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合肥人才政策强磁场引“哈佛八剑客”扎根



  他们,曾同为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先后返回祖国扎根科研一线。

  他们,都未有过在合肥生活学习经历,如今集体安家成为新“合肥人”。

  在风景秀丽的科研圣地——合肥科学岛,从2009年8月开始,陆续有8个哈佛博士后来到这里,组成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生命科学部的核心科研团队,并按个人学科优势形成完整学术链,构建科研矩阵。当问及回国的感受,8位归国哈佛博士后说出了共同的心声:“回国是众心所向,选择合肥是正确之举”。

  “八仙”聚合肥,回国乃顺势而为

  8位博士后中,王俊峰1988年至1995年相继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完成了本科、硕士学业。1995年,他出国深造,先后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乔治亚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读书或者从事科研。

  2007年,在美国已经学习工作了十几年的他,走到了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继续留美还是回国成为他一度的困惑。“当时回国的人还不是很多,毕竟在美国的科研条件比国内好。后来听说国家要建设强磁场实验室,当时非常振奋,就决定回国发展。”王俊峰说。

  王俊峰说的强磁场实验室,就是目前的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虽然当时装置还没有开始建设,但王俊峰很快回国进行了考察,第一站就是合肥科学岛。“一来就觉得科学岛的环境非常好,适合搞科研,再加上岛上领导和同事的关切支持,就决定选择了这里。”王俊峰说。2009年8月,王俊峰踏上了回国的飞机,成为8位博士后中来到科学岛的第一人。

  回国之前,王俊峰和其他几位博士后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林文楚、张钠、任涛都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的同事。来到科学岛后,他一边不断向以前的同事介绍他在国内的情况、感受,一边开始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刘青松等人自然成为了他“猎取”的对象。

  “因为王俊峰,我来这访问,看到的和听到的一样好,所以我也回来了。”现为生命科学部副主任的刘青松说。刘青松归来不久,他从南开大学本科时代起就牵手同行的妻子刘静也来到了科学岛。随后,张钠也来了,王文超、张欣夫妇也回来了,林文楚也来了。

  任涛是8位博士后中最后一个来到科学岛的。2016年,长期经受其他7位归国同事“诱惑”的他,最终下定决心来到了合肥。“来的第二天,我就买了一张公交卡,坐公交车在合肥到处看看,感觉很不错。不久就买了房,沉下心来。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任涛说。

  曾几何时,出国留学是很多人奋斗的目标,为何8位博士后纷纷选择了回国。

  对此,刘青松表示,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内的条件包括科研条件不比国外差,而且国内的机会更多,对人才很重视。他们只是回国大潮中的沧海一粟。

  赶上好时代,科研生活都精彩

  在科学岛内,有一处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因为房子的外墙都是用红砖所砌,这里也被生命科学部的科研人员戏称为“红楼”。这个颇具年代感的楼房,是生命科学部的主要试验场所,8位哈佛博士后回国后大部分的精力也都投身于这里的科研。

  8位哈佛博士后有着相对明确的科研方向:王俊峰、张钠主攻分子层面的研究,张欣主攻细胞结构,林文楚主攻动物和组织,刘青松、刘静、王文超、任涛则主攻药物学研究,从分子到细胞、到组织、动物,再到药物研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链,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流的科研条件,一流的科研团队,科学岛让哈佛博士后们擦出了更多的火花。其中,王俊峰课题组和国内其他专家合作获得的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上发表,产生了很大影响。刘青松团队致力于强磁场装置下的药学研究,在前列腺癌和淋巴癌等癌症的抑制剂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成立的两个产业化公司已经取得年销售几千万元的业绩。

  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癌症激酶靶点高通量细胞库在中科院强磁场中心建成,这是我国稳态强磁场研究取得的又一世界级成果,其中也饱含着8位哈佛博士后的智慧和心血。

  不仅科研做得好,8位博士后也都习惯并喜欢上了科学岛上的生活。张钠,除了是个科研达人,还是一个棒球爱好者。在科学岛上优美的自然环境里,方便、实惠的棒球场让他一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这里的棒球场很漂亮,价格还非常实惠,在美国仅仅开个灯就要68美元呢。”张钠笑着说。

  “当时还有一个担心,就是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回国时几乎不认识汉字。但现在两个孩子都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非常好。”张欣说。

