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下半城“重生” 记忆中的老重庆回来了

    今年年底,你如果再去十八梯,就能看到修复了的火柴公会、171号民居等……记忆中的老重庆就要回来了。日前,重庆日报记者从渝中区获悉,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首开区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开门迎客。

    作为重庆“母城”,渝中区下半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小巷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开埠文化、移民文化、巴渝山水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并留下各时期文物63处。而随着2013年渝中区启动下半城建设,一个以解放东西路、长江滨江路为纽带,以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白象街传统风貌区为主的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带集聚区正在形成。

    白象街的传承与创新

    重庆第一盏电灯点亮的地方在哪里?晚清年间的“西南首富”是谁?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位于白象街的李耀庭公馆找到。

    去年4月,白象街传统风貌区一期开街试运营,一个真正商旅文融合的街区揭开神秘面纱。

    重庆日报记者看到,街区第一期主要分为三条道路:解放东路以品牌零售、精品餐饮、咖啡为主,体现民国的风情,体现白象街现在的调性;中间为白象街内街,业态以零售为主,穿插一些休闲餐饮,还有重庆特色文创主题馆和文化馆等;未来,街区内还会布局电影院和美食街、异域风情餐厅等。目前,天府可乐博物馆、303话剧社、星虹影业白象街影视基地等42家企业均已签约落户。

    除了商业外,随着一期试运营,位于白象街的11处文物建筑也加快复原。以李耀庭公馆为例,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小楼已完成主体结构修复,原有的侵蚀、变色部分均进行了复原。与此同时,见证了南宋抗蒙战争的城墙遗址,亲历了开埠“东方华尔街”盛世的大清邮局,记录了卢作孚收复川江航运、宋美龄在此跳舞的江全泰號等文物建筑也在修复中。

    根据规划,这些文物建筑在修复后,除了将延续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外,还将结合传统风貌街区的特征,被赋予一些新的功能。比如,药材工会旧址修复后,成为尼尔布什慈善俱乐部挂牌所在地;西南实业大厦复建后,成为民主建国会博物馆;重庆海关办公楼旧址,则将作为国际品牌文化博物馆和海关文化展示厅……

    “白象街不只是简单地延续历史文脉,将在不改变旧有建筑主体和形态的前提下,通过缝合、针织等一系列的手法,将历史、文化和商业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真正实现商旅文融合发展,打造成重庆的一张城市新名片。”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八梯湖广会馆相继回归

    白象街一期试营业,揭开了下半城“重生”的序幕,而十八梯、湖广会馆首开区即将面世,将带来更多惊喜。

    2017年1月,重新规划打造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动工开建。根据规划,该项目将重塑十八梯老场景,打造成“老重庆底片”。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将完整地保留传统街巷肌理,有主街7条、支巷6条,并将严格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环境与原有的堡坎、陡坡等地形地貌。同时,区内约30处传统风貌建筑也将保留原貌。”项目承办方、杭州新天地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八梯将按照“原位置、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原则进行保护修缮,整体将以传统巴渝风貌建筑为主,兼有开埠建市、战时首都等多种传统建筑风貌。值得一提的是,修复后的每一栋建筑都将被安上身份证,身份证将标明该建筑的年代、材质、工艺、故事等,让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十八梯的历史。

    而在业态布局上,十八梯则将引进“非遗”展示、手工作坊、传统小吃、小街铺,形成“紧十八梯”;植入重庆老字号、演艺茶座等产业,形成“慢十八梯”;引入文创产业、特色客栈等,形成“叠十八梯”。

    上述负责人透露,目前,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首开区正加快建设中,预计年底将开放,而整体运营则预计在2020年左右完成。

    同样将迎客的,还有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首开区。

    “湖广会馆一带共有7处历史文化遗存,形成了国内罕见的湖广会馆群和独特的会馆文化,是重庆明清至民国初期商业繁荣的记忆。”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将以湖广会馆移民文化建筑风貌为主体,形成湖广会馆移民文化主题区,发展移民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将以湖广会馆、东水门城墙为依托,以旅游、商业、历史遗迹展览、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色。

    重庆日报记者获悉,湖广会馆项目首开区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修缮面积约3200平方米(主要包括谢家大院,胡子昂旧居,明清客栈,下洪学巷24号、40号、42号)。目前,首开区3栋建筑主体已封顶。

    下半城 都市旅游的新增长极

    一直以来,如何统筹好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是打造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带集聚区的关键。

    2015年初,渝中区正式设立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整合资源协同推进下半城区域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建设等工作。

    根据规划,历史文化街区将以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的典范为目标,以“看得见历史,记得住乡愁,引领着未来”为发展理念,以“以文为魂、以文建城、以文聚商、以文兴旅”为发展主线,以“3年见效、5年成型、8年成熟”(2016年—2023年)为建设时序,以“两街五巷”为抓手,串联下半城各片区和文物资源,形成“九区一环”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

    在产业布局上,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带集聚区则将以“三区二线”为空间布局,即根据湖广会馆、白象街、十八梯三个风貌区的不同特色,以解放东西路、长江滨江路为纽带,进一步挖掘文化新内涵、引进新商业业态、完善旅游设施,实现商旅文城融合发展,打造重庆都市旅游新的增长极。

    “2018年,下半城将以‘基础设施建设年’为主题,致力于八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作。”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具体来看,包括基本完成十八梯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雷家坡立交桥部分桥梁基础施工和隧道开挖;加快解放东西路的拓宽改造工程,完成解放西路人行道铺装并完工;开工西三街停车库建设;完成顺城街—朝天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凯旋路管网下地、文化街支路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朝天门滨水公园(长滨路朝储段)景观整治工程;启动下半城排水管网改造方案设计工作等,为街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创造基础性条件。

深圳桂园人力资源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