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守住绿水青山 建设和美宜居中山

    中山市“绿肺”五桂山风貌。刘诗觉 摄


    走过中山城区的西山寺、古城墙、老榕树、旧牌坊,沿路来到长长的岐江河畔,水面倒映出两岸温柔的灯光。岸边,散步的市民三三两两经过,徐徐晚风送来阵阵笑语。

    五桂山青,岐江水长。中山以全省1%的土地面积,连续多年创造出位居全省前列的经济总量,但时至今日依然保持了好山好水好风光:2014年、2015年、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考核连续三年获“优秀”;林地森林覆盖率达95%,2016年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达到76立方米,森林质量位于全省前列……

    守住绿水青山,建设更加和美宜居中山。长期以来,中山市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进一步做好“山、水、林、城、人”五篇章,倾力打造山水相依、林城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城。

    绿色发展▶▷

    生态修复让母亲河

    重现“鱼翔浅底”

    “云际斜晖挂树腰,登瀛门外望兰桡。”这句出自明嘉靖《香山县志》中的诗描写的景色,便是古时知名的“香山八景”之一:岐江晚渡。

    中山水系发达,河网纵横,素有岭南水乡之称。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点源大量增加,水质问题也受到了考验,市民对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诉求和愿望非常强烈。

    为重现水乡风貌,中山市把水环境治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素有中山“母亲河”之称的岐江河为例,该市通过“三管齐下”加强水体整治,即通过水循环降低黑臭水体对内河涌的影响,通过截污、换底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通过逐步恢复周边的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水环境。

    当前,中山市正全力推进多类型、多层级的湿地公园建设。《中山市建设高标准湿地公园意见》和《湿地公园体系总体规划》提出,要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中山市财政投入3.6亿元资金用于2个市直湿地公园建设,并安排2.35亿元资金用于全市25个湿地公园的奖补激励,带动了各镇区5.7亿元的投入。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湿地公园12个,面积969公顷,其余湿地公园均已完成立项,并在加快推进建设之中,年底前将有4个湿地公园竣工验收。

    此外,该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首部地方性法规《中山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就为水环境保护护航,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分工,破除“龙多不治水”弊端。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一直是中山所坚持的发展思路。让母亲河变得更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系统工程。通过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工程,中山市正努力让母亲河重现“岐江晚渡”之景,再现“鱼翔浅底”之境。

    机制创新▶▷

    率先实施

    “统筹型”生态补偿政策

    进入秋季的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笔直的水杉耸入高空,在长江水库中留下美丽的倒影。站在高处远眺,林地延绵,郁郁葱葱,这里是中山的“绿肺”。

    美丽的山林背后,有一系列强有力的保护举措作为支撑。近年来,中山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寻求平衡点。

    如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中山在全省率先实施“统筹型”生态补偿政策,也是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后全省首个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地级市。通过创新性提出并实施“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和量化,综合区位、人口、经济、资源等因素确定各镇区享受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所必须支付的成本,由中山市财政统一收取,再根据生态公益林面积进行二次分配。按照补偿规定,在评估周期内逐年递增补偿标准,2017年提高到120元/亩,凸显林地与林木的价值,平衡“林地多”与“林地少”镇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镇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与此同时,中山还探索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将五桂山作为全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离任审计改革试点。这一改革,不仅促进了基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的出台,而且还采取“先实物,后价值”的原则,循序渐进推进五桂山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而由单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效果指标和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性指标共同构成的指标体系,不仅审计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自身的管理效果,还审计领导干部在促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赢”良性发展上的努力程度。

    共建共享▶▷

    打造优美生态环境

    提升市民获得感

    建设生态中山,营造和美宜居环境,最终是为了应群众所需、想群众所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中山市通过把“全民修身”与“全民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发动全民以捐款建绿、亲手植绿、爱绿护绿等多种形式,参与城乡绿化事业,以共建共享的形式,让市民从中提升获得感。

    经过近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修身、树木、创文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全民参与主题林建设和冠名挂牌、义务植树“认种、认养、认捐”活动蔚然成风。2016年,全市直接、间接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244万人次,折算植树1000万株,建设各类主题林80片。

    为给市民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中山市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也在加快,即通过合理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地结合植物、山水等自然风景,建设中山特色的市域森林公园体系和自然保护区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中山已建有森林公园18个,面积2490公顷,年接待游客量超500万人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到在建的1个自然保护区、5个市级以上森林公园等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将有望突破1500万人次,森林体验、养生、旅游等行业将迎来投资“风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山已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初步走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科学发展轨道,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在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中山市将继续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进一步打造升级版的珠三角宜居城市,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走廊,建设和美宜居中山。

    撰文:罗丽娟 周湘红 统筹:赵威

深圳中介派遣公司排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