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中西部四座城市调研:不拘一格揽人育才


  11月7日,2017全球硬科技大会在西安开幕,国内外5000余名嘉宾与会。王 健摄

  若问此次中西部四城市调研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那一定是“抢人”。

  这是4个不缺高校、不愁科研院所的全国人才大市:武汉市有高校89所、在校大学生约130万人;西安市有63所普通高校,3000多家科研机构;在蓉高校每年有近30万大学生毕业;郑州市有高校58所、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2万人。

  同样是这4个中西部城市,每年的人才输出量、人才缺口更加惊人。一面要应对东部沿海地区的“虹吸效应”,留住和吸引人才,一面还要加快自身发展,满足城市开发开放的基础人才、技术人才、创新人才、人才储备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中西部城市的育人压力很大。

  怎样实现人才引得来、育得好、留得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如何鼓励引导?这需要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育才的良方。

  更开放的人才观

  从不敢离土离乡到阔步走出去创业,胆识值得钦佩;从偏爱本地人到开门接纳各地英才,转变值得称赞

  49岁的陕西汉中人唐汉中、37岁的新疆伊宁人邓冬梅、27岁的辽宁沈阳人李洲、28岁的陕西渭南人李军分别是电工高级技师、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电气工。2017年7月份,在“技能人才落户”政策发布伊始,4人先后拿到《成都市技能人才入户联系函》,顺利获得城市户口扎根天府。

  “按照传统观念,老家有父母在,作为独生儿子一般不该有出城打工的想法,但最近几年陕西人的观念变了,出省或出国务工的人多了起来。过去我以为只有高学历海归才能获得户口指标,没想到像我这样的技术工人也能做成都市民。”已经在中智四川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任职3年的唐汉中难掩心中激动。

  从过去不敢离土离乡外出发展,到落户城市闯出自己的事业;从过去偏爱本市人、解决本地就业和落户的“地方意识”,到开门接纳全国各地人才;从过去只盯着高端创新人才,到更加重视职业技术人才、科教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其他党政社会人才……中西部城市的人才观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成都市的“三不”新人才观在中西部城市中很有代表性。所谓不唯地域,就是要打破地域界限,以更开放的姿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不求所有,就是不必将人才完全收归于己,而是将人才当作一种共享因子,实现人力智力的广泛交流。不拘一格,就是要破除陈旧保守的人才观念,充分挖掘人才的价值,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017年5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印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从目标要求、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奖励激励、服务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23条人才新政,着力推进构建“1+N”的人才政策体系。截至目前,“人才公租房保障”“创业房租优惠”“海外中国籍人才落户”“外籍人士工作居留”“企业上市奖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人才引进相关费用所得税税前扣除”等20项政策内容已经实施。

  武汉市的突破是跳出人社部门管理的模式,创新成立招才局,挂靠在市委组织部,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市招才局局长。武汉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郑东说:“虚构机构是形式,要通过不单设组织机构、不增加行政编制,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的办法,成立‘组织机构虚拟、人员编制虚拟’的新型组织机构。招才局贯彻全市人才战略‘一盘棋’的要求,将41项人才工作职能、65项人才政策、10亿元人才专项资金统一由市招才局统筹组织、实施和调度。”

  郑州11月23日正式发布人才工程“1+N”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从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分类体系、全面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等8个方面,推出30条含金量很高的广纳人才普惠新政。

  “两条腿”走路满足人才需求

  从偏爱海外高端人才到培育各类精英,容才的雅量更大;从打人才战到谋划长远人才发展政策,爱才的诚意更足

  观念转变了,如何吸引、培育和使用人才依然是摆在中西部城市面前的难题。

  在西安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沈悟看来,“中西部城市人才引进工作基础、人才工作力量一般比较薄弱,下属区县、开发区基本没有专职人才工作人员,人才中介组织发育也比较缓慢,尚未形成各方协调、多点发力的工作格局”。

  发展的迫切性倒逼中西部城市不断加码“招才引智”的优惠条件。西安、成都等早已出台人才落户举措,郑州刚刚发布重金引才新政,武汉更是提供大面积住房“引智”。在最初的竞争中,4座中西部城市都着眼于打好“人才争夺战”,甚至不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各个方面下血本。但是,这样的硬件竞争能不能持续?这样的“人才战”在中西部城市之间会不会形成资源的浪费和长期人才断档?

