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父亲》创作手稿首次完整展出

    罗中立和作品《父亲》的手稿。记者 郑宇 摄

    十二月二十九日,罗中立美术馆,市民正在参观罗中立作品。

    12月29日,“正在发生——罗中立手稿展(1963-2017)”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的罗中立美术馆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是著名艺术家、前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最大规模的一次个人作品展,展出了罗中立从1963年至今的400余件珍贵手稿作品、部分创作作品以及近10年来全新的实验性雕塑创作,勾勒出了罗中立半个世纪的艺术轨迹。

    据悉,此次展览对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创作手稿迄今最完整的一次展出。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5月30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罗中立的学习与爱情

    画下与夫人第一次约会的地方

    1963年,罗中立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由此开始了专业化学习。

    重庆日报记者看到,展览现场展出了罗中立在川美附中学习时期的30余件手稿,从中可以窥探艺术家最初的成长轨迹和学习经历。

    此次展览策展人韩晶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罗中立的第一件作品是临摹的英国水彩画他还幽默地把自己写生的背影画进了画面中。

    而罗中立的老家,璧山乡下农民劳作的场景也成为他描绘的对象,耕牛、山川、河流……农民热火朝天耕作的场景也出现在他的画笔下。

    罗中立还在画面中记录下自己的爱情。他在1975年画了一幅《达县东风桥》,画上面写道:“与柏锦第一次约会的地方。”罗中立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那座桥就是他和夫人第一次约会的地方。

    1977年,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罗中立进入四川美院学习。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倍加珍惜。展览上展出了罗中立的第一次构图课作业,这次作业中,他画了一个吹笛子的少年,获得满分5分。

    罗中立与《父亲》

    画定稿的纸张用海报背面进行拼接

    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是罗中立《父亲》创作手稿迄今最完整的呈现,共展出了20余件素描、色稿和相关素材。

    1981年,《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该作品以超大画幅尺度和借鉴照相写实的深度刻画,描绘了一个最普通的农民形象,把艺术拉回到现实生活与人文关怀之中。

    罗中立介绍,当时准备参加全国青年美展,为了和同学们的创作有所区别,他选择了画农民,而这个农民形象其实一直就植根于他的心里。

    “第一幅手稿画的是守在公厕旁边收粪的农民,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我在家门口的公厕旁看到这个农民,当时我很感动。”罗中立说,《父亲》此后又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为了画好“父亲”脸上的皱纹,他画了许多老年人的头像。

    展览现场,有一幅《父亲》手稿是用玻璃罩起来的。“这是《父亲》的定稿。”罗中立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当时创作条件有限,物资匮乏,这件定稿都没有找到足够大的纸来创作,画面的上半截是用海报的背面拼接起来的。

    罗中立与川美校园

    从虎溪校区建设者们手中借来手稿

    除了油画《父亲》,川美虎溪校区的校园也可以称得上是罗中立的代表作。

    2013年,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作为一件作品,从全球141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成为亚洲地区唯一获奖的优秀公共艺术项目。

    当年,罗中立与学校主创团队一起合作,把他的艺术草图变成施工方案,再变成今天的川美校园实景:青山秀林、水塘成片、梯田绵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住民农耕文化,和典型山地浅丘地貌的田园森林生态校园。

    此次展出的这些手稿,是从当时参与川美虎溪校区建设者们的手中借来的。通过参观校园建设之前的设计手稿、建成之后的手稿以及校园实景,观众可深入感受艺术家对一草一木的匠意用心。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罗中立手稿数量之大,中外艺术家少有。韩晶介绍,为了举办这次展览,仅她看过的手稿就多达上万件,“一些小本子、飞机上的垃圾袋、废弃的海报,都是他画手稿的材料。”

深圳东湖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