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对中国40年的“成长与烦恼” 外国学者这么看

  原标题:锐参考 | 对中国40年的“成长与烦恼”,外国学者这么看——

  参考消息网6月5日报道(文/金鑫)在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临之际,中国学者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责无旁贷。当然,我们也要听听国外学者的声音,从不同角度总结经验和成绩,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最近我们在与国外智库交流时,国外学者对改革开放40年很关注。他们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来说,都是值得庆祝的。在改革开放40年的规律总结方面,他们的一些认识对我们很有启发。

  2017年8月,满载着82个捷克商品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抵达浙江义乌,这是从捷克首都布拉格发出的首趟中欧班列(布拉格-义乌),主要货品为水晶制品、汽车配件、啤酒等捷克特色产品,总货值约500万美元。(吕斌 摄)

  改革开放具有世界意义

  不少国外智库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人口占世界1/5的中国摆脱贫困,本身就是对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在减贫方面的骄人成绩对全球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中国的减贫经验和巨大成就,任何有良知的人,无论他对华友好还是不友好,都不能视而不见。二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向国际社会敞开了我们的市场,这也带动了世界经济发展,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中国40年来保持长期社会稳定,这是世界基本稳定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国际学者从这几个角度分析,我认为是很好的视角。

  当然,40年来,我们成功的经验很多。从中国自身发展来看,中国的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规模之宏大、领域之广泛、程度之复杂、成就之卓越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经济上,中国注重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均衡发展,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注重调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注重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注重把握好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平衡点。政治上,我们集中精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为中国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我国擅长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行,确保了政策的连续性。从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来看,中国把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政策取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中国通过拥抱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现代化。

  在看到我们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很多国家开始内顾而不放眼全球,区域合作呈“碎片化”趋势。有的专家认为,现在可能是二战之后最混沌的状况,变乱、失序和不确定性可能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关键词。同时,我们自身发展也遇到了不少瓶颈,发展受到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调结构、转方式。

  中国企业要苦练内功

  下一步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就是“一带一路”。通过“一带一路”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大开放格局。具体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要在“双适应”上下工夫。一方面中国要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世界要适应中国的发展趋势。现在中国人每年一亿多人次到世界各地旅游,美国很多州长都没到过中国,国际社会要更多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动因。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明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后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党100周年。为帮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我们需要用国际社会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介自己。我们的介绍要客观,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讲“好的故事”,也要讲我们面临的困难、困惑和挑战,讲我们“成长中遇到的烦恼”。既客观宣传我们取得的成就,又避免外界炒作“中国威胁论”。要让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世界放心,中国不会输出中国模式,不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当然,我们也不会照抄照搬国外模式。

  第二,中国企业要苦练内功,强身健体。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绩,许多要归功于中国几代企业家的努力与贡献。我们的企业家一方面要自信,另一方面,要对自己在世界上所处的水平有清醒认识。在全球化时代,未来我们企业面对的挑战很多,外部世界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不适应乃至利益碰撞和摩擦,可能会转嫁和投射到我们走出去的企业身上。我们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位置并不靠前,给国际社会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还不是很多。我们期待的高质量的增长,需要企业家群体整体水平的提升。我们在一些行业领域是单打冠军,但在很多关键性领域还不是,离全能冠军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我国经济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国际上的大品牌、优质品牌还不是很多。虽然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很强,但企业在建管运一体化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够,管理、运营方面还需要加强,尤其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与国外社会组织、与当地社区打交道的能力需要增强。大的企业,国企、央企能力比较强,但小巨人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德国、日本当年很多小巨人企业是细分行业的龙头,这方面的能力我们要增强。

  “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

  第三,国际国内要“两结合”。要确保“一带一路”行稳致远,须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要处理好和国内发展战略的关系,“一带一路”主要是面向国际的开放平台,但是要带动中国国内发展,尤其是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怎么协同得更好,下一步要加大力度破题。

  二是“一带一路”要带动中西部地区和沿边省区共同发展。要把我们在边境省份设立的跨境经贸合作区、跨境产能示范区、跨境旅游示范区打造成精品,形成示范,推动中西部地区深度向世界开放。

  三是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一带一路”不光向西延伸,也要向东发展,既面向发展中国家,也向发达国家开放。我们要和发达国家共享“一带一路”,这样可以把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引进来,我们还没发展到不需要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时候。我们走出去的企业,在国际化和本土化方面,需要向国外跨国公司学习经验。在华的外资企业,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比较熟悉,可以探索和中国的企业共同走出去,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打造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三方共赢的合作关系。(作者为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责任编辑:张岩

深圳桃源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