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周岱翰:中医克癌岭南派


周岱翰工作照

大洋网讯 提起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和“带瘤生存”的理念,很多人会联想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周岱翰。这位今年刚刚当选的第三届国医大师出生于1941年的广东汕头一个医学世家。他逐步创立起岭南中医肿瘤学派,开设和推动了中医肿瘤学高等教育。

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日报社主办的“寻访岭南中医药世家”活动,本期健康有约工作室带您走近今年的“南粤楷模”、国医大师周岱翰和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

以“带瘤生存”为治疗理念

“我父亲对中医和西医持完全开放的态度,可以自由选择。适逢1960年国家贯彻中医政策,支持报考中医院校(按师范学院的待遇),于是我在1960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据周岱翰回忆,当时因家里经济拮据,加上在学校吃饭不要钱,周岱翰每年寒暑假多数不回家,总是约好同学带上馒头,爬上学校附近的白云山背诵《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

“现在想来,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绝好的学习机遇。”因为,当年刻苦打下的中医基础,一直让他受用至今。

1966年毕业后,周岱翰参加医疗队到县级医院锻炼,并于1968年初分配到广东省泗安医院工作。这是一间地处广东东莞的省级皮肤专科医院,作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医师,他购置百草柜、开设中医科,正式开始了他悬壶济世生涯。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接触到了一些肿瘤病人。有些鼻咽癌颈部转移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后皮肤溃烂,痛苦不堪,用草药治疗以后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给了周岱翰很大的启发,激发起他用中医药克癌的求知欲。

1976年,因广东省继承名中医经验需要,周岱翰被调回到广州中医学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经过10年扎实的基层临床实践后,重新回到大学平台的周岱翰如鱼得水。他一面师从岭南名医周子容、关济民老先生门下继续提高中医造诣,一面搞科研,翻遍学校图书馆、资料库,参与广州地区肿瘤科研项目,从事中医治癌研究。

植根于岭南医学的土壤,周岱翰对中医肿瘤学的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与优势、本土人文特点、发扬伤寒温病学说,以“带瘤生存”为治疗理念的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

中医肿瘤专科教育先行者

半个世纪来,除了构建起岭南中医肿瘤学派,周岱翰还潜心临床和教学,于1978年开始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筹建肿瘤研究室,并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及住院部,现已发展成一个研究所、一个教研室、4个肿瘤科的肿瘤中心,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和组长单位,全国中医肿瘤肝癌协作组组长单位,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点、博士点,中医、中西医博士后流动站,成为华南地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中医药肿瘤研究基地和全国肿瘤临床治疗中心。今年8月,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该中心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周岱翰不但是中医肿瘤学科的开拓者,也是中医肿瘤专科教育的先行者。他率先将中医肿瘤学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肿瘤学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数十年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授给徒弟,2017年获“南粤最美中医”“南粤楷模”称号。至今,他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跟师学徒等不下60余人,首批学术继承人林丽珠已于2005年结业出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名师高徒”奖,现已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学术继承人张恩欣、王雄文、刘展华、蒋梅等教授也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的学术骨干。

推动中西交流

中医肿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早期并没有肿瘤专科教育,20世纪80年代开始,周岱翰先后编写广东省中医肿瘤专科班教材和大学选修课教材《中医肿瘤学讲义》;1982年,他牵头举办了广东省消化系统癌瘤专科班;1985年起他在大学主讲《中医肿瘤学》选修课程;1996年,他受聘为墨尔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并培养博士生。1997年,他出版了《肿瘤治验集要》,后又连续担任国家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主编。

随着海内外学术交流的日益普及,周岱翰很早就来往于港澳台地区讲学,并曾登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海外高等学府讲学,足迹遍及欧、美、亚、日、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9月,一篇采用纯中医中药方法根治癌症病人的报道,引起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癌症补充和替代医药办公室主任杰弗瑞D·怀特博士的关注。他打电话给文中的肺癌患者,得到他们的确认后,怀特立刻设法找到他们的医生、时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的周岱翰。

之后怀特博士开始了和中国中医界多年的合作和交流。后来,他邀请周岱翰以及北京、上海等中医肿瘤学者访问美国。

文/图 广报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圆岭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