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上海市道教协会举行“陈莲笙大师百年诞辰纪念大会”

 

就如这位一代宗师所言,天道至公,人道无私,至公者昌,自古以来,尽然。

 

2017年是中国道教协会原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原会长、上海城隍庙“中兴住持”陈莲笙大师诞辰一百周年。为礼敬道门先贤,缅怀大师功绩,10月12日上午,上海市道教协会假座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陈莲笙大师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道教协会、市委统战部、市人大侨民宗委、市民族宗教委、市政协民宗委的有关领导到会祝贺,海内外道门同修,陈莲笙大师的家人、弟子以及上海各界人士千余人参加大会。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吉宏忠道长作题为“应化申江,德佑人间”的讲话,回顾了陈莲笙大师为上海道教甘于奉献的一生,全面总结了陈莲笙大师为上海道教界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恢复和发展上海道教宫观,加强道门自身建设,推动道教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作的巨大努力。上海道教界要继承老一辈道门先贤的优良传统,继续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自觉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职责。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房剑森,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先后致辞,对陈莲笙大师深厚的爱国爱教情怀、以及为上海乃至全国道教事业的恢复与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全市道教界提出殷切希望,要继承和发扬陈莲笙大师“济世度人”的崇高风范,切实推动上海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纪念大会开始前,举行了《上海城隍庙志》新书首发式。《上海城隍庙志》广泛搜集了上海城隍庙自明朝建庙至当代近七百年间的历史印记,特别展现了庙观1995恢复开放、2000年陈莲笙大师升座住持以来的巨大发展。该志书的出版为城隍庙和上海道教历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今年是陈莲笙道长诞辰100周年。陈莲笙大师以其赤诚的爱国之心,虔诚的爱教之情,精湛的道术道艺,丰富的道教文化知识,崇高的道德境界,成为当代道教正一派的一代宗师,被海内外道教界一致引为楷模。

 

道行深厚的爱国者

 

陈莲笙大师出身道教世家,七岁开始学道。在多名严师指导下,他在十八岁时就成为上海道教界最年轻的法师。

 

1935年,在陈荣庆等上辈高道的举荐下,陈莲笙以19岁的年龄获得了江西龙虎山天师府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真人颁授的“万法宗坛”之“三五都功箓”,成为道教正一派高道。

 

“洗心净行”必得在斋蘸中进行,做道场精通道教科仪,是正一派道士的必修课。而陈莲笙精通道典,擅长科仪,熟知斋蘸科仪的各项技能,他从学道起,就对科仪本子反复熟读,凡是在仪式中某一具体环节不甚明白的,就去查阅科书,这种学养是他较快成为有造诣的高功法师的重要条件,也成了他一生不变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

 

陈莲笙很好地继承了上海城帮道士的科仪特色。城帮的道场坛场铺设讲究,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于唱念、器乐的配合极为强调,而陈莲笙擅长道教音乐,尤擅竹笛和打鼓,演法水平很高。他常年参加上海地方江南丝竹的演出,道友联谊,他也会拿出竹笛,吹一曲仙音。

 

据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协会会长吉宏忠回忆,当年昆剧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到白云观参观,听了陈莲笙的演奏后,“你们的唱功一点不差,某种程度上比我们还厉害。”

 

1947年,陈莲笙大师受张恩溥之邀担任“大世界”“罗天大醮”的高功法师之一。31岁的陈莲笙是那场法事中最年轻的高功,在那样盛大隆重的仪式上,精熟科仪的陈莲笙,在坛场上唱念声音清凉,韵味十足,进退有序,吹拉弹唱无一不精。

 

新中国成立后,陈莲笙大师看到新旧社会鲜明对比,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新生的人民政府,积极投入各项社会改革和建设事业。他曾说,“我们道教徒应该自觉地爱国爱教,把爱国爱教作为自己行为的一个准则。”当上海各界为抗美援朝贡献力量时,陈莲笙也在思考道教如何能为新中国出一份力,1951年,他联合上海虹庙主持张源锟和上海关帝庙等道观的负责人,发起了上海道教界支持人民政府、为抗美援朝捐赠物资的活动,各宫观的道长、散居道士,在爱国主义情感的鼓舞下,捐款捐物。

 

1956年,上海市道协筹委会成立时,39岁陈莲笙大师凭借其爱国热情和对道教事业的奉献,丰富的道教知识,道教修养,娴熟的斋蘸科仪,多年来在道教界广泛的影响力和高尚的人品,被道教界一致推选为筹委会秘书长。

 


道教界一代宗师陈莲笙

 

 完善科仪的爱教者

 

陈莲笙大师为道教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孜孜不倦做了大量工作,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道教界的合法权益。

 

在陈莲笙的理念里,庙像庙,观像观,宫观像宫观,不仅要在管理上完善,格局架构也要完善。经过文革的冲击,不少宫观被改作他用。为尽快落实宗教政策,陈道长带领上海道教界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短短几年时间相继开放了包括上海白云观、浦东钦赐仰殿在内的八座道观,请回了道教神像,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上海城隍庙,是上海道教的一个重要宫观。"文革"中被关闭,大殿成了工艺品商场。为了恢复城隍庙的活动,他几乎逢会必讲,以至于别人看到他,就说,“城(陈)隍庙来了!”。从1986年,他和上海市道教协会第一次向有关部门正式提出开放上海城隍庙的要求,到1994年11月28日,上海城隍庙使用权正式交还给上海道教协会,整整8年,既是政府支持,相关企业积极配合,也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

 

