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黑臭河道变身生态河道

    鹅颈水碧波荡漾,恢复了往日生机。资料图片


    茅洲河干流可见鱼翔浅底、鸟掠芳洲;鹅颈水碧波荡漾,恢复往日生机;木墩河、楼村水、新陂头河水生态得到初步恢复……目前,深圳光明新区5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主体工程已完工,水环境明显改善提升。黑臭水体整治公众评议满意度达到90%以上。此外,东坑水等河流水质稳定向好。

    光明新区共有一级支流以上河流15条,总长73.5公里,即茅洲河干流光明段及其13条支流和观澜河支流白花河。这条“母亲河”曾因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污染阵痛,一度成为绿色新城建设的一道伤疤。

    近两年,光明新区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力推进“1+4”(即茅洲河干流光明段+鹅颈水、木墩河、楼村水、新坡头河4条支流)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加速河道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管网建设、污染源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标本兼治,全流域实施源头减污、过程控污、末端治污。

    “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好光明新区绿水青山,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宏彬表示,新区将依托山水林田湖生态优势,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给市民提供更多绿色福利。

    推进“源头减污、过程控污、末端治污”

    作为深圳最大跨市界河,茅洲河位于深圳部分全长约31公里,其中在光明新区段长14.8公里,共有13条支流,流域面积145.9平方公里,覆盖光明新区90%以上面积,是光明新区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如何让“母亲河”恢复昔日生机?近年来,光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秉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思路,通过“设施建设+全方位监管”来治水提质。

    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区全面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推行河长制暨中央环保督察冲刺工作要求,以“河长制”统领治水工作,以硬作风硬措施坚决完成水环境治理硬任务。区级各河长积极开展河道现场调研及协调部署涉河相关事宜,极大地推动了黑臭水体治理和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作,确保河道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

    同时,新区综合采取工程、行政、法律、科技等手段,推进“源头减污、过程控污、末端治污”。

    14条重要支流全面开工整治

    治水提质,光明新区在快马加鞭。

    河道综合整治有序推进。茅洲河流域及观澜河流域在光明新区范围内14条重要支流均已全面开工整治,鹅颈水、木墩河两条支流完成全河段整治;楼村水、新陂头河两条支流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河段整治;白花河、玉田河、大凼水、西田水、东坑水整治随着土地整备工作提速,进度正进一步加快。

    污水管网建设实施集团作战模式提质提速。新区“十三五”期间管网规划建设512公里。先后完成茅洲河光明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EPC项目包和光明水质净化厂“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包招标,目前已形成两大战区,全速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工作。截至12月10日,2017年共建成230公里,超额完成原定165公里目标,完成率为139%。已完成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31%工程量,并基本完成光明水质净化厂一期提标改造初步设计。

    正本清源全面铺开,从源头解决“水污染”问题。光明新区全面排查市政和城中村、工业区管网、建筑等情况,光明厂服务范围已排查36平方公里共350公里市政管网并启动设计,松岗厂范围完成排查摸底。开展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通过加快污水干管系统完善和实施清污分流工程,提高了水质净化厂的进水浓度,减少了城中村的面源污染。

    开展水环境提升专项执法行动。今年以来,光明新区先后开展“春雷行动”“小散乱污”整治行动、“利剑一号”等专项执法行动。共排查企业1.2万家,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351宗。

    一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救活一条河

    真抓出实效。目前,光明新区污水管网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截污纳管三大重点任务提前完成,全年完成治水提质投资13.1亿元,超全年计划(11.24亿元)17%;建成污水管网230公里,超市政府下达年度任务(165公里)39%;河道综合整治开工数达10条,完成整治22公里;新区5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主体工程已完工,水环境明显改善提升。其中,茅洲河干流光明段已达到地表水Ⅳ类。

    随着茅洲河支流玉田河清污分流工程在两个月内全速推进实施并于2017年9月23日通水,干流每天获得约8万吨干净生态补水量。近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督导组在光明水质净化厂——茅洲河水质净化厂补水工程出口现场查看时,专家组对整治效果赞不绝口,“一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救活一条河,茅洲河从黑臭河道经截污、补水治理成为了一条生态河道。”

    光明新区“十三五”规划提出“两城两带”空间发展概念,其中“一带”即茅洲河一河两岸生态休闲文化带。新区在治水提质的同时,陆续开展茅洲河干流“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及支流景观提升工程,整体统筹茅洲河流域光明段景观层次及生态升级,实现“一河一景”,将光明打造为“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水悦新城、宜居新城。撰文:柳艳 蒋怡

    海绵城市建设助治水治城融合

    自2009年起,光明新区在试点区域先行先试,结合国家“十二五”水专项课题研究,在全国率先探索低影响开发建设实践。2011年10月,光明新区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首个低冲击开发(同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2016年4月,以光明凤凰城为试点区域,深圳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光明新区正在走出一条治水与治城融合的新路。

    14个试点城市考核凤凰城位列第一

    去年4月,深圳市作为全国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全面落实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今年4月,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审核,以光明新区凤凰城为试点区域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这14个试点城市考核中位列第一。

    新区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提质、河长制、防洪排涝能力提升等工作紧密结合,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计划、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将光明小镇、天安云谷、交通大会战、社区品质提升、公园之城建设、治水提质等重大项目全部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考量范畴,构建集低影响开发、灰色和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空间保护相结合的海绵系统。

    结合国家试点建设要求,新区2017年启动光明新区智慧海绵城市监测管控平台建设工作,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化决策支持。目前,智慧海绵监测管控平台建设进展顺利,预计明年汛期前将完成智慧平台建设,监测评估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效果。

    试点区域包括79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全面应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统筹建设”理念,高标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目前,新区试点区域包括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建筑小区、水务、旧改等79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建立19个汇水分区将各海绵项目连接,形成项目类型多样、景观效果显著、连片效应明显的海绵综合体。

    利用海绵城市试点契机,结合茅洲河水环境治理紧迫现状,以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为目标,将光明水质净化厂及其范围内的管网整体打包,采用“厂网一体化”PPP模式,安排了11个项目,5种运作模式,总投资15.82亿元,目前已进入执行阶段。

    新区以流域及排水分区为规划管理单元,科学布置各类海绵设施,在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同时,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和雨洪径流对城市水系生态的影响,巩固了河道治理及建成区治黑治涝效果。

    数说

    ●“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61个治水提质项目,已全部启动,其中已完工17项,开工22项,以EPC、PPP模式启动22项。

    ●2017年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1.24亿元,已完成13.1亿元,完成率为117%。

    ●全年计划建成污水管网165公里,目前已建成230公里,完成率为139%。

    ●全年推进建成区“1+4”条河流的黑臭水体治理,9月提前完成5条黑臭水体段清淤、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截污纳管建设任务,全面消除黑臭。

深圳横岗临时工劳务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