,一年可以育肥出栏三次,如果每次按育肥出栏5头牛估算,一年就能出栏15头育肥牛,可以有1.5万多元的纯收入。

  正是这些盼头,李贵君对养牛脱贫还是蛮有信心的。他告诉记者,明年他要把0.45公顷的耕地全部种上大燕麦作牛羊育肥的上好青饲料,明后年把育肥规模发展到15头牛。

  当记者结束采访离开时,李贵君笑着说,有党的好政策,还有我们能吃苦的一双手,我们的好日子一定会有盼头,更有奔头……(石延寿 尹耀增)

深圳靠谱的劳务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