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每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资料图


   原题:阿里打假交出“年终答卷”
       每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打假人和制假售假者的攻防永远不会停止,电商平台除了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也需努力呼吁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

 

法治周末记者 李含

97%的疑似侵权链接,一上线即被主动删除;95%的知识产权侵权投诉,24小时内就被处理;在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权利人数目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每一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被关闭,联动全国23省执法机构线下打假,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606名,捣毁窝点数1328个……

1月10日,阿里巴巴对外发布《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打假年报》),向外界展示了阿里巴巴在网络假货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过去一年,数据技术转化为打假巨大推动力,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联合围剿,网络售假行为在司法上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些卓有成效的新举措,让长期被假货“雾霾”笼罩的电子商务,似乎看到了前进的正确方向;然而,线下假货源头并未根除、跨境跨平台流窜售假等问题依旧存在,预示着治理假货仍然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

 

九次闯关均被慧眼识破

 

2017年年初,淘宝店主周某因店铺售假被淘宝关店处罚。不久后,周某利用伪造的身份证尝试在平台上重新申请开店,被阿里巴巴利用“同人模型”进行了拦截。

随后的一年时间内,周某反复使用PS的假冒身份证,多次申请开店。在周某伪造的9张身份证中,除了姓名、照片一致外,其出生日期反复被改为1974年、1983年、1987年、1997年,住址也从山东省到福建省几经变化。然而,这一系列造假的操作,均没能逃过阿里巴巴“同人模型”的慧眼。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这项生物实人认证技术广泛应用于阿里系平台的商家入驻审核、密码修改、高风险行为触发认证等环节,结合权威数据源和实人可信模型,确保商家身份真实可靠。

而除了生物实人认证以外,阿里巴巴为了更好地打击假货,还运用了商品大脑、假货甄别模型、图像识别算法、语义识别算法、商品知识库、实时拦截体系、大数据抽检模型、政企数据协同平台等9大数据技术。

正是有了这9大“黑科技”每时每刻对平台上近20亿商品进行识别,阿里巴巴的假货识别与拦截能力大幅提高。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在打假问题上“人员无上限、经费无上限”的投入。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透露,阿里有近2000名专职打假小二,每年在打假上投入超过10亿元,仅“神秘抽检”一项,每年的花费就达近亿元。

2017年10月,消费者肖某举报称在淘宝网一家销量居前的三星手机店铺买到翻新手机。接到举报后,阿里平台治理部通过“神秘抽检”等手段对该商家进行摸底。结果显示,这是一家正品和翻新机掺卖的商家。查实当日,该店铺被关闭,阿里巴巴对该商家账户内200余万元资金予以冻结,并用于消费者赔付。

 

政企协同打假获公安部点赞

 

“阿里巴巴能够在打假问题上取得突破,要感谢消费者、品牌权利人对阿里巴巴打假工作的认可,也是公安、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国内各级执法部门对假货治理重视与付出的结果。”郑俊芳在《打假年报》发布会现场,为权利人和执法机关点赞。

2017年1月,阿里巴巴大数据打假联盟成立,这是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致力于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让打假更有力、更高效、更透明。截至目前,已有宝洁、路易威登、玛氏等全球30个知名品牌权利人加入,共同向售假分子宣战。

2017年8月,阿里巴巴启动无门槛“知产快车道”计划,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免费普惠全球品牌权利人。随着“知产快车道”计划的运营,权利人线上打假效率得到提高,95%的知识产权投诉能够在24小时内处理。

阿里巴巴在打击假货问题上的努力,赢得了越来越多权利人的认可和尊重。2017年8月3日,曾与阿里巴巴对簿公堂的法国奢侈品集团开云集团,不仅撤销了之前在纽约向阿里巴巴集团及支付宝发起的诉讼,更与阿里达成协议,共同开展知识产权保护。

在获得了权利人的参与和支持外,网络售假行为遭到严厉打击、显著遏制,还要归功于政企合作的打假机制。

为从源头打击假货,阿里巴巴主动向全国各地公安、工商、质检、食药监等执法机关推送线索,并依法采取大数据技术协助执法机关办案。2017年,阿里巴巴累计向全国执法机关推送涉假线索1910条,并协助全国各级执法机关打击制售假团伙窝点,抓捕犯罪嫌疑人1606名,捣毁窝点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

“以大数据思维模式,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的类罪监测模型建设,通过模型应用产出涉假犯罪线索,在第一批7条涉及耗材、汽配、化妆品的线索中,涉案7省统一收网,捣毁12处造假窝点、抓捕犯罪嫌疑人20余名,取得显著战果。”2017年的最后一天,公安部向阿里平台治理部发出了当年的第二封感谢信。

在《打假年报》发布会上,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智飞透露,这样的点赞信,2017年阿里巴巴收到了30封:“这意味着全国多地执法机关对全社会热议的‘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了深切共识。另外,已转化为打假巨大推动力的数据技术,在2017年这个全社会假货治理的‘共振’之年,让多地公安机关感觉拥有了假货治理的利器。”

 

“追杀三千里”让售假者感到疼

 

借助司法力量打击售假者,是2017年阿里巴巴为治理假货问题而开辟的新战场。通过民事诉讼手段,向售假行为宣战,阿里巴巴成为国内第一个尝试用民事诉讼手段打击售假行为的电商平台。

自2017年1月,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启动“追杀三千里”项目以来,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向法院提起诉讼12起,全获立案,一审宣判两起。

其中,淘宝网起诉商家姚某出售假冒玛氏猫粮的“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诉售假店铺案”胜诉,获赔12万元。该案被评为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并入围最高人民法院与央视合办的“2017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给予该案高度评价:“填补了此类案件审理的空白,为今后类案的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促进电商平台的健康长久发展;明确了司法打假的力度和决心,有利于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司法界和社会的正面示范作用明显。”

“阿里以平台身份出面起诉售假者,表明了其禁止假货的决心和社会责任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对此表示,这是电商平台积极履行平台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众多途径之一,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使得售假者承担经济上的成本,并通过对审判结果的宣传发挥对其他售假商家的威慑力,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尝试,值得肯定。

“2018年,阿里将继续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计成本起诉售假卖家,提高制假售假成本,让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打假年报》发布现场,郑俊芳透露,阿里还将联合权利人、正品卖家、消费者对假货合围打击,呼吁各方力量进行社会共治,以司法实践促进互联网治理。

 

治本仍需打掉线下假货源头

 

然而,在网络假货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的背后,距离根本性解决假货问题,还任重道远。

“在打假实战中,我们发现线下假货生产源头依然坚挺存在。阿里2016年对18万个疑似售假店铺做了关店处理,2017年这个数字是24万,数据分析发现,有相当部分的疑似售假店铺在头年被关闭后,改头换面重来售假。”叶智飞透露。

浙江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知识产权支队长陈竞凯指出,多地执法机关的实地打击案件也印证,假货源头并未根除,且基本集中在全国多地的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假货带上,分工越发细致,反侦查和隐蔽能力不断加强:一些制售假分子开始向社交平台、阿里巴巴以外的其他电商平台转移;另一些制假分子则开始搭建海外网站,通过FaceBooK等社交平台引流售假。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认为,线下假货生产源头仍在、假货跨国境以及多平台流窜等痼疾,未来治理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打假人和制假售假者的攻防永远不会停止,电商平台除了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应努力呼吁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谋求更大共识的同时,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的态度与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合作,以更多、更有创新性、更有针对性的打假实践,推动形成各方联手的良性循环机制,瞄准源头问题精准打击,真正做到让制假售假者怕,让制假售假者疼。”朱征夫表示。

深圳坪山区劳务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