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借助“一带一路”的浩荡东风,江麓塔机远销科威特和卡塔尔;湘电风力发电机建在了非洲海岸线上;泰富重装港口装备正向肯尼亚拉姆港和塞拉利昂伊丽莎白港集结;湘钢的优质钢材远销中东阿布扎比机场和俄罗斯……这些新闻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军民融合。目前,湘潭正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具有军工背景的“湘潭制造”正走向世界。

  深度融合做大产业

  湘潭是国家“一五”和“二五”时期重点布局的军工产业区,拥有科研生产资质的企业18家,协作配套企业112家,军转民示范企业16家,从业人员4万人。

  然而,军工这碗饭并不那么好吃,过去有一句俗话:“军品管吃饱,民品管吃好。”要想吃得饱,就要成为行业里不可替代的存在。

  几个月前,华菱线缆副总经理熊硕等受邀前往海南文昌发射中心,观摩“天舟一号”现场发射,基地首长周凤广将军接见了他们。当现场所有观看人员都需要自备干粮时,他们却被邀请到营房内吃盒饭,这是文昌发射中心在紧张发射时刻给予的“最高礼遇”。因为不久前,华菱线缆解决了文昌发射中心拖链电缆断芯的大难题,保障了发射任务圆满完成。凭借50多年航空航天线缆的技术积累和近乎苛刻的质量控制体系,华菱线缆成了行业里不可替代的存在,吃上了军工这碗饭,闯出了响当当的名号。

  作为军工企业,“既要吃饱又要吃好”,就必须走军民深度融合的路子。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江麓生产的特种车代表“湘潭制造”,集中“秀”了一次“肌肉”。但他们并不满足军品的生产研发,很早就开始走军民融合的路子。2015年以来,江麓凭借过硬的军工技术,生产的50多台塔式起重机出口到了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印度、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

  华菱线缆和江麓的故事并不是个例。靠着不断创新,做行业最强,“湘潭制造”正瞄准海陆空全军事领域发展。同时,军民融合也走向了“深水区”,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三大产业,去年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产值361亿元。 

  身在内陆心向大海

  目前湘潭市根据军民融合自身优势,进行了精准定位,在全面发展“海陆空”高精尖产品的同时,重点打造海工装备产业。

  湘电集团董事长柳秀导正在推动企业的一项重要转型改革,他要打造湘电“大军工”。“湘电正在打造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坦克装甲电动力系统等四大系统,并朝着这4个方面,努力实现技术、人才、装备、管理、规划的军民深度融合。”柳秀导说。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是湘潭未来打造海工装备产业的“王牌”。柳秀导说,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电气牵引行业,轨道交通、大型电驱动车辆等方面,尤其能用于民用船舶如LNG运输船、大型火车轮渡船、吊舱式电力推进船舶、化学品运输船、大型半潜工程船等。

  作为湘潭海工装备产业的另一张“王牌”,泰富重装在港口机械、海工装备等领域,已显示出了雄厚的实力。该企业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海水淡化装置,只要有海水和电,就能通过该装置获取淡水。

  崇德科技是我国唯一一家通过海工装备认证的滑动轴承企业,其舰船用电力推进系统高精度润滑轴承一直为海防事业效力。

  在政府的引导和培育下,湘潭进军海工装备产业的企业队伍越来越大。湘潭市经信委总工程师黄建红说:“在上述3家代表性企业以外,湘钢也开始进军军工领域,拿到了3个资质,船板钢应用广泛;湘潭大学军用船舶智能化焊接技术已进入研发阶段,和泰富重装有密切合作;湖南科技大学研发的‘海牛’,为我们探索更深的海洋提供了可能。这么多驻潭高校和企业心向大海,是内陆城市湘潭的骄傲。”

  智能制造发力前行

  实现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是***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湘潭而言,实现高效益的唯一路径是加强军民融合示范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江麓、江南、江滨三大军工企业同时展开智能化改造。湘潭最大的智能工厂——泰富重装智能工厂已投入使用,每周都会迎来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工厂内一台AGV机器人,在游客面前哼着“致爱丽丝”小曲,优雅地移动,像“快递小哥”一样,按照指令工作,成为托辊生产线工人的得力助手。“这条智能生产线一年能生产100万个成品,比过去30名员工三班倒的生产效率还要高好几倍。”泰富重装皮带机事业部部长曾建辉说。

  智能化改造已经提升到了湘潭全市的战略高度,目前该市有16所高校、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过百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等,又依托清华大学、力合科创集团等一批创新资源体系,智能制造正向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两大国家级园区加速聚集。

  目前,湘潭已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智造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后,更加高效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深圳翠竹临时工劳务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