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发展区域优势产业 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产业扶贫县区行”宣传采访团走进宝鸡市各个县区,用文图记录下劳动者致富奔小康的精彩画面。
   扶风县长期推行“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以及贫困户自主发展等多种形式,鼓励发展果、畜、菜、苗、菌农业产业和电商、旅游等三产,截至2017年底,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91.7%。
  “基地+贫困户”
  有利润还有工资
   家住扶风县美阳村的曹洪轩往年只能靠在外打零工攒些钱,但从去年开始,曹洪轩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曹洪轩说:“以前打工没有个依靠和保障,2017年加入了咱宝鸡胜利现代农业公司,不仅有了每年固定的利润分成,还可以在那里打工,月工资2500元,收入稳定了许多。”
   据了解,宝鸡胜利现代农业公司已经逐步形成了菌产业脱贫模式,这一产业见效快,仅一年贫困户就可以看到收益。
   在经过多方实地调研之后,2017年5月份县财政一次性投入40万元,兴建了4所大棚,提供给无劳动力、无产业、无技术的贫困户种植黑木耳,平均每个大棚可供10户贫困户使用。
   而宝鸡胜利现代农业公司则负责种植的前期环节和后端保底价回收产品,带动贫困户负责劳动密集性强、技术管理简单的中间环节,同时以“共同经营、利润分配”的方式分配盈利。
   经核算每棚每年黑木耳产值1.6万元,按3:1进行分配,每棚每年分配1.2万元给贫困户,每户可分配利润1200元。据悉从2018年开始,还将增加种植品种如灵芝,收益还将进一步增加。
   此外,经培训后在园区实训,有意愿前来园区工作的,还将给予每人每月2500月的工资。也可以每亩流转费850元/年的价格,将土地进行流转,获得固定收益。
  “合作社+贫困户”
  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家住扶风县青龙村的王新全已经58岁了,2016年2月妻子不幸查出白血病,一年多来光看病就花费了上百万元,即使有保险承担一部分,自己仍然支付了四十余万,高昂的医药费瞬间让家庭陷入了困境。
   在妻子生病前,王新全在青龙村有近4亩的核桃苗,为了能够筹措更多的钱看病,在青农种养殖合作社联合社的支持下,王新全将种植的核桃苗扩大到6亩。
   王新全说:“这一年多来我基本上都在医院。合作社从买种子到组织贫困户互助帮忙,都为我出了不少力。仅仅是买种子就省了2500多元,还优先帮我们联系销售,也只有合作社才有这么大的力量。”
   据了解,青龙村耕地面积4100亩,核桃育苗3500亩,占耕地面积的85.36%。在结合自身优势的情况下,青龙村对已有的9个个体合作社和1个集体合作社进行整合实行统管,成立了青农种养殖合作社联合社,更好地发展核桃育苗,全村118户贫困户全部入社经营。合作社还成立了一支600余人的苗木嫁接技术队伍,仅嫁接全村年劳务收入达到300余万元。
   此外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实行分户经营;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9户贫困户,由合作社对其代管代建,扣除成本后其余收益均归贫困户。
   今后,扶风县还将从科技支撑、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等方面做好产业脱贫工作,让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早日脱贫。
  岐山篇
  探索扶贫新方式
  养殖保险受贫困户点赞
   岐山县一直把“精准扶贫”作为全县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创新思路、先试先行,并取得一定成效。
  政府出资办保险
  降低贫困户养殖风险
   家住岐山县益店镇妙敬村姜中组的薛军仓,家中母亲患精神疾病,妻子也长期生病,两个孩子又都在上学,家庭生活全靠薛军仓一个人,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近年来村上将薛军仓列为扶贫对象,发动薛军仓开展养殖业,薛军仓不怕苦不怕累,但是怕赔钱!在多方支持鼓励之下,薛军仓先试着养了5只羊,并获得了产业直补1500元,后来却因缺乏经验,3只羊病死了。正当薛军仓感到失落之时,村上找到他拿出了政府出资为他的羊办理的保险,随后保险公司理赔1350元,这下薛军仓感受到了产业直补的支持和养殖保险带来的保障。
   薛军仓说:“我一下有了信心!也有了干劲!虽然死了3只羊,但是在多方支持之下,我基本上没有损失。2017年9月我就在益店镇宋村村承包了我家亲戚的养猪场,现在猪存栏45头,下一步我还想再扩大养殖,让日子越过越好。”
   薛军仓扩大养殖的举动不仅获得了政府产业直补资金8500元,同时为了能够帮助薛军仓解决发展养殖缺资金的问题,镇上及时联系金融单位为其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这部分资金由财政贴息,对于贫困户来讲,无利息、无需抵押和担保,切实解决了贫困户的资金发展问题。
   据了解,益店镇在实施产业帮扶当中,一方面动员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发展种养殖产业,全镇共发展种养殖贫困户110户,发放“菜单式产业直补资金”52.965万元。同时,由政府出资为50户贫困户养殖的340只羊投保8500元,为39户贫困户养殖的596头猪投保23840元,2017年共理赔6头猪、6只羊,为贫困户减轻了养殖产业发展风险。而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实施产业托管政策。