  不仅如此,他们的归来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欢迎。8位博士后分别享受着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安徽省百人计划等各类人才引进项目的待遇,并集体被安徽卫视评选为2013年感动安徽新闻人物。“今年7月,我还随省市领导到国外访问,引进海外人才,省市领导对人才的重视超出想象。”刘青松说。

  构筑“强磁场”,科学中心纳英才

  8位博士后,没有一个是安徽人,也没有一个在安徽生活、学习或工作过。科学岛上的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为多学科的前沿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形成了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场。

  “当初回国的首选,肯定不是合肥。”刘青松直言。然而,几年下来,刘青松的认识有了很大变化。“安徽、合肥一直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条件。今年合肥还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在北京获批之前,让我们坚定了当初选择合肥是正确的。”刘青松说。

  作为8人中第一个来到合肥的王俊峰,对此有更深的感触。“2009年刚到合肥的时候,合肥的市政建设、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那时候的大铺头,给人感觉就是城乡接合部。而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合肥国际化都市区的雏形已经显现,滨湖新区、政务文化新区都建设得非常漂亮。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的认同感更强。”王俊峰说。

  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对合肥科技创新也有自己的思考。王俊峰说,合肥最大的优势是科教优势,有中国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这让合肥的发展不同于其他城市,而是走上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合肥的产业很多都是高科技产业,这奠定了合肥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去年合肥经济总量进入全国省会前十,也与此密不可分。

  王俊峰说,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获批,未来将有更多的大科学装置在合肥布置,强磁场科学中心建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科研人员的科研条件也将更加优越。

  正如王俊峰所言,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当前合肥正强力争取更多的大科学装置布局合肥,并强化对现有科技资源的支持力度。同时,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创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未来5年,力争新引进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600人、省市级领军人才3000人、高级人才10000人,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不少于10万人。

  搭建事业平台,解除后顾之忧,合肥不断打造吸引人才“强磁场”,在创新之路上阔步前行。

  【焦点访谈】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几位海归科学家。他们都曾经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却在过去八年中,陆续来到安徽合肥的科学岛从事科学研究,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哈佛大学医学院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医学院之一,他们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和发展的机会,选择来合肥偏僻的科学岛工作,是为了什么?几年时间过去了,他们干得怎么样?

  安徽省合肥市西郊有个科学岛,因为岛上坐落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而得名。这栋楼就是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所在地。

  在生物核磁共振实验室,哈佛大学医学院归来的博士后王俊峰,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一个新的叫FGF21的蛋白,“我们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花了三年的时间成功解析了FGF21的结构,我们接下来又花了三年的时间对这个蛋白进行了改造。”

  王俊峰告诉记者,FGF21是人体本身具有的一个蛋白,它像胰岛素一样,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但跟胰岛素相比它有更多好处,不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因此,国际上很多生物实验室和制药公司都在研究它。他说,他们对FGF21的突变体申请了专利,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化的转化工作,希望未来FGF21这个突变体的药物,能够在临床上造福于糖尿病的病人。

  王俊峰现在是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的负责人,是几位哈佛博士后中第一个回国的。王俊峰在美国呆了十几年,曾经在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当他听说中国也要建设强磁场科学大装置,感到非常振奋:“我们终于要建设中国的强磁场装置,而且我们要建设世界第一流的、最好的强磁场装置,所以说,我就联系了这边的强磁场中心的领导”。“我跟他两个人谈了两天的时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说,“他想着大干一场,想要在科研方面能够有所作为”。

  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磁场实验装置中的磁场强度一般都比地球磁场高数十万倍以上。这种人为的、非常规、极端的强磁场环境,为科学家探寻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经过八年努力,目前,强磁场科学中心已经建成系列强磁场实验装置10套,创造了多项磁体强度世界纪录,科学大装置平台的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在国际上,利用强磁场条件进行生命科学研究,还是一个冷门,王俊峰非常庆幸自己选择来到科学岛:“在这个地方,我有机会从研究领域上来讲,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依托强磁场科学中心先进的科学装置,几年时间,王俊峰带领研究团队,在膜蛋白结构生物学领域收获了累累硕果,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其中有2篇发表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及其子刊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俊峰在科学岛上的事业不断开拓,也吸引了他以前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一起工作的同事和朋友。从事肿瘤药物学研究的刘青松是第一个向王俊峰了解情况的人。刘青松和妻子刘静都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但当刘青松了解到,强磁场科学中心将重点打造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平台,在这里,他不需要论资排辈,直接作为学术带头人就可以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他决心留下来。同时,他向院领导要来了一个特殊的权力。“我希望能够有一定程度上的招聘自主权”,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刘青松说:“一个人干不成这个事情。它是一个高度多学科交叉的这样一个事业,所以我需要一帮人来一块做才能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回应说:你到哈佛去找人,你觉得符合你研究的实际需要,能够正好上下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相关研究链条,那你就把他请过来。

