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拿最高科技奖的王泽山,外号叫“盒饭院士”

现代快报讯(记者 仲茜 舒越)1 月 8 日上午,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83 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获得 2017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已是老人家第 4 次拿下国家级科技大奖,他将 60 年的科研生涯贡献给了祖国的火炸药事业。


不过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在业界有着极高声望的院士,在生活中十分朴素低调,在零下 30 度的实验基地与大家同吃住、常常在实验室吃盒饭、住家属区不设专属停车位 ……

当天中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京理工大学火药装药技术研究所,走进王泽山院士一直以来进行工作科研的办公地点,独家专访了他的同事、学生们,为你揭幕王院士工作生活的点滴。

艰苦朴素,"盒饭"院士始终奋战在一线

"王老师不仅治学严谨,平时特别低调,朴实随和,和我们工作生活在一起,只要自己能完成的,很少麻烦别人,他是我最敬佩的导师。"学生眼中的王院士是什么样的?1 月 8 日中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理工装药所,独家采访了王院士的学生、博士后吕胜涛。

在吕胜涛的带领下,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南京理工大学火药装药技术研究所,王泽山院士平日工作的地方。这是一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层小楼,装修有些陈旧,但内部干净简洁,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集中在二楼三楼。"王院士经常在三楼会议室召集大家开会,讨论课题研究、商量实验设计。经常开会到饭点了,王院士就给大家叫外卖,大家在会议室一边吃盒饭,一边继续讨论。"吕胜涛说,王院士对吃什么并不讲究,主要是为节省时间。

"吃盒饭似乎成了王院士的习惯。在外场基地做实验,王院士也都是和大家一起在现场吃盒饭。"吕胜涛回忆说,为了采集炮弹在低温环境下的燃烧数据,团队选择去零下 30 度的内蒙古包头市辖区做实验。外场实验基地都较偏僻,条件艰苦,但王院士从来都是奋战在一线,和大家吃住在一起。去年在包头做实验,住的宾馆老旧,没有热水,王院士带头克服困难,一住就是半个月。"王院士常说,自己是军人出身,艰苦朴素惯了,我们也都特别羡慕,希望和他一样,身体硬朗,腰板笔直,吃苦耐劳,能干出成绩。"

不愿麻烦他人,王院士玩转新事物

吕胜涛指着会议室桌上的投影仪说,"很少人知道,其实王院士制作 PPT 的水平超赞。"吕胜涛说,虽然王院士年级大了,但接受新事物特别快,玩微信、做 PPT、录音摄像、剪辑视频全能。

原来,王院士经常受邀参加课题汇报,需要展示 PPT,但为了不麻烦他人,王院士便自己学习制作 PPT。"他找了经管院一位老师,跟着学做了几次,没过几个月,王老师就自己配音配视频、做图做动画,有一次在给大家展示时,秘书廖老师也惊讶地问,这是谁做的,效果这么好,没想到王老师笑着说,是他自己学着做的,在场的老师都为王老师鼓掌点赞,同时大家内心都无比佩服,要向王老师学习。"

工作中,王院士处处替别人着想,这一点,温暖了学院很多人。"他从外地开会回来,从来不喊司机去接,总是自己打车或坐机场大巴。"化工学院行政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主任每次都跟王老说,回来一定要给我们打电话,但他总是笑着说,不用麻烦人家,我自己回来没关系,要是耽误司机师傅吃饭或者下班回家多不好。"前年,王院士还在手机上下载了各种出行 APP,自己订火车票、飞机票。"王院长说,这样既自己方便,也省得对方单位特意准备安排,不需要那么麻烦。"

"只要他在南京,每天都要来学院办公室工作。"南理工图书馆馆长张小兵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王泽山一直住在南理工 3 号门家属区大院,"他身体很棒,腰板很直,校园里经常看到他早起锻炼的身影。"王院士也从不搞特殊,在家属区他不要求设专属停车位,经常把车停院外,自己走几百米回家。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深圳华强北临时工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