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中国核电:从国之光荣到国之重器

  【环球网综合报道】“我在中国核电发源地——浙江海盐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大家看,我很健康。”“秦山核电是海盐的金字招牌。”“核电科普要让核电宣传从少数人变成多数人。”“中国核电与世界的发展差距就是发展空间。”……中国核学会理事徐浏华在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科技馆开馆的第一场科普讲座上神采奕奕的说道。

  世界最大的核电压水堆主线模型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科技馆,这个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7万平方米的展馆,整体形象为能量宝石,寓意着核能是清洁安全的高效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无穷动力,也象征着更好发挥核能科普的示范作用。

  它是中国目前最大、公众体验最丰富、公众适用性最强、最具特色的核电科技馆,它的开放意味着海盐“核电游”迈入“2.0”时代。走进展馆,一颗律动的蓝色光影宝石映入眼帘。核电科技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环球网记者,眼前这个直径近8米的蓝色屏幕在是亚洲最大的室内LED球屏,是科技馆数据展示的中枢,观众可以用手机与其互动,点选查看最新的核电站分布及相关信息,也可以上传参观照片进行展示。

  除此之外,核电科技馆有世界最大的核电压水堆主线模型。模型净长约18米,其中主线模型长度约8米,模型制作比例1:25。观众通过多媒体互动终端,除了解核电站主要构成和发电流程外,还可以观看核电人的不同工作场景。

  秦山核电科技馆致力打造最具特色的公众沟通交流平台、核安全文化传播平台、核电发展服务平台;建设最受公众欢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核能科普宣传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建设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活展现核能的魅力。

  国之光荣: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

  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能量从无到有。当眼前的杭州湾海浪拍打在这个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原型压水堆核电站上,无声的震撼席卷而来。在主控室内,守护“核安全”的就是这核电行业内人艳羡的“黄金人”。他们的眼睛24小时都不能离开闪烁的屏幕,监视着仪表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入职的新员工算起,到胜任机组值长要经过12到13年时间,人均投入培训成本在150万元人民币左右,因为他们所用培训费用,与他们同体重的黄金价值差不多,故而由此被称作“黄金人”。

  194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建设了世界第一个核反应堆,1942年12月2日下午2时20分,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建成并持续运行20分钟。1957年,世界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美国希平港(Shippinport)核电站并网发电,人类进入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时代。

  30多年以后,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在海盐破土动工,1991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并网成功并于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在秦山核电被誉为“国之光荣”的同时,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徐浏华介绍说,秦山核电基地与长江三峡工程相比较,装机容量占三分之一,年发电量占60%,秦山核电年发电量可满足浙江省的六分之一,上海市的三分之一,北京的二分之一。以秦山核电站百万机组为例,每天可产生1000万元的收益,同时还能带动民族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秦山核电基地累计发电3327.5亿千瓦时,累计向国家纳税238亿元,每年缴纳各类税费30亿元;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资金和物资共计超过1.2亿元。

  “华龙一号”:从跟随到并跑

  因为肩负铸造“强国重器”使命的新兴核电基地使命,让这个10多年前还鲜为人知的福建省福清市吸引到了全世界的目光。 雨后的福清核电基地闷热而潮湿,不过,不利的天气并不能阻止工人们建设的热情。记者眼前,塔吊林立、沟渠纵横,承担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5号机组基础工程已具雏形,核岛反应堆厂房高高耸立。

  “抗商用大飞机撞击机械连接套筒是‘华龙一号’所特有的钢筋机械连接工艺,与普通套筒相比具有更高要求。在满足普通套筒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满足瞬时加载冲击试验。”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副总经理陈国才指着核岛厂房的外层墙壁说。

  具备飞机防撞性能仅仅是“华龙一号”众多创新技术的冰山一角。“华龙一号”主要具备三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177堆芯”,在提高堆芯额定功率的同时降低平均线功率密度,既增加了核电厂的发电能力又提高了核电运行的安全裕量。第二大特点是燃料组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对中国核电“走出去”十分关键。第三大特点是装备实现国产化,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拉动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

  燃料技术是反应堆的核心技术之一,不断升级核燃料技术是改善核电站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有效手段。此前,这一技术长期被国外所垄断,国内只能照图加工,即使有改进也必须征得技术拥有国的同意,这也成了卡在我国核电人喉咙中的一根刺。

  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中核集团开展了重点科技专项“压水堆燃料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工作,开发出从12个月换料的CF2燃料到18个月换料的CF3燃料,用以解决出口受限问题。目前,中国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核燃料元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组件已获得突破性进展,预计从2017年起,CF系列将陆续实现工业化应用。检测结果显示,该成果能够满足国内外开工建设的“华龙一号”工程的燃料需求,且性能与国际先进燃料组件相当。

  “我们足足提交了多达5000页的报告。”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荆春宁回忆起项目送审时的经历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评审委员会2014年的评审结果认为,中国的ACP1000(华龙一号)是符合当代世界上最先进、最严格的安全技术要求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可以说,中国核电已经实现了从‘跟随’到‘并跑’。”

责任编辑:时鑫

深圳华强北劳务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