  实践证明,要满足中西部城市发展的庞大人才需求,必须一边引智,一边自主培育人才,靠“两条腿”走路。西安市以大院、大所、大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为重点,支持西交大、西电、西工大、西北大等17家试点高校院所建立本单位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帮助6家试点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引领推动全市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让科技成果早日落地开花、结果。

  成都市出台《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突破口,鼓励企业育才用才。成都市人社局副局长李军说,“近5年来,成都市甄选出100家企业、1万名企业技能人才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2年内分别按照中级技工每人每年不超过4000元,高级技工每人每年不超过6000元,培训费用60%的标准进行补贴。支持在蓉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对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的企业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

  郑州市正在研究制订《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郑州”2018至2021年行动方案》,在顶层设计上加快自主培育人才的力度。郑州市人社局副局长娄渊胜介绍,郑州日前出台《郑州市人才分类认定实施办法(暂行)》《郑州市重点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办法(暂行)》《郑州市青年人才储备计划实施办法(暂行)》等20个配套政策和具体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后续还将陆续出台《郑州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郑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等其他配套政策,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截至目前,郑州市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4.82万人。

  新城市需要更多新人才

  从只顾眼前人才需求到培育长期人才储备,聚才的良方更多;从短期人才激励到搭建未来人才发展机制,识才的慧眼更亮

  “几年前我还在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工作,之所以那时候没有选择成都,是觉得当时的成都没有医学机器人创新的人才储备,我们的团队无法建立。现在不同了,成都市吸引人才的政策更好,企业招聘这些专业人才有章可循。”成都中科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耀说。

  与李耀有相同看法的是湖北电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玲玲。“目前武汉市正在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业,像我们公司这样的通用直升机企业非常需要无人机技术人才、无人机培训人才和智能硬件人才,但是目前这些新型人才储备在全市还有待提升。”李玲玲说。

  未来的人才储备取决于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激励的动力和人才自身的活力。要做好城市发展的长远考虑,中西部城市应立足产业升级和人才培育,综合利用创新人才奖励机制、发展人才智库、人才技能竞赛等各种手段,“广植梧桐树,吸引新凤凰”。

  武汉立足未来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力争5年留住100万名大学生。郑东说,“留住100万名大学生,不仅有利于改善武汉的人口结构,而且增强了大武汉的建设力量和发展后劲。为此,武汉制订《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努力让大学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

  成都市立足“十三五”制订出台人才新政12条、“成都人才36条”,市级财政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升至2亿元,带动区(县)投入31亿元。成都市人社局副局长李军介绍,“目前全市新建2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探索‘人才+项目+资本’的协同引才方式,已累计为企业输送近3万名优秀技工人才”。

  与城市相比,更难的是农村。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中西部城市周边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加速“空心化”趋势,农村的长远人才储备更加捉襟见肘。如何吸引人才回乡?

  武汉市推出“三乡工程”,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在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风景区汉子山村,退休老人车耀武成立了“车耀武农副产品贸易公司”,将村民多余的茶叶、蜂蜜、鸡蛋等销往城里,增加了农产品销路,盘活了当地经济。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罗杨村贫困户王才焰通过出租空闲农房给车耀武这样的市民,年租金收益达4.67万元,实现了短期内脱贫致富。

  截至今年8月底,“三乡工程”增加武汉农民收入13.82亿元,对2017年农民收入预计增长贡献达46.6%,吸纳社会投资125.4亿元。西安市目前已有4381名能人回乡创业兴业,吸引回流资金达68.6亿元。

  (经济日报调研组成员:隋明梅 祝惠春 周 琳 郑明桥 张 毅 夏先清 钟华林 执笔:周 琳)

深圳沙河人才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