  2012年,刘青松回到哈佛,迅速找到了5位有志一起回国效力的学者。除了自己的妻子、从事药物化学的刘静,还有从事细胞生物学的张欣和从事分子生物学的王文超夫妇,从事核酸结构生物学的张钠和从事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的林文楚。他们五人以前都没有来过合肥。听了刘青松的介绍,他们都决定一起来科学岛干一番事业。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钠说:“我做过比较,他这个条件比我在哈佛的那个设备好”;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文超说:“我觉得这样的机会确实挺难得的”;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林文楚说:“我觉得在国外,这样走下去可能十年二十年一直这样,一年挣个十几万美元,一辈子这个样子了,但是我还是想回来做点事”。

  王俊峰、刘青松他们陆续来了以后,把中科院强磁场科学研究的队伍建起来了,从生物大分子,到细胞,到动物,到药物,整个一条研究的链条全打通了。

  从2012年到2013年,刘青松他们6位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青年学者陆续来到科学岛上。依托强磁场科学装置,他们互相合作,组成了4个课题组,向生物医学前沿领域发起了冲刺。其中,刘青松和刘静、王文超一起组成肿瘤药物研究团队,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用中国研发的创新药物战胜癌症。他们选取了人体细胞里的激酶,作为研究主攻方向。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激酶的变异是引起肿瘤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抑制激酶的活性,就能够有效控制癌细胞的无限制繁殖。刘青松团队的目标首先就是找到所有导致癌症的激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建成一个庞大的验证药物药效的激酶细胞库。但要白手起家建设激酶细胞库,谈何容易。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日本少数实力雄厚的制药公司在从事这样的工作,而且相关的关键技术也不会公开。但在2016年底,他们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刘青松说:我们花费了5年时间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激酶为靶点的全细胞药物筛选库。

  回国后的五年,刘青松团队针对多种癌症开发了20多种新型激酶抑制剂,申请了40多项中国和国际专利,还有一个针对白血病的创新药物今年8月底会向国家监管机构申请临床试验。

  2015年,在中科院和安徽省以及合肥市政府的支持下,他们还成立了一家生物医药公司负责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任涛,是公司的总经理,他也是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回来的。2015年,任涛加盟刘青松团队,成为第八位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来科学岛工作的科学家。

  任涛告诉记者,他们回国赶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改革好政策。科研团队不但获得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70%,而且,安徽省政府和合肥市政府还奖励科研团队政府股权激励共计1200万。

  八位哈佛归来的科学家中,有三位60后,五位70后,尽管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自己满意的发展,但当初,他们都是举家搬迁到合肥定居,他们都曾经面临过孩子回国上学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考验。匡光力说:“他们原来一开始拿的都是绿卡,办驾照等等,到银行办个账户、办个户头,办个信用卡都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包括在这儿买房子,能不能有一个房产证,能不能自己买,都会遇到这些困难。我们跟省里面反映,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都解决了。”

  如今,强磁场科学中心的硬条件和学术软环境越来越好,八位科学家告诉记者,他们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静说:“虽然可能现在回来以后,物质条件,个人的物质条件这方面不算是特别优厚,或者超过国外,但是对我们来说确实这不是我们追求第一目标。”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刘青松说:“我觉得回国以后,从我个人来讲,我感受到主人翁的感受是特别强烈。”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主任王俊峰说:“假如我还会回到2009年那个时间点,重新做这个判断、做选择的话,我还是会选择来到强磁场科学中心。”

  不仅仅是这几位哈佛归来的博士后学者,现在已经有几十位海归科学家来到科学岛上投身生命科学的研究。他们不计名利,一腔热血,克服家庭的种种困难,只想为祖国的科学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越出国越爱国、越比较越自信,这是他们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需要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创新人才为国家效力。同时,我们的人才政策也需要更多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不仅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还要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人才能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这样才能“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央视网】至诚报国 哈佛八剑客 赤子丹心逐梦最强磁场

【焦点访谈】20170824砥砺奋进的五年:强磁场的人才吸力

深圳清水河劳力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