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因为这颗星,天气预报更快更准了

    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新华社  图


    1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三号D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第4颗卫星,也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16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老型号有哪些新本领?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如何更有国际范儿?卫星升空组网后又会带来哪些观测效率上的提升?

    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谱段探测

    风云三号卫星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已分别于2008年、2010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了风云三号A星、B星和C星三颗卫星。风云三号D星总指挥兼总师高火山介绍,风云三号D星由有效载荷及平台结构、热控、姿轨控等22个分系统组成,装载了10台(套)遥感探测仪器。

    相对于C星,D星整星技术状态变化较大,其中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广角极光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4个仪器为全新研制产品,卫星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谱段、三维和定量探测。

    “风云三号D星相对于前面三颗星,核心遥感仪器技术状态基本不变。但新增的这些遥感仪器可以逐步满足气象领域对不断提高的大气探测精度,增加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和增强空间环境综合探测能力的新需求。”风云三号卫星副总师朱维介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9所研究员徐彭梅告诉记者,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能对全球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以及一氧化碳等气体柱总量进行高精度探测,可用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来源分析、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关系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的研究。

    纳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卫星观测序列

    据了解,风云三号卫星与美国现役NOAA系列气象卫星、欧洲新一代气象卫星METOP一起,被世界气象卫星协调组织纳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卫星观测序列,是全球天基气象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维介绍,目前风云三号卫星的产品已达60余个,其全球探测数据已成功应用于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雾、沙尘、臭氧监测等方面,同时还定期发布热带气旋监测报告、暴雨和强对流监测报告、沙尘监测报告、大雾监测报告、全球天气监测报告等,向社会媒体和各类专业组织及团体提供实时有效的气象监测和服务信息。

    将使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更新时效提高到4小时

    风云三号D星交付使用后,将与在轨的风云三号A星、B星、C星组网观测,各卫星功能互补,使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更新时效从6小时提高到4小时。

    专家表示,风云三号D星将进一步加强对大气定量探测和气候变化监测,通过测量大气在不同光谱通道的辐射值,定量反演得到大气温、湿度的三维分布,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基础数据,观测结果可用于全球的气候变化监测和评估。

    同时,D星还能对气溶胶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更有效的监测,将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增强我国在全球碳排放等问题上的话语权。■据新华社

    链接

    未来三年我国还将发射四颗风云三号

    气象灾害监测时效将提高近1倍

    记者15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将在2018年至2021年前后陆续发射四颗风云三号卫星,包括风云三号上午星和下午星,卫星将适时增加新型遥感仪器,满足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另外两颗风云三号卫星分别为晨昏轨道运行的气象卫星和低倾角近圆轨道降水测量卫星。

    风云卫星总体研制单位509所副所长周徐斌说,届时,晨昏星、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星功能互补,相互配合,组网形成完整的低轨气象卫星业务综合观测能力,实现高时效全球中高分辨率光学成像观测,高精度光学微波组合大气温湿度垂直分布探测,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探测,风场精确探测、全球高精度的降水测量以及太阳和空间环境综合探测能力等六大主要能力。

    周徐斌表示,预计卫星全球观测频次可达每4小时一次,可以将气象灾害监测时效提高近1倍,预报精度将提高3%左右,可以更容易地捕捉到暴雨、强对流等生命周期较短的比较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

深圳招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