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评选出40名40岁以下社会企业创客

  创业型社会如今已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但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除了实现盈利目的外,创新创业还承载着怎样的社会梦想?在日前举行的“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中,40名40岁以下青年社会企业创客以自己的实践项目给出答案。古村之友创始人汤敏、第一反应联合创始人陆俊、成都朗力养老服务中心刘英等一批“40-40社会创客”入选人,纷纷深入教育、医疗、助残、养老等领域,让创新创业的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社会创业并非无法盈利

  传统的商业创业不太考虑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大多产生于城市,而广大农民的需求往往被忽略,这就导致很多农村的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出现政府、市场和志愿者“三重失灵”。

  今年47岁的贵阳人谢锋是同心思源助业促进会会长。4年来,从开展助残公益志愿服务类项目到实现“自我造血”,谢锋开始寻找一条从助残向可持续助业转变的社会企业发展路径。满大街的盲人按摩店曾给了他启发,“残疾人找工作难度太大了,我们要尽量让他们的劣势变优势。聋人虽说听不到,但他们双手灵动、心灵纯净、执行缜密,我们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个全新的职业类别——头疗师。”

  头疗师依赖于特色头疗方法,在贵州北纬27°附近居住着一百多万侗族同胞,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一头靓丽的健康头发。他们普遍有用当地山上的药材熬汤洗头的习惯,千年传承才有了今天的侗医头疗,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谢锋说:“我们主要想解决聋人的就业创业问题,而这个项目又能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希望让弱势人群、非遗保护与商业项目形成深度链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截至今年9月,我们已开拓聋人就业门店15家,实现稳定就业聋人191人,月均收入超过3500元。”

  在诸多专家看来,社会创业无法盈利的观点并不正确。社会创业是片蓝海,社会需求体量非常大,但前提是找到有效的商业再造途径,这就是创新。

  社会创业需解决社会痛点

  从单纯的创业经济到成熟的创新创业社会,一些传统行业如教育、健康、养老等都需要引入新鲜力量解决当前社会痛点。近年来,发生在公共场所、各类赛事中的突发疾病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在中国,每年有上万例猝死发生在医疗机构外场所,挽救成功率不到1%,而心脏骤停的救活率在美国为9%,日本为20%。于是,专业从事急救培训和生命救援的“第一反应”在上海诞生。第一反应联合创始人陆俊说,团队正在创造一个全民互助急救平台,让不必要的意外不再发生,“我们要提高每个中国人的自救互救能力,将互助互救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

  在第一反应,普通人经过8小时的急救培训(美国心脏协会认证课程)后,可以拿到“第一反应人”证书,目前已服务10万多成人及儿童。截至10月底,第一反应参与保障的32座城市253场运动赛事的100余万选手,在赛道上挽救了11位心脏骤停患者。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志阳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重经济、轻社会的创业模式将得到根本改变,饱含社会创新激情、践行社会创业梦想的社会创客,将是新时代的生力军,社会创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复旦大学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宁钟也表示,越来越多社会企业加入众创空间后,众创空间应从4方面升级:第一是扶持,社会创客都有一颗慈善之心,因此足够的扶持能让他们把好事做得更好;第二是服务,在商业模式上提供服务帮助社会创客形成自我造血能力;第三是引导,避免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出现;第四是由政府部门负责监管,让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间有明确分工。

深圳东门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