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湿冷入髓 情暖人心


湿冷天气,公交站等车需要勇气。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摄

  广州昨日的最低温度达到3℃,进入“冰箱级别”的湿冷天气。大家熟悉的广州,极少有这种冷到骨髓的感觉,在极不适应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广州不少医院的心梗患者一下子增多了20%以上,广州一个小伙甚至冻成面瘫……以至于不少网友发评论说,“广州疯了,冷得我说不出话”“这天气,好想和广州决裂”。

  调侃归调侃,天气的冷暖还不至于改变城市的气质。天寒地冻,广州还是那个颇有人情味的城市。长者饭堂里,有些老人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来吃饭,义工上门送饭还帮做家务;礼饼店里,天气寒冷依然挡不住排队的人群,小伙子主动让老人排在前面……

  天冷爱吃辣 当心尿不出

  心梗

  医院此类患者增两成

  本轮今冬最强寒潮里,广州医护们戏称“晴暖转湿冷的后果最先承担者”——急诊与心内科门诊发现,降温的首两日,不少医院的心梗患者一下子增多了20%以上。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保学明介绍,昨天接诊了两名心梗患者;昨天上午,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陈晞明主任做了5台手术,其中3例为急性心梗的患者,两例为心绞痛;而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急诊一周收到近30例不同程度的心梗患者,最年轻的一位年仅27岁,无相关病史,近日加班、抽烟,碰上天气冷突发心梗;另外,因病危被送入ICU的一位心梗女患者年仅47岁。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杜作义指出,心梗患者突增主要与心血管的应激反应机制相关。突然降温,人体受寒导致血管剧烈收缩,可引起血管痉挛,统计显示,每5名成年人里就有1人有心血管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更高,此时血管一收缩痉挛,血管就会变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脱落,导致堵塞血管而发作心梗、脑梗;血管受较强压力也可导致斑块或血管壁破裂而脑出血等。

  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周滔建议,有基础病的患者或高血压人群,要加强对血压的监控,注意保暖,避免出入温差较大的环境,遵医嘱服药,定期看门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防微杜渐。如果心血管病人出现无原因的疲劳、胸闷或突然频繁发作心绞痛,而且程度加重、时间延长,近期还出现心悸;夜间突然心慌、气短,不能平卧;突然不省人事,摔倒在地,大小便失禁,要立刻拨打“120”送医院抢救。

  熬夜遇风寒小伙也中招

  面瘫

  广医二院康复科副主任陈艳教授介绍说,一位只有20多岁的小伙子,年底工作忙,熬夜加班太疲劳,早晚外出遇风寒扑面,本来以为年纪轻轻应该扛得住,没想到起床刷牙时发现口角“漏水”,昨天到医院就诊。

  “根据往日的经验,大冷天医院的面瘫患者数量就会有所增加。”陈艳说,这几天广州进入“速冻模式”,面部遇风寒,加上劳累、病毒感染等,都可导致“面瘫”,出现不同程度的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增大、口角歪斜等症状;另外,一些耳源性疾病也易导致“面瘫”,这类患者伴有耳朵痛、耳鸣甚至耳朵出现疱疹等,应及时就诊以免留下后遗症。

  防“面瘫”,保暖当然很重要,陈艳提醒,早晚出门风寒大,尽量戴帽子围围巾,避免面部受冷风“直击”。年老体弱者,或是熬夜过劳,有神经痛等慢性疾病者,尽可能不要迎风行走。此外,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如果不幸“中招”,发病后更要特别注意颜面部与耳后的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下久待,以防病情加重或复发。冷天外出最好戴口罩,眼睛闭不全的应戴墨镜,睡觉时可戴眼罩。不要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感冒加重病情。

