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智慧法院让司法服务提质增效

  2017年6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做好第三次全国法院外事会议和第二届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各项技术保障工作的同时,自主研发了会务手机APP,为会议节省经费30多万元。

  2017年12月,智慧审判系统、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及相关智能辅助系统在广西130家法院全部正常使用,高效完成了最高人民法院要求的2017年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的任务。

  ……

  过去的一年,广西法院紧紧围绕“三全三化”(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目标,积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称赞:“广西法院信息化建设上了很大一个台阶,一手抓改革一手通过信息化来破解难题,同时方便了群众,推动了司法公开,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智能化让案件审理更高效 

  “你好,请问民事起诉状怎么写?”“民事起诉状应包括原告、被告姓名、性别……”2017年11月27日,经过技术人员的调试,智能导诉机器人“贝侬”亮相马山县人民法院,立刻引来众人围观。  

  以前,当事人立案需要法官亲自指导填写法律文书,引导诉讼,立案法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些繁琐的事情上,立案效率较低。现在,“贝侬”的入驻,让立案工作实现自助化、智能化——“贝侬”能与当事人进行语音对话,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咨询、法律文书填写指导、法律常见问题解答等服务,大大提高了立案的效率。

  不只是“贝侬”,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助手”,同样为高效办案立下了汗马功劳。

  “法院认为,被告向原告借款的事实清楚,……”2017年7月4日,在象山区法院速裁团队办公室,一名法官正对着话筒用语音书写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的判决书,而前方的电脑屏幕上,几乎是同步出现法官所讲内容的文字。

  这是“法官助手”系统运用于法官办公办案实践中的场景。2017年1月,象山区法院在引入庭审智能机器人“书记员”语音识别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提升法官办公办案效率,率先在全区法院引入“法官助手”系统。

  “法官助手”系统以法官办公办案为目标用户场景,辅助法官通过“动动嘴”,便能通过语音快速便捷编辑文书、材料录入、查找资料等。据悉,该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得案件判决书的完成时间大大缩短,法官的办案效率显著提高。

  当前,广西越来越多法院依托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庭审语音同步转化为文字并生成庭审笔录,庭审笔录转化正确率达90%,法官和书记员的庭审记录工作量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迅速提高。

  多家基层法院的成功试水,为广西全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提供经验可循。

  日前,自治区高院副院长林玉棠表示:“今年将全力推进全区智慧法院建设,强化规划设计,准确把握智慧法院建设路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建设、审判软件升级建设等,全力服务审判业务。”

  大数据让审判管理更科学 

  大数据是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的核心,数据质量决定智慧法院建设水平。

  在当今的司法审判中,每天都会有海量信息产生,如何充分利用好案件数据信息,挖掘数据价值,让大数据为审判管理和司法数据决策分析服务,是广西法院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研究课题之一。

  2017年,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持续对广西法院数据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根据各类审判态势及绩效考评需求,完成了智图报表系统定制化开发,对质量管理、数据交互、态势分析、数据报告等功能进行了可视化升级,进一步增强数据中心数据管理、分析作用。

  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将案件数据采集汇总至分析模型中,生成涉黑案件、涉金融案件等10多种重点案件分析主题,有效将大规模、无序的、海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大数据”。

  通过这些“大数据”,可以对审判态势进行研判分析,找到提升审判质效的对策,为审判管理、司法决策、社会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例如案件审判态势专项分析,通过对案件类型分布、区域分布、时间分布、收结存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形成法院审判工作的综合概要图,及时反映情况和问题,为审判工作趋势预测、人力资源配置等提供支持;金融诈骗类犯罪专项分析,通过对近年来金融诈骗类案件及文书的采集和解析,识别和总结该类犯罪的案发情况及规律特点,增强人民群众防患意识、降低金融风险。

  大数据让审判管理更加科学。而科学的管理,换来了服判息诉率的明显上升以及司法公信力的不断提升。

  日前,国家统计局广西民意调查中心公布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全区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达86.11%,比2016年上升8.05个百分点;全区信访总量87096件人次,比2016年下降8.53%,更多利益诉求群众从“信访”走向“信法”。 

  信息化让司法为民更便捷  

  2017年3月22日,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汪洞法庭的法官来到辖区杆洞乡百秀村审理一起财产损害纠纷案。由于案情简单,在法官的组织下,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书制作完成后,法官通过专用网络提起电子签章远程申请。不一会,审核通过,一张盖有融水县法院鲜红公章的文书便打印出来了。

  融水县法院辖区多为山区,长期以来面临着法律文书送达成本高、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山区“送达难”的情况,该院依托“智慧法庭”,制定了电子签章管理制度。法官在完成案件审理后,可以立即制作裁判文书送达,实现“当场办案,当场结案”,改变了人民法庭的裁判文书必须送回本院签章后再返回法庭送达当事人的传统办案方式,打通了偏远山区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汪洞智慧法庭不仅提高了我们偏远山区法庭办案的质量和效率,还实实在在地拉近了法院与老百姓的距离。”融水苗族自治县法院院长关宇如是说。

  此外,“智慧法庭”的人工智能模块、无线互联模块、多媒体交互模块和数据共享模块等功能的启用,进一步优化了审判人员的审判质量和办案效率。据统计,智慧法庭上线后,汪洞法庭处理案件文书等事务性工作量减少20%以上,结案率提升3.3%,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6天。

  这是广西法院借助信息化提升司法审判效率,加强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

  如今,广西法院的信息化应用已全面覆盖从自治区高院到基层法院、人民法庭的执法办案和其他各项工作;全面覆盖审判、执行、人事、政务、后勤等法院工作的各个领域;全面覆盖每个案件从立案到审理、结案、执行的每个环节,有效促进了法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大鹏已展翅,当搏击长空。广西法院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征程上,正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

  “到2018年上半年,全区法院基本建成以‘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为主要特征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到‘广西智慧法院建设大战役’活动结束时,全区智慧法院建设实现核心业务网上办理,审判执行所有环节依法公开,并向法官、诉讼参与人、人民群众和政务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克充满信心地说道。

深圳市龙岗临时工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