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阿克苏苏鲁克村巧念“养驴经”


今年以来,自治区纪委驻阿克陶县皮拉力乡苏鲁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养驴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使苏鲁克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驴村。


引导支持驴产业助农增收致富


以前,苏鲁克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种植。收入来源单一制约了村民增收致富。自治区纪委驻村工作队发现村里农民都有养驴的传统,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养驴的村民少了。但毛驴具有良好的食用、药用价值,在内地市场供不应求,工作队认为养驴业是一个待开发的“金矿”,便利用入户走访之机宣传养驴的好处,引导村民调整养殖结构,鼓励村民扩大养驴规模。


养驴初期投入比较大,为解决资金困难,经过工作队多方协调,成立了新疆畜牧科学院阿克陶工作站、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由此,驴产业产、学、研一体的院企合作技术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也初现雏形。基地在村“两委”和工作队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现在村里饲养毛驴的村民越来越多,养驴已成为群众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基地的建成,有利于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肉驴养殖科技含量,进一步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消耗当地饲草、饲料等,引导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本村及邻村的养殖收益,最终起到以点带面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致富奔小康,形成“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格局。


为鼓励农户饲养毛驴和提高毛驴品质,工作队协调自治区畜牧科学院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设立南疆毛驴品种改良工作站,为企业和农户免费提供配种、品种改良、疾病医治等技术支持。


在苏鲁克村召开的特色养殖驴产业精准扶贫成果兑现活动现场,致富代表吐尼亚孜·买买提说:“我尝试着饲养了3头毛驴,收入1万多元。邻居们看到毛驴好养、好卖,都开始养毛驴。”


吐尼亚孜·买买提以前是苏鲁克村出了名的贫困户,如今却是当地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养驴大户之一。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斯就是亲眼看见养驴的发展商机后,和弟弟开始养驴,经过一年的养殖,现在一共养了30头驴,就这一年的收入是过去的十倍多。阿不都克里木·阿巴斯告诉记者,以前家里就是靠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那时每年的纯收入只有四五千元。现在,随着养驴数量的不断增加,收入越来越高,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基地还引入投资成立了阿克陶县“老驴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支持和鼓励贫困户养殖毛驴,该公司创新养殖模式,企业把毛驴免费交由贫困户领养,长成之后,企业按照市场价对毛驴增重部分进行回收。据测算,这种方式每头毛驴每年可给农户带来收益4000元至5000元。养殖模式的创新,让贫困户拓宽了收入渠道,利于他们扩大养殖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双赢。


拓宽市场渠道   促进提质增效


如何将农户养殖与市场有效对接,传统养殖与现代组织形式有效嫁接,延伸产业链,将小毛驴做成大产业,是工作队驻村以来考虑最多的问题。为拓宽市场销售,解决村民后顾之忧,工作队考虑拓展成“互联网+”的模式,建立网站,成立自己的品牌,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和销售,进一步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发展产业化离不开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离不开合作化。工作队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与阿克陶县“老驴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驴产品开发合作意向,开发成品驴市场,实现扶贫资金循环,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在产业延伸上、村民增富在产业链上的富民发展模式。由合作社入股公司,成为股东,各方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随着养驴产业的推进,不仅可以利用村民部分土地和集体土地,大量种植苜蓿等优质饲草料,解决毛驴饲草料所需,还可以逐步带动种植业结构的转变,改变村民长期以来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增加收入;当养殖规模达到一定规模时,驴奶粉加工厂、屠宰场、冷库、肉食品加工厂、制药厂等一系列驴产品深加工企业也将应运而生。


工作队队长木辉提·对山告诉记者,苏鲁克村依托养驴这一载体,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村民融入产业各个环节,可以实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带动本村农民的就业,从而为本村175户贫困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工作队与合作社正着手与内地企业联系,寻找外资,培育集品种改良、规范养殖、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他们希望通过引资合作,使村里家家养驴,户户受益。按保守推算,一户村民养一头驴一年挣3000元,10头毛驴就能增收3万元。如能实现,毛驴产业将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产业”。

圆岭人力资源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