  大胆寻求新模式
  获村上一致好评
   位于益店镇的永新村,近年来也在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经过前期调研,该村土地比较适宜种植猕猴桃。但是由于贫困户土地分散,并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难建成标准化的果园,收益也得不到保障。
   为此,村上对贫困户土地以每亩每年400元的年租形式流转至合作社。并由财政支出专项资金20万元,支持合作社进行挖槽等前期工作,建成标准化果园。再以每亩400元一年的价格承包给贫困户。让贫困户一进一出,不多花一分钱,就能拿到标准化建设、高产高收益的猕猴桃种植地。
   合作社还对贫困户实行统一经营,免费提供树苗,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截至2017年底仅树苗已经发放14000棵,每年的种植收益均归贫困户个人所得,全村已有52户贫困户加入其中。
   家住永新村的康小红,家中上有70多岁的双亲要照顾,下有小儿子还在上初中,全家老小的生活全靠他一个人,面对这样的艰辛,他说:“我租了2亩地给合作社,现在我从合作社承包了4亩地,只要肯吃苦、肯经营,一定会有好收成。”
   岐山县下一步还将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散短小的问题,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形成真正的长效产业,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
  凤翔篇
  政策扶持全覆盖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近年来,凤翔县县委、县政府一直把产业作为脱贫的治本之策,突出苹果、特色种植、养殖、转移就业以及三产旅游五大产业主导地位,以促进贫困村、贫困户增收为核心,以精准脱贫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针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
  实行31项扶持政策
   为能够更好地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凤翔县针对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行扶持政策。
   政策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家乐、加工业、扶贫主体五大类31项,既有一次性补助,又有巩固提升产业的生产性补助。实现了产业脱贫扶持政策全覆盖,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以种植苹果为例,种植第一年为贫困户无偿提供苗木、竹竿、地膜等,从第二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每亩给予1000元的化肥、农药等生产性补助,为农民生产种植提供保障。
  拉长产业链 实现双赢
   家住凤翔县范家寨村范家寨镇的李秀利因两个女儿都在上大学,家庭长期入不敷出,2016年被列为贫困户,李秀利家的2亩苹果地,每年摘下的果子当时去卖,市场上苹果多卖不上价钱。在村、镇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与凤翔县兴旺源果库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将摘下的苹果放入果库储存,不仅延长了产业链,也让她的苹果可以卖个好价钱,平时李秀利还可以在果库打工,每月1500元工资。李秀利说:“今年我在果库存放了300件苹果,比苹果刚下来的时候能多卖大概5000元。”
   据该果库负责人炊文川介绍,果库建立就是为了帮助大家代存代售苹果,延长产业链的同时,让苹果升值,现在每斤苹果能比苹果刚上市时多卖0.4元-0.5元。现在该果库存放了16万斤的苹果,其中有20户贫困户在这里存放苹果。
  壮大产业规模 带动致富
   红凤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是近来凤翔县重点支持的扶贫产业园,以花椒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带动全县花椒产业发展。
   据红凤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负责人侯军锋介绍,园区通过“基地+土地流转+劳务”的模式,带动周边务工和流转土地。截至目前已经在彪角镇石落务村、导子村和导子营村流转土地2450亩,每亩地每年800元。在采摘期间用工1200人,按照采摘2.5元/斤-3元/斤的价格给付工资,人均工资在200元左右。
   此外,园区也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免费提供苗木,2017年在柳林镇会山村、范家寨镇沈家沟村带动45户贫困户种植花椒380亩。预计2018年10月左右苗木产量可达600万株,全面向贫困户无偿提供,全力支持产业脱贫工作。
   今后凤翔县还将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产业脱贫的紧迫感责任感,凝聚合力,在产业精准、项目精准、科技精准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凤翔县产业精准扶贫工作。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张甜甜 采写  

罗湖劳务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