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永泰别墅“姊妹楼”将久别重逢



大洋网讯 沿着广州市海珠区沙园大街一路往市场深入,烧腊档、维修档、宠物店等密密麻麻的店铺聚集于此。不熟悉沙园的外人,不小心就会错过沙园大街37号大院的入口。在台联沙园商场对面的宠物店旁,有一道约1米宽的铁门,从这道铁门入内,竟是一个小院落,被评为区级文物的“永泰别墅”中的“姊妹楼”——“红楼”,就坐落于此。

尽管已被评为文物,“红楼”却在去年就被鉴定为危楼。由于年久失修,“红楼”的外墙表面风化严重,局部墙体剥落,加上周边院落环境恶劣,杂物和垃圾堆积,37号大院已不宜居住。

这种情况在今年内将得到改善。沙园大街37号大院已被纳入《广州市2017年城市更新项目和资金计划》中广州老旧城区微改造名单之一,成为海珠区老旧城区微改造项目,沙园街道将投入300万改造37号大院,重点修复“红楼”,计划今年年底改造完毕。

投入300万元翻新“红楼”

位于37号大院的“红楼”是一座三层的别墅,红墙绿瓦,对应其“红楼”的称谓。楼顶有一顶着鎏金“帽盖”四角亭,绿色挑檐凸显民国气息,还有门框上的花纹,门口的云纹水磨石垂带以及地面的三色拼接花砖,隐约能看出当年的气派。

记者现场观察发现,楼体的外墙多处破损,别致的花砖开始褪色,大部分窗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本应敞亮开阔的屋内格局,已经被划分成10个单间,改造成职工宿舍。屋内光线昏暗,内墙多处发霉脱落,环境恶劣。

实际上,除了表面看到的“伤痕”,“红楼”最严重的是“内伤”。沙园街道城管科提供的《永泰别墅——红楼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显示,“红楼”的外墙和内墙皆受到严重的植物微生物病害,除了屋面、梁柱、地面、门窗等不同程度的损坏和破落,排水设施陈旧。每逢暴雨季节,墙体受泡,容易滋生细菌。基于第三层为加盖楼层,楼顶屋面破损严重,增加了漏水的风险。

改造工程分为两期进行

为了彻底修缮“红楼”,微改造工程将分为两期进行。

第一期主要针对建筑外部进行修复。拆除建筑三层加盖屋面,重做天面防水,并针对原四角亭进行修缮;重新铺设飘檐的琉璃碌筒、瓦当;清理外立面墙体,采用有机硅类古砖保护液做保护处理;清理室外水磨石地面;拆除后期加装的铁窗,采用菠萝格木重做外立面门窗;优化排水系统;清除大院内杂物,增设公共洗手间及厨房以及重新铺设室外电力设施等。

第二期主要修复建筑内部。首先对室内部分梁、柱进修补,并且重做室内墙面面层批荡;室内地面则进行全面清洁,更换破损水泥砖;拆除私自改造的室内厨房及厕所,以及室内门窗重做木质门窗,重做楼梯木板面层及扶手;更新室内电力设施,并且埋地敷设电线。

整个修缮工程,去除勘察、设计等费用,施工费用就需要投入约300万元。据沙园街城管科科长余亮华表示,目前“红楼”的修缮方案已经全面通过,施工改造将在今年内完成。

街坊:改造后考虑回来长住

早在去年,37号大院大部分建筑就被鉴定为危楼,但仍有不少于20户居民居住在院内。部分是在沙园市场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另一部分则是广重集团的退休职工或家属。

邝先生的父亲是广重退休职工,两代人已经在这个大院住了30年。“上世纪80年代,这里都是广重集团的职工宿舍,后来有些人升迁了,就搬出去住。”邝先生告诉记者,这座“红楼”以及大院其他平房建筑皆属广重集团所有,初期职工租住需要交纳一定房租,后来企业取消收费,大院无人管理,环境也恶劣了起来。邝先生说,院内环境变差后,部分职工把原来的宿舍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据了解,“红楼”内一套单间只需约300元月租,吸引不少低收入务工人员前来租住。

不过,情况现在稍有好转,大部分租客已经离开37号大院。“好多人去年就听说要改造了,所以陆续收回自己住,只要租期满了都不再续租。”邝先生表示,如果真的改造,大院环境好转,会考虑回来长住,“我的屋顶都已经漏水几次了,街道能够出钱帮我们修好,当然就最好。”邝先生说道。

故事

昔日军阀别墅变危楼与“姊妹楼”仅一墙之隔

在沙园,与“红楼”一同并称“永泰别墅”的“八角楼”是一对“姊妹楼”,2003年已被登记在册,纳入文物保护计划。然而两栋别墅相隔不过百米,同是区级文物,境遇却天壤之别。

根据《海珠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记载,永泰别墅于20世纪40年代为香港永泰正十字油公司所建,归广州大军阀李福林所有,据说其中“八角楼”更是李福林为其母修建的斋堂。解放后,这两栋别墅被收为公有,一度被用作“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附中”(华师附中的前身)的宿舍。截至上世纪60年代,“红楼”被改造成广重集团职工宿舍,而“八角楼”则成为广重子弟学校(菩提路小学沙园校区的前身)的教室,两栋老宅的产权均为广重集团所有。

广重子弟学校的退休老师颜姨曾在这个“八角楼”给学生上课,“旧时这栋别墅是红色的,红墙绿瓦非常漂亮,因为楼顶有八个角所以被称为八角楼,楼顶采光非常好,里面装修精致。”颜姨回忆说。另外,当时的“红楼”也十分气派。居住在37号大院多年的孙阿姨告诉记者,旧时“红楼”门前还有一个小花园和鱼塘,门口有两个红色灯柱,用来架起大灯,非常漂亮。

后来,广重子弟学校被合并为菩提路小学沙园校区,“八角楼”成为学校教务处,外墙重新粉刷,从原来的红色粉刷为黄白色。而“红楼”门前的花园和鱼塘已不再,红色灯柱依然矗立在院内,“红楼”继续作为职工宿舍,日渐衰败。

目前,“红楼”的改造计划已提上日程,而空置4年的菩提路小学沙园校区也在7月份开始动工重建,其中“八角楼”将保存原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栋“姊妹楼”可以“久别重逢”。

(信时记者利思颖)

观澜人力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