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农户“还回”产品得收益

陕西脱贫攻坚看产业
   开栏语: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长远之策,更是真正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找钱”的关键之策。陕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一号工程常抓不懈,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省农业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省脱贫攻坚指挥部的部署,在抓产业、抓带动、抓机制的同时,开展了实打实的产业扶贫督导和“三变”改革指导,抽调百名干部下沉到贫困村、开展百名干部联县驻村抓产业扶贫,力争“精准到位扶真贫、因势利导真扶贫、实干为本真脱贫”。
   11月23日,由中省新闻媒体组成的“陕西脱贫攻坚看产业”采访活动正式启动,采访团成员分赴全省各地挖掘和宣传各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模式、机制或范例。今天起,华商报“陕西脱贫攻坚看产业”栏目将推出系列报道,为全省脱贫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农村土地撂荒,无人耕种,有一定劳动力的选择了外出打工,长远规划产业发展的胆识和动力不足。此类脱贫困境,在陕西56个国定贫困县中并不鲜见。
   “企业+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推行已久,但在实施中时常遭遇“油水同锅”互不相融的尴尬处境。为了解决企业和农户形和实不合的“两张皮”问题,商南县近年来经过尝试和探索,创新性地推出了“借还”模式。
  “N借N还”
  带动3768户贫困户产业增收
   何谓“借还”模式?商南县长崔华锋向华商报记者作了阐释:由政府选准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向企业提供担保贴息贷款,企业将菌袋、鸡苗、苗木等“借给”贫困户发展产业,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并按保底价回收产品。
   崔华锋说,“借还”模式2015年开始尝试。刚开始,在摸索中推行“四借四还”:即“借袋还菇”、“借鸡还蛋”、“借苗还果”、“借鹿还茸”。以“借袋还菇”为例,由企业生产成品香菇菌袋,借给贫困户拉回上架管护种植,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政府对企业根据借袋规模,提供500万以内担保贴息贷款,对农户每袋给予成本补助。香菇菌袋成本每袋3元,农户只承担2.5元,政府补贴每袋0.5元。对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建设的基地,农户可以免费使用菌棚,每1万袋少出租金2000元。香菇产品成熟后,企业实行保底价回收,只需在回收时扣除香菇菌袋成本即可。
   崔华锋说,“四借四还”试行后效果良好,商南在此基础上复制推广,又逐步摸索出覆盖全县的“借蜂还蜜”、“借苗还芽”等“N借N还”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0多家企业参与,共带动了376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
  企业农户双赢
  5大利好化解产业扶贫难题
   “‘N借N还’模式,至少带来五大利好。”商南县富水镇黑漆河村驻村包扶干部、省农业厅法规处副处长伍明祥分析说,首先解决了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的“两无”难题;其次,解除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有效化解了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市场风险。第三,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和贫困户的劳动力资源。这三个难题,都是通过产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参与得以化解。那么,企业在产业扶贫中又能得到哪些好处?伍明祥说,企业在政策和政府的帮助下,一来土地、劳动力和资金压力得以有效化解,二来企业有了生产基地和产品来源,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
   商南县副县长徐贤斌说,“借还”模式是从优势中“借”,从收益中“还”。之前农户自制菌袋,坏袋率超过10%。企业严格按配方比例生产菌袋,把坏袋率降低到5%以下。农民种菌有了收益,不仅有能力偿还企业的菌袋成本,更多的是留给了自己。
  企业和农户看好“借还”模式
   商南县海鑫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创“借袋还菇”的企业。该企业董事长雷东海说,“借袋还菇”从2016年实施以来,覆盖了商南6个乡镇,当年参与的300户贫困户,527人已经实现脱贫。“借还”模式履约率比想象中更好,绝大多数农户的诚信和脱贫致富的愿望也从中得到验证。
   黑漆河村贫困户余来成告诉记者,他之前想种植香菇,可菌袋和大棚的资金投入让他知难而退。通过“借还”模式参与香菇种植后,自己付出的只是管护成本,去年一个棚给他带来一万多元的纯收入。种菌的贫困户还编了个顺口溜:当年见效存银行,两年挣钱盖新房,三年赚钱娶新娘。
   商洛市农业局副局长洪亮说,“借袋还菇”不与地争肥,不与农时争劳力,成功将企业和贫困户整合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双赢。 华商报记者 陈春平  

深圳粤海人力资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