  呼吸道感染

  寒潮后期更易发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大科副主任丁邦晗说,寒潮来袭,最早受影响的是心脑系统,后期才会因受凉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发作,因此已经提醒急诊医护注意后期安排。此外,前一段时间流感高发,随着学生放假而高发势头暂缓,经此一轮低温,再加上二三十天后的“传统”冬春流感季,还须提醒市民群众注意保暖,加强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此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陈业辉介绍,天冷人们喝酒、吃辣取暖增加,容易导致前列腺充血,引起急性尿潴留;冷空气刺激容易引起哮喘发作,呼吸科一些解痉类的药物也有可能影响膀胱肌肉收缩,引起“拉不出尿”。

  饭堂开暖气 庇护露宿者

  街坊送暖

  送饭还帮做家务

  海珠区新港街道祁乐星光配餐点,是这个街道3个长者饭堂之一,去年7月开始运作以来,日常工作都是由欧阳少玲一人负责。欧阳少玲51岁,退休后来做义工。

  这个饭堂规模不大,但环境温馨宜人,寒冷天气里不但有暖气,饭菜也都装在保温箱里,当天还供应胡萝卜淮山热汤。饭堂和居委会办公室共享一室,最近广州天冷,夜间还会让露宿者进来借住。

  平常会有20几位老人在长者饭堂订饭,欧阳少玲除了给这些老人分餐以外,每天中午还要给四五位老人送餐,这些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且腿脚不方便,子女外出或独身缺乏照顾。

  目前,饭堂开设只有仅仅几个月,欧姨每天中午为这些老人送餐,有时还会帮他们买菜或做一点家务,对这些老人的情况也非常熟悉。每天中午给老人们送完餐后,欧阳少玲下午1时后回到自己家中用餐,之后又到社区工作。“我做到八十岁都可以!”她对记者说。

  义工出动

  带老人做热身运动

  在六榕街侨颐长者饭堂,义工贞姨在开饭前,先带着140多名前来就餐的老人做热身运动,从手部到头部再到下肢的运动,八九十岁的老人家坐在座位上,跟着义工,小幅度地活动身体关节。食堂窗口上贴着午餐菜色:豉汁蒸排骨、韭菜炒蛋、白焯时蔬,此外还有一道例汤——莲子百合煲骨头汤。“这两天气温比较低,我们特别准备了莲子百合煲骨头汤,给来吃饭的老人暖暖身子。” 六榕街侨颐长者公益食堂的刘主任介绍道。

  针对这几天气温骤降,餐食期间,长者食堂内的暖气全都打开。食堂餐食从出炉到窗口,加温炉一直开启,保证了老人们在冬天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为了照顾不能堂食,只能在家吃饭的十多位老人,长者食堂的饭菜一出锅,便有义工一刻不停地拿着保温袋装着餐食,跑上楼送到老人手里。

  后生谦让

  礼饼店排队让老人先买

  昨日下午寒风凛凛,海珠区堑口市场的一家礼饼店排满长队,因为点心便宜又好吃,排队早已成常态。有位客户订了270斤的酥角和笑口枣,昨天拿着订单来店里拿货,结果因为师傅休息忘了下单。客户着急地说:“车马上就要来运了,怎么办?”店员抱歉道:“给我们一个小时,你让车停在外面,停车费我们来付。”最后全店员工加足马力,一小时做够270斤点心交给客户。

  排队的街坊大都是买招牌花生酥,常常要等上1小时左右。广州人过年必吃的煎堆、油角已上架,但是买的人却不多。一位74岁的老婆婆从东风路坐车赶来排队,她说:“煎堆是广州人过年的意头食品,但爱吃的人不多,我和儿媳妇都喜欢这里的花生酥。”这位老婆婆在寒风中缩着脖子排队,但前面的队伍还很长,一位排在前面的小伙子把她拉到身边,说:“天气冷,老人家到前面来吧。”这一场景,让排在后面的人们非常羡慕,也非常感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翁淑贤、伍仞、周洁莹、龙锟、黄斌 通讯员宋莉萍、高龙、许咏怡、白恬、魏星、游华玲 实习生胡心仪


深圳坪地人力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