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以美育人 在美的世界遇见“新”的自己

    晨报记者 杨 虹□吴婉莹

  堪称最长假期的国庆节即将到来,但金山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后简称“枫泾中学”)的学生小李(化名)却闲不下来,他忙着跟小组成员们商量去寻找金山区内还没拆掉的灶头。原来,这是他们的拓展课课题“金山灶壁画”——一种绘在农家灶头壁上的装饰性图案画。在他们看来,只有实地造访,才能感受到灶壁画的“原汁原味”。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如何在立德树人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通过“审美素养培育”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枫泾中学在美育上的积极探索,也成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一个生动样本。

  新生态·设计篇

  养鱼先养水,艺术让人成为人

  学生是鱼,学校是水,养鱼先养水。学生是浸润在校园中的,校园中的一切,都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
  美,是枫泾中学给人的第一印象。这所地处金山区枫泾镇的“美术”特色名校,无论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绿化环境,还是置于教学楼廊壁上的近百幅世界名画和学生的优秀习作,都凸显出“审美”要素。“其实,校园里的一树、一景、一画都蕴含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枫泾中学校长陆旭东介绍。“学生通过对美的情感体验,就能更好地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可以说,从入学起学生就已经开始接受美育的‘熏陶’。”
  在他看来,艺术既是素质教育很好的切入点,又是学校教育最终的归宿点。以“审美素养培育”为抓手是地域文化、时代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所决定的。30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美术特色教育的实践探索,办学视野也从单科美术特色转向综合性的审美教育;从学科美育转向全方位的审美化教育;从单纯的审美情感研究,转向关注学生生命自由、幸福成长的人性研究。围绕着“艺术让人成为人”的办学理念,学校确定了特色育人的目标、内容,明晰了特色办学的途径与实施策略,形成了“八美并进,全面发展”的审美素养培育方案,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当然,枫泾中学的特色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涉及了办学方向、育人目标以及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师资提升等内容调整。

  将落脚点放在“人”上,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

  在枫泾中学的课程总体框架中,我们看到了“人人会绘画、个个懂欣赏、处处有创新”的特色课程体系。本学期起,学校还与社会教育资源合作,引进了51门通识类大学先修课程,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这里,无论是初中部还是高中部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对于非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还有通识类美育课程等着他们。此外,学有余力的特长生,也能在创新班里“发挥才智”。
  陆校长特别提到,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有一个鲜明的举措——课堂教学的审美化改造,积极推进美术特色与跨学科的融合,并开设了多种类型的实践类课程及活动,帮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统一评价体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开展评选“我心中的好同学、好干部、好老师”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与工作的评价中,走出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怪圈。最后,努力加强师生情感沟通,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享受美,提升学习效果。
  在德育方面,挖掘新的艺术形式,如:民间故事进课堂、师生书画展、“小导游中国行”和“我是枫泾小导游”等主题活动,将艺术节活动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这些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是‘刷题’所不能达到的”,陆校长强调:“以美育来促进学生感受能力、欣赏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审美素养的提升,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审美能力的提高,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将低层次的审美需求转化为高层次的审美理想。

  新生态·教师篇

  审美素养培育正逢其时

  自从学校提出“课堂教学的审美化”后,众多枫泾中学教师犯了难: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审美素养培育?拥有丰富美术教育教学经验的美术教研组组长娄春花也不例外。将美术学科由过去的纯技能训练变为具备育人功能的课程,着实不太容易,这意味着自己的教学观念也要产生变革。
  说来也巧,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写生课”给了她灵感。在写生课前,学生需要对写生对象(石膏)进行分析和解读,而每一个石膏都有着十分丰厚的历史人文背景。这不正是调动学生激情和正确引导学生的最好时机吗?于是,每次上课前,她都会让学生事先去了解雕像的特色或作者的生平,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美术和历史人文的兴趣,并给予适时地表扬。此外,利用“户外写生”的机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其实美术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娄老师告诉我们,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也较差。但是美术课上,她会采用鼓励的方式给予评价,慢慢地学生的信心上去了,文化课的学习也积极起来。
  在数学老师兼科技总辅导员的孙川飞看来,学校的“以美育人”还体现在艺术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融合上。“虽然艺术创新与科技创新看起来并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也因此,学校将科技特色与美术特色资源相结合:美术课程中安排创新课程,科技课程中安排动漫课程,使学生明白“创新就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校每年都开展多种科学教育活动、知识讲座、科技竞赛、科技研讨会等内容,给学生提供发展和展示的平台。也因此,枫泾学子也创造出“多功能垃圾箱”、“椭圆教学仪”等110多项国家专利。“学生这么给力,我们老师当然也不能止步不前,”他说。在枫泾中学,为了促进其他学科教师在所任教学科课程数学中渗透审美素养教育,学校先后成立了“顾世雄美术教育工作室”、“陆以锋科技教育工作室”、“甘兴云数学学科工作室”、“申淑敏德育研究室”和“程十发国画班”等“四室—班”,加强教师美学知识的普及,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能力培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出—批审美教育骨干教师和具有—定社会影响力学科带头人。

  新生态·家园篇

  艺科文一体融合发展,审美素养润学生心灵

  陆潇,凭借自身丰富的科技知识、娴熟的动手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成为第十五届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枫泾中学毽球队,以优异的身体素质在2016年代表中国队参加匈牙利世界毽球公开赛获“女子团体亚军”; 枫泾学子的美术作品在海峡两岸交流并进入上海朱屺瞻艺术馆进行展览; 悦悦,曾经的“学困生”,因老师的一次表扬爱上了水粉画,不仅改变了学习态度,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信心……在审美素养培育下,枫泾学子纷纷“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这显然与学校以审美精神为核心,“以艺术为基、以科学为实、以人文为魂”的教育总体设计密不可分。
  枫泾中学将“以美育人”融合进体育特色,利用“毽球”特色项目,将美术与体育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也能感受到运动中的灵动美。不过,学校毽球队的初三学生王欣(化名)最近有点烦: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练习的毽球运动,最近被妈妈“禁止”了。原因是中考快到了,该静下心学习了。停下没几天,她就“技痒难耐”了。通过与妈妈“约法三章”,终于获准可以在校时间踢毽球。当被问到“不怕影响学习吗?”王欣表示,没问题。为了获得更多的踢球时间,她一直坚持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功课一点没落下。“我觉得运动对意志品质是一种锻炼。特别是代表国家去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不自觉升腾起爱国之情和责任感。我觉得这些品质不仅能促进学习,对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也有很大帮助!”
  多年审美素养的持续浸润,学生综合素养的表现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在枫泾中学,小小年纪便身负二十多项科技类荣誉的朱结奥绝对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据了解,在校期间,老师对他的培育方式,既非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也不是“守株待兔式”的题海战术,而是鼓励他登台做“小老师”。课前,他要准备充分,课上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不断调整讲解方法。在日记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当我给同学们分析完难题后,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不言而喻,仿佛台下有千万人为我喝彩。”正是学校坚持“以美育人”,才让他充满自信,帮助他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清水河劳务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