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探索打造海绵城市“龙岗样板”

    龙岗将打造“三环五水、蓝绿交织、散点星罗、城水共融”的海绵城市。图为龙岗河。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9月8日,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举办期间,海绵城市专项研讨会同时举行。龙岗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军表示,如果说龙岗的生态空间是自然的恩赐,打造绿色龙岗海绵城市就是对自然最好的回馈。要让低碳发展、海绵城市成为城市设计者、管理者的基本理念,成为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对此,龙岗区通过高标准规划,把“三环五水、蓝绿交织、散点星罗、城水共融”的海绵空间理念作为建筑规划的原则,把深圳国际低碳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打造成易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龙岗样板”。另外,通过技术支撑、联席会议等制度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专家建议,要提升管网应对标准,加强预报预警信息软平台建设。另外,加强机制创新,建立海绵城市规范标准。

    科学规划大中小3尺度打造“三环五水”

    龙岗区正打造成为深圳发展的“第三极”“东部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变的是龙岗区对生态底线的坚持,对绿色发展的追求和低碳生活的重视。杨军表示,整个生态空间占龙岗区总用地面积比例高达54%。龙岗区抓住深圳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的契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依托整体空间,以“山环水润、产城融合”作为总体的战略目标,积极连通水、山、公园、绿道等资源,将城市活力的要素和海绵城市理念融为一体。

    杨军表示,龙岗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科学规划龙岗区海绵城市的建设,已经开展了龙岗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大、中、小3个尺度,把打造“三环五水、蓝绿交织、散点星罗、城水共融”的海绵空间作为建筑规划的原则。“三环五水”包括坪地环、横岗环、布吉环,有龙岗河、布吉河、沙湾河等。

    在大尺度上,龙岗将重塑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水生态恢复能力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蓝绿交织”,蓝是城市水体元素,绿是绿地元素,龙岗区境内62条河流,人均公共绿地15.39平方米。在中尺度上,依托绿地、水网形成天然海绵,有效的调蓄,实现公共空间的秩序能力融合。

    “散点星罗”,指以目标为导向,在全区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开发建设理念。以问题为导向,选取多类型项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改造计划,对国家要求的2020年和2030年阶段性目标进行合理计划。

    从小尺度上,通过低影响开发建设,强化地块对雨水的渗透、滞留作用,将海绵城市作为引领龙岗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变的新起点。另外,龙岗区十分重视河道与城市水空间的统筹开发,通过城水共融、空间的融合交替运用,实现水功能和城市功能的融合协调,让河道成为城市的公园,将自然还给人类,又将城市还给自然。

    另外,杨军表示,龙岗重创新、重示范、重推广,力争打造易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龙岗样板”。

    其中,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2012年启动,探索国际化高端海绵之路,利用各种海绵城市的技术,落实全面开发的理念,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的理念下,综合运用了直草沟、雨水湿地等多种海绵技术,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新型雨水口、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技术。例如,丁山河河道综合整治融入了海绵城市系统治理的理念,恢复了天然河道的弹性,海绵的空间。未来计划进一步建立国际低碳城低影响开发综合示范及实验研发平台,通过实验评估和技术研究,集聚、转化国际先进经验,输出可以在全国推广应用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标准、技术和效益评价体系。

    另外,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启动区通过监测研究系统,走智能管控的智慧海绵之路。目前该片区正在集中开展25公顷的市政工程,规划构建一个小海绵、中海绵、大海绵衔接紧凑的海绵城市体系,同时结合智慧龙岗的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与入驻企业的高科技信息采集技术,将阿波罗片区打造成片的智慧型海绵城市先行探索区。

    创新提效多措并举确保海绵城市方案落地

    龙岗区还通过多元建设模式,走事半功倍的高效海绵之路。杨军介绍,宝龙街道已启动基础设施提升改造EPC项目,项目以海绵城市为切入点,开启“灰绿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协调空间,走共商共赢的魅力海绵之路。坂雪岗科技城海绵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同步开展,互相保障,以城市空间重塑下的连片性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助力改善城市片区品质。

    此外,龙岗充分发挥机制保障对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的协同支撑作用,推动全区各部门的联动和协作。杨军表示,要让城市的设计者特别是管理者,把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特别是管理的自觉。通过建立一个联席会议制度,包括国土、发改、住建、环保水务等部门以及各个街道,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工作中的硬元素,久而久之让城市管理者自觉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形成城市管理的价值观。

    龙岗区创建“政府决策+院士领先高校助力+本地技术团队服务”的技术支撑体系,为海绵城市建设夯实智力保障。另外,龙岗以行政职能约束为抓手,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督察机制,形成环环相扣的规划项目管控体系,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落到实处。杨军表示:“2016年是龙岗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2017年则是全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标准上向国内外先进地区、先进经验看齐。”

    ■专家观点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王建龙:

    硬件与软件结合治理城市内涝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王建龙表示,最近几年包括深圳等很多大城市的内涝频率越来越高,内涝治理永远做不到一劳永逸,城市“不被淹”“不看海”是不科学的,即使森林地也会有洪水发生,包括刚刚建成的新区,所有管网都达标,但是下雨时就会积水。

    他认为,从发达国家几十年治涝的经验上可以看到,作为城市建设部门可以做三方面的事情。第一,什么情况可以被淹。“管网应对方面大部分城市标准比较低,70%—80%的管网1年一预可能还不到,要把应对能力从1年、3年提高到5年甚至更高时间,像发达国家很多提高到20—30年”。

    第二,什么地方可以被淹。“这更多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任何一个自然表面,经过几千年或者长时间的重创,都有自己的大排水系统。只不过现在很多已建的区域把大排水系统破坏了,现在重新再建深隧。水是不可压缩的,真正超过管网承受能力时(包括深隧水往哪去),应该从规划源头考虑。例如发达国家的防洪建筑以及一些低洼区、滞洪区的开发,开发前期做好充分的风险防护”。

    第三,真正遇到强降雨,如何把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更多是预警、预报等软平台建设。“长远看,软平台建设是更系统更长远的目标。新西兰等很多发达国家的排水部门一上班就看天气预报。他们很多排水系统已经信息化,根据气象信息提前预知哪些地方积水,该转移的就转移。

    住建部海绵城市专家谢映霞:

    以机制创新助推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的理念是从排水防涝的角度保证水安全、从治理水污染的角度治理水环境、从水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利用水资源,以及改善水生态。

    住建部海绵城市专家谢映霞认为,城市海绵建设也有一定的规律,需要考虑差异性、综合性系统解决问题。“比如深圳和长沙、武汉这些大城市不一样,有长江、湘江,有大流域的问题,一下雨外江水位很高,排不出去。但深圳的河流更短小,相对更独立,另外降雨量丰富、地质条件特殊,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建海绵城市,可能一个城市是一个模式”。

    “为了保证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体制机制的保证是不可或缺的”,谢映霞说,在这方面深圳有很多创新,深圳各个部门都在制定海绵城市的一系列技术方面的导则、规范,包括水务局、规划局、交通委、建筑工务署都根据自己的工作制定一些新的技术导则和规范。“毕竟现在是新兴事物,原来排水口建得最低,要把雨水汇到里面让它走,现在讲究存一点要溢流。所以排水口可能在有些地方特别是绿地里又要高出来,这些都影响设计、施工以及施工验收,都和原来不一样。而这些都需要继续制定一些新的标准,新的规范来做支撑。”

    统筹:陶清清 撰文 陈熊海

福保最大劳务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