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细数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五——接龙吹打

    接龙吹打乐是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的民间器乐乐种,至迟在明代末年就已正式形成。经过四百多年的传衍,接龙吹打有了很大发挥发展。接龙民间吹打乐被誉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

    经过四百多年的传衍,接龙吹打有了很大发挥发展。接龙民间吹打乐被誉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它有吹打乐、锣鼓乐、吹打唱三大类别和丫溪调、下河调、青山调、昆词、教仪调、将军锣鼓、伴舞锣鼓7个品种,拥有乐曲983首。接龙吹打的曲牌主要有【大号牌】、【朝排】、【将军令】、【水龙吟】、【南锣】、【六幺令】、【风入松】等。

    重庆市巴南区现有乐班二百六十余个、乐手近两千人,保存有上百年的古老乐器26件,其中4件在200年以上。乐班不仅经常参加本地民众婚丧寿庆仪式的演出,而且曾多次组团(队)参加市、区(县)的比赛演出,被区、市、中央及地方电视台摄制成专题片向全国和海外播放。同时,还出版了约八十万字的《接龙吹打乐》、二十余万字的《乡乐新韵——接龙吹打乐论文选》。1991年,重庆市文化局将接龙镇命名为“民间吹打乐之乡”,并成立了民间吹打乐协会,时有会员500余人;1996年接龙镇成立了民间吹乐艺术团。1999年,又将接龙吹打乐命名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在2000年3月重庆市文化局等单位通过群众投票和专家评议的方式,评出的“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中,“巴渝吹打”榜上有名,就是专指巴南区接龙镇和万盛区金桥乡的民间吹打乐。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植于广大山民中,不断继承、发掘、创新的民间吹打乐形成了风格各异、色彩鲜明的特点,成为山区农村崛起的民间音乐力量。(华龙网综合)

劳务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