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首创信息化立案模式让数据替人“跑腿”

    12月5日上午,丁金石在市一法院窗口递交材料,他表示网上立案比以往快了10倍。何伟楠 摄


    12月5日,中山市第一法院进驻中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满一年。根据截至当日的统计,该院今年受理案件总数近7.5万件(含旧存),再创新高;而当天上午十点钟,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服务区内,前来现场办理业务的人却并不多,前后仅有几名市民在排队等候。在市一法院窗口前,律师丁金石前后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就提交完案件材料,正式确认立案。对他来说,这样的情景,在一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据悉,2015年以来,市一人民法院正式启动司法改革,在改革的“1.0”阶段,该院推进集约化管理、引入社会化资源,实现了对司法审判工作的流程再造,有效地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困境;而近一年来,该院以信息化手段为主要推动力,开启了司法改革的“2.0”阶段,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崭新“网上立案”模式,构建起线上线下的立体服务网络。数据替人跑腿,让人们排长队也难立案的现象一去不返。

    数据网上跑 群众立案快10倍

    作为全国受理案件数最多的基层法院之一,市一法院收案总数连年升高,“案多人少”压力剧增。2015年以来,该院启动了司法改革,通过“社会化购买方式剥离审判辅助事务”等手段,改变传统模式下法官定位不清、法院大包大揽、法官专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重造审判流程,让法官专注于司法审判核心工作,有效地实现了审判工作的“增量、提质、减负”。

    如果说,改革的第一阶段是“为法官减负”,那么最近一年来的改革“2.0”阶段,则瞄准了“为群众解难”。

    2005年起,丁金石一直在银行从事不良资产诉讼处置工作,12年来跟进过2000多宗案件,绝大部分案件都在市一法院办理,所以,对于在第一法院立案工作的变化,他感受颇深。

    “立案比以往快了10倍不止。”丁金石介绍,以往群众只能在窗口立案,要将材料整理好拿过来给法官审查,期间可能要排队等候数小时,如果是批量案件,审查时间则更长,若材料有缺漏,意味着补充材料后又要经历一次排队。往往为了一宗案件的立案,丁金石来来回回一周要至少跑3趟法院才能办完,累计花费时间超过十个工作时。网上立案模式开通以来,这种情况就大不同了。

    市一法院立案庭法官吴园园介绍,该院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造了一系列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了工作事项标准化,事项标准流程化,标准流程信息化。在平台上,“信息正在越来越多地替群众跑腿办事。”

    丁金石表示,市一法院将立案材料标准规范化以后,自己只需要按照规定的内容、格式,将诉状通过网络发送给法院,经审核通过后,再按照预约时间前往诉讼服务中心一次将材料提交,即可完成立案。采取网上立案的群众越来越多,服务大厅内排队的人越来越少,丁金石表示自己每次现场立案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不仅立案服务场景正在发生变化,改革也正在司法审判的各环节产生积极效应。丁金石表示,市一法院组建诉讼保全中心后,由专业的团队负责,群众申请诉讼保全可直接到诉保中心,免去各方奔波之苦,又快又方便;优化送达和排期后,现在安排开庭平均也比以往快至少1个半月;审判、执行工作的方式也变得简单快捷,效率大增。

    掌上“智能小秘书”协助法官办案

    对于法官来说,传统的立案模式涉及的节点多,事务繁杂,效率难以提升。一年数万宗案件,让立案庭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法官人数未增加,法院受理案件数却不断攀升,意味着法官的人均办案工作量也在骤增。而去年以来,从市一法院立案环节的运作状态来看,工作人员的压力似乎并未像想象中那样剧增。

    市一法院立案庭法官吴园园介绍,在受理案件数骤增的情况下,目前市一法院负责办理立案材料审核把关工作的人员还减少了2位,这得益于网上立案新模式对于立案服务需求的分流。

    据悉,市一法院目前已经建立了三个立案途径,即通过律师服务平台、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完成网上立案、在现场自助立案服务区完成自助立案,以及通过窗口现场完成立案办理。目前,市一法院在中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组建了包括3名法官、16名法官助理和14名社会化服务人员的团队,为群众提供各类诉讼服务。信息化平台正在越来越多地将立案服务需求引流到网端,而引入社会化服务也正在将法官的专业资源更加集中于审核把关环节,立案工作质效因此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的司法改革,为法官带来的红利仍在持续释放。文书智能辅助生成不断推进后,法官只需在核心的法律适用和判项的输入结果就能完成裁判文书的制作,目前依托数据能实现辅助生成裁判文书65%左右的内容。随着新技术平台的研发应用,电子卷宗实现随案生成,法官开庭、阅卷不再需要抱着一摞一摞的卷宗,在信息系统上就可以进行查阅;智能APP在移动端提供即时通信、日程管理、应用管理等功能,成为法官的贴身“智能管家”。

    信息化的改革也正在推动法院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作模式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融合,工作事项工业化、标准化、流程化办理,实现了立案、审判、执行工作的线上线下大数据信息互联,将85%以上的信息数据录入前移至立案端口;抓好了数据“头部服务”,审判工作系列流程被理顺,推动了法院传统管理模式和工作手段的变革。

    据悉,自今年9月26日起,市一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网上诉讼服务平台、自助立案平台正式启用后,经过两个多月的试运营,成效明显。10月,该院开放金融类案件的网上立案,通过律师服务平台、网上诉讼服务平台进行立案的有185件,现场办理立案28件;11月,系统开放了除金融案件外的835个民事案件案由的网上立案,通过律师服务平台、网上诉讼服务平台进行立案的有232件,现场办理立案703件。新的立案模式效率提高43.3%,网上立案周期减少50%;从分流效果上看,网上立案为窗口分流了36.3%的立案量,大幅提升了现场立案的效率。

    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通讯员 王念 王艳 俞夷超

福保人力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