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新京报:因为理想让新闻更好地抵达远方

  原标题:因为理想,让新闻更好地抵达远方

▲读者在天安门广场看新京报创刊号。  图片/新京报记者李飞 摄

  如赴一场应赴之约,今天,新京报APP全新上线。

  将热忱化为鸡血,将初心熬成鸡汤,这从来都不是我们的傍身长技——虽然我们的内心在沸腾。正如15年前新京报问世,五个字在我们胸口激荡:“时间开始了”。

  时间开始了,便不懈奔流。

  2018年10月31日,这是新京报作为一个媒体,而不仅是一份报纸的历史性时刻。这是一群有理想的人的花开之时。

  新芽破土,新花怒放,“新新”向荣。“新”是新京报的胎记:赖以立身的是新闻,精神面目是“日新”。新与新激荡,孕育着今日之变。

  2003年,新京报创刊,“一出生就风华正茂”。2009年,新京报开始“触”网,从上线移动端数字报,到“双微”成机构大V(目前微博粉丝超3200万,微信粉丝超500万);从“努力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到“创建中国最好的内容原创平台”,每日原创新闻超过400条,再到“移动优先”成传播常态,新闻视频与微信矩阵双翼齐飞……新京报的改变从未停止。

  新京报顺应时代而生,也顺应潮流而变。新京报APP全新上线,是新时代下的主动求变,是为了媒体融合更上层楼,开辟一条与时代同行的新闻传播信息高速公路。

  做新闻,无止境。

  我们笃信:为万物标注刻度者,终将被万物标注刻度。新京报昔日出世、今日蝶变,都是应时间之约,而行止张合,又在给时间标上刻度。就像过去习惯于把文字刻在纸上,让温度留在人心。

  ▲2015年12月15日,浙江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开幕,新京报展台。 图片/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有人说,这已不是新闻人的黄金时代。一些传统媒体或艰难挣扎或已经倒下,很多新闻人已转行。

  但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如今中国已有8亿网民,手机网民有7.88亿。智能手机普及后,不只涌现出新生代互联网原住民,也让信息随时触达偏远的乡村、甚至很多老年人的手上。很多过去没有书报可读,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新闻的人,也都借着一部手机进入时代的舆论场。

  在不时出现“鸡汤与狗血齐飞,垃圾与谣言共舞”的舆论烘炉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新闻业的没落,而是一个社会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的信息饥渴,也从来没有如此急迫地需要真正的新闻。

  我们推出全新的APP,正是为了突破一城一域之限,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让真正的新闻抵达更多的用户。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众,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更好地履行一个媒体的道义责任。

▲2016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13周年酒会开产前。图片/新京报记者 李强

  改变一直是我们的内在追求,但无论如何改变,我们不忘初心,不变理想。

  记录时代的美好,促进社会的进步,是我们职责所在。同时,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用诚实文字或影像,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撑起一方空间,让阳光照进,也是我们心之所系。

  我们相信人心,所以还会继续去满足人心对真相的刚需,清醒面对情绪的影响和流量的诱惑。许是冷静文笔,许是质朴影像,但还会有刺破假象的尖锐,有记录真实的担当。

  我们相信时间,时间不会辜负每日的努力,不会背弃日复一日的坚守。

▲2017年12月7日,幸福大街37号新京报社夜景(长时间曝光)。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守护公义、良知,并为此而关注公众利益和公共价值,我们仍然执着。就像我们曝光嘉禾拆迁、持续报道聂树斌案;就像我们探底韶关练溪托养中心、揭露腾格里沙漠污染;就像我们戳穿王林骗局、卧底菲律宾“东方监狱”讲述海外务工者经历的骗局与辛酸;就像我们矢志不渝在“记录、观察、参与”这个国家与社会的变化与成长……

  每一次改变,都是机会。新京报APP全新上线带来传播渠道之变,但我们把这看作是对新闻理想和新闻专业主义更好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改变的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不变的是公共立场和家国情怀。

  新京报记者还会努力第一时间抵达新闻现场,但我们打出的将是由“快讯、调查、图片、视频、直播、评论、专题”等等构成的“新闻组合拳”。我们也将让新闻与技术产生化学反应,更好地理解用户、服务用户,为用户提供更良好的产品体验。

  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服务公众,回馈社会,不负各方对新京报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与期待。

  新京报APP全新上线,我们在变,我们不变。

 

责任编辑:赵明

深圳海山临时工劳务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