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服务企业既要“制度”也要“温度” 虹口用政府服务紧密对接企业“核心需求”

  前不久,虹口区成立了三大功能区管委会:北外滩功能区管委会、中部功能区管委会和北部功能区管委会。四家国企——上海北外滩(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音乐谷(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远文化集团、虹口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对应这三大功能区管委会,形成“管企合一”模式,以期做大做强区域经济。

  “我们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功能区开发,但走访调研中发现,企业有时难以调动政府部门的力量。功能区管委会架构设计是为了理顺机制,通过管委会帮助企业协调区里各委办局的资源,形成开发区2.0版本,让土地资源有限的老城区焕发青春。”虹口区委书记吴信宝告诉记者,这一制度设计,也是2017年虹口区委一号课题“深化服务企业”的成果之一。

  “大家经常把‘服务企业’挂在嘴上,但要真正服务好企业并不容易。企业有哪些普遍性需求?在技术变革、产业更新、政策变化的背景下,企业的需求如何变化?不同行业和类别的企业,甚至细化到每家企业,他们有哪些个性化需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难……这些都需要摸清底数。”吴信宝说。

  2017年初,虹口将“深化服务企业”作为区委一号课题,其中一个大动作就是启动企业大走访行动。区领导、区职能部门和街道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等,都要对口走访企业,一年来已走访企业5000余家。

  服务企业是“大家的事情”

  “服务企业不单是区里少数部门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需要全区干部同心协力、全力以赴。因为能否构建优质营商环境,关乎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一初衷,2017年初,虹口区启动企业大走访行动。

  区规土局局长罗隽,2017年对口联系了6家企业。在走访过程中,他感到,尽管自己所在的部门不是和经济直接相关,但服务企业同样责无旁贷。“我们将区域规划发展的设想第一时间告诉企业,企业可以提前预判思考。同样,我们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所思所想,也可以反哺政府决策。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不放过任何一个为企业服务的机会,不漏掉任何一个为企业服务的信息”,虹口干部边走访,边发现问题,马上响应,即知即改。

  大家在走访中,初步梳理了企业10类共性难点问题,其中既有企业优惠政策享受、宣传推介帮助、办公环境提升、新企业落户和存量企业迁移问题,也有人才落户和引进、企业人员子女就学、税务、行政审批协助等问题。

  在区投资服务管理系统平台上,记者看到,这里实现了诉求汇总、派单流转、进程跟踪和办结反馈等线上企业服务功能。企业大走访中罗列的每一个问题,解决的情况都有进度条显示,对应哪个部门一目了然,有效督促问题的解决。

  根据虹口《关于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区里出台了关于健全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快速响应企业诉求、整合区域服务资源的“1+4”文件来确保服务企业全面化、常态化和长效化。

  不少企业人士表示,在走访调研基础上出台的这些文件,“点穴”很准。比如,都说要“服务企业”,如何评价服务得好不好呢?虹口区相关文件中提到,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服务企业评估体系”。既要由区投资促进领导小组对相关部门进行绩效评估;也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客观公正反映各责任单位服务企业绩效;还要通过虹口投资服务平台、企业服务热线、区长信箱等,畅通企业对政府服务工作的评价渠道。要把评价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相关责任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促进服务企业工作在找差距、补短板中不断改进。

  记者了解到,虹口区的企业大走访今年将持续深入进行,更多职能部门和街道工作人员参与进来,走访对象覆盖到全区3.8万家企业。

  “底线标准”还是“最高标准”

  深入走访企业,信息越聚越多,虹口干部的体会也越来越深刻:要关注企业的“核心需求”,政府资源和服务应与之紧密对接。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需求”?企业择一地创业,就是为了更好地营利,更好地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坎儿”,需要政府部门尽力帮一把。

  企业提出的核心需求之一——审批提速,在虹口得到了迅速响应。

  2017年以来,区行政事务服务中心各审批职能窗口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对一些重点项目,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区投促办召集相关审批部门合议,突破常规审批流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制定《服务跟踪表》。对材料不全的企业,窗口人员提供一份详细列出需补材料的《服务跟踪表》,企业再来时,由原窗口服务人员继续为其办理,减少企业办事往返奔波。

  促进商事登记再提速,“普快”换成“高铁”。9月1日起,区市场监管局对所有企业登记业务种类审批时限全面提速至平均3个工作日发照。

  服务企业,用“底线标准”还是“最高标准”?应该将后者作为目标。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从审批制变成备案制之后,规定办理时间是3天以内;区商委自我加压,如果企业材料齐全,要求工作人员当天即时办理备案。每天都有专人值班,随时关注网上动态。

  走访中,有一点共识越来越清晰:需要政府部门倾力相帮的,不应该只有“税收大户”,而是包含众多中小企业。“独角兽企业是挖不过来的,要靠自己培育,服务好中小企业,就是为培育独角兽提供良好土壤。”区科委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入驻虹口的“每天环保”,是一家成长型的科创小企业,目前还没有产生税收。企业主要研发透水混凝土材料,与“海绵城市”的建设息息相关。区科委了解到,这家企业首要的问题是缺乏资金,经过多方帮助协调,目前已达成“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参与项目发展的初步意向。

  解决了资金,问题又来了。企业需要有道路来小范围试验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区领导协调下,这家企业有机会在虹口区道路修整过程中,参与样板段建设,这让企业负责人十分感激。

  在虹口区副区长袁泉看来,“服务企业既要有制度,也要有温度。企业遇到坎儿,或许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它一把,让企业在需要的时候能找到人,比什么都重要”。

  让企业“8小时外安心生活”

  满足企业核心需求的同时,地区还要营造更优的创新创业大环境,形成“8小时内安心发展、8小时外安心生活”的良好营商氛围。对此,每个职能部门、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责无旁贷。随着企业大走访的推进,这样的观念在虹口干部中日益深入人心。

  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从事油品和天然气等能源运输的专业化公司。2016年,公司完成重组,总部落户虹口。由于新公司由原来两家公司重组而成,涉及大量员工从大连来沪工作。44名员工住宿和9名子女入学的事宜曾让企业极为头疼。区投促办走访企业的时候,企业负责人将这个“难处”提了出来。为此,区领导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员工住宿和孩子入学问题得以高效妥善解决。

  不少企业为人才住房问题而烦心,虹口也做出相应探索。除了申请公租房、在外租房给予补贴之外,面对十分有限的空间资源,虹口还引进了湾流国际青年社区,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改造北部地区的老厂房,打造以长租公寓为核心,融合居住、办公、创新创意等功能在内的多元化社区,特别受企业年轻员工的欢迎。

  街道取消招商职能后,服务企业的功能也不能减弱。虹口区专门列出了“街道服务经济工作任务清单”,其中包括公共管理服务、安商留商服务等8个方面。四川北路街道,所辖区域商务楼宇众多,不同企业各有所需。街道以区域化党建和街道商会两个平台,凝聚服务企业,并通过工会、妇联、团委开展各种活动,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在街道大力协调下,白领午餐进入了部分商务楼宇,还解决了一些企业停车难问题。

  而虹口区一批高层次功能性平台的打造及产业链形成,也对企业形成有力的“磁场效应”。

  近日,绿色技术银行落户虹口。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属国家战略,是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重要举措。在此平台上,虹口重点引进、集聚一批推动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及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服务机构,一批国家级绿色技术创新机构。对企业来说,一条完整的绿色产业链意味着上中下游的企业集聚,显然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东门人力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