除了恢复、修葺宫观,陈莲笙大师非常注重科仪的完善、传承。经过文革的冲击,凑齐一坛执事很难,科仪的本子也有不少散失。他担心这些文化遗产保不住,白云观一恢复,就积极做有关道教音乐的整理的工作。在他的组织下,那些重新回到庙里的老道士们,常常坐在一起,一段段回忆,找人把唱的词、表、经文等记录下来,再整理、抄成正式文本,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使命。这个凭借记忆整理好的科仪文与后来找到的原本对照,竟然基本不差。

 

他一直关心着科仪的传承,直到年过古稀,仍常参与科仪,有时在乐队中司鼓,指挥着音乐的节奏。从八十年代初起,陈莲笙大师与上海音乐学院密切合作,对道教斋醮仪式音乐进行采集、录像、录音工作,出版了第一部《中国道教斋醮·上海卷》录像片和录音磁带。1988年由陈莲笙提议的上海道教乐队成立,陈莲笙大师为总顾问,其主要成员均是来自上海道学院的毕业生。他从上海道学院的学生中挑选了一批懂音乐、素质高的学员,组建了自己的道教音乐队,整理演奏道教音乐,并亲自出任乐队总顾问,这支乐队多次除外省市和国外演出,受到了良好的反响。

 

办学育才的开拓者

 

陈莲笙大师被称为“开明老人”,在其有先见之明。有人说,陈道长最大的功劳,一是培养了优秀的接班人,二是发展了道教文化。

 

1985年4月22日,上海市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上海市道教协会,陈莲笙大师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那时百废待举,道教界近三十年没有收徒,人才断层是不争事实,如何来改变这个窘况?1986年,上海市道教协会创办"上海道学班",这在上海道教史上属首创,后改为“上海道学院”,陈莲笙大师出任院长。他明确制定办学方向,改进道教传统育徒方式,精心聘请任课教师,并亲自为学员上课。

 

他不仅组织人员编写讲义,还亲自授课,将他多年来从事道教工作的宝贵经验、科仪理论、道教知识以及对教理教义的独特见解,都毫无保留地传授出来,在教学上,秉承了“心传口授,口口相传”的传统做法,采用集体授课和学用结合的方式。

 

“当时他已经是一位70岁的老人,付出心血之多,难以计量。在学员面前,既是一位严师,更是一位慈祥的老长辈。” 吉宏忠说,只要有空,陈莲笙道长就会去学员各个宿舍溜达,去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指导他们的乐器演奏,以及科仪知识。

 

1986年入学的第一届学生周道长,谈及陈莲笙,非常激动,普通话和上海话夹杂,“在我们学习的三年中,陈道长和我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所以太熟悉了,以至于对于当时他对我们的关怀都忽略了,觉得稀松平常啊,现在想起来,他对我们真是如同父亲对待儿子一样啊”。据史孝进回忆,陈老道长虽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特别关注道风建设,且身体力行,每日早晚功课不辍,“他对我们阐演科仪,从科仪的意义到口授心传的咒语,从基本动作到音乐的演奏,都逐一加以指点。”

 

一方面陈莲笙用新的方式方法培养人才。考虑到科仪的传承,在年轻的学员入学后,就按传统方式拜师学法,陈莲笙亲为保举师,让学员们拜一拜在老道长门下,根据他们的不同条件,有意地从中物色和培养高功法师。

 

在他担任会长期间毕业的三届道学院学员,现都进入了市区两级道协和本市宫观工作,绝大多数已经成为道教界的中坚,有的还担任了市道协、区道协的主要领导职务。

 

传承道教的弘道者

 

不仅热衷办学,陈莲笙还热心于办刊,传承道教文化。

 

1987年,陈莲笙大师与潘雨廷教授一起创办"道教文化研究室"。1988年,由潘雨廷倡议、陈莲笙会长参与筹划的《上海道教》杂志创刊,陈莲笙大师曾先后任《上海道教》的社长、主编,并坚持出版二十年,得到海内外广泛重视。

 

他在《上海道教》的创刊辞中说,“今日研究道教文化,是我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份刊物倾注了他的很多心血,他亲自物色和聘请编辑人才。不仅如此,陈莲笙大师还身体力行,笔耕不辍,撰写弘道文章,他从当代道教徒所处时代特点,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进行全面思考,形成在新时期弘道的一系列思想,后来这些文章结集成《道风集》。

 

《道风集》的文笔轻盈,语言平实,朴素而具有深度,从奉道行事、爱国爱教、学道为人、适应时代等八个方面论述了作为一个道士摇如何进行的真正的修养。有人评论道,“字里行间展示了培养有道之士的拳拳之心,体现了振兴道教的执着之义。

 

与此同时,他力行“齐同慈爱”“无量度人”的教义思想,成立“上海城隍庙陈莲笙慈善基金”,帮助弱势人群和特殊困难对象,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被评选为“第三届上海市慈善之星”。

 

80年代中后期,他还积极推动上海道教界与我国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道教界的之间的交流,并开始与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临近国家的道友的相互往来,向他们昭示中国当代改革开放中道教新面貌的机会。

 

1998年8月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为了提携道门新秀,陈莲笙大师主动提出不再担任常务理事,只任顾问。他的高风亮节,使同道深为感动,特别是使青年道长们获得极大教益。1999年,上海市道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议上,陈莲笙大师主动提出不再担任会长。鉴于他为上海道教界长期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家一致尊奉他为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

 

就如这位一代宗师所言,天道至公,人道无私,至公者昌,自古以来,尽然。

题图来源:市民宗委供图栏目主编:王海燕

深圳众鼎人力怎么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