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还在惦记政府的几十万元补贴?众创空间要自己想办法找到活路

 

繁荣背后也有“杂音”——有些地方的众创空间属于跟风而为,发展特色不足,找不到盈利模式,结果不得不惦记着政府补贴。

科技部火炬中心近日正式向地方科技厅印发《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了申请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应具备的一系列条件,且表示将对已经备案的众创空间进行动态管理。

 

近两年,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我国众创空间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我国各类创业平台接近8000家,其中孵化器数量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这一方面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在整体上有助于提升社会创业的成功率,但与此同时,各地涌现的众创空间也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有不少平台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这个时候,规范化的管理对众创空间的进一步发展确实很有必要。

 

从《暂行规定》来看,申请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的要求不算苛刻,“发展方向明确、模式清晰,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谓基本要求,“提供的创业工位和公共服务场地面积不低于众创空间总面积的75%”等要求对其场地功能作出了细化。这些条款,应该成为对地方众创空间的普遍要求。

 

众所周知,很多地方政府近年来对众创空间的发展有补贴扶持政策。比如,被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孵化器的培育对象,都会有相应的孵化面积补助和运营补助。虽然各地的补助数目不一样,但和一般的创业企业相比,动辄几十万元的补助可以算是一笔不小的收益。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其发展,对于投资众创空间、孵化器内的创业团队者,一旦投资失败还会给予补偿。政策太好的效果,就是繁荣背后也有“杂音”——有些地方的众创空间属于跟风而为,发展特色不足,找不到自己的盈利模式,结果不得不惦记着政府补贴。

 

此外,公众对众创空间也存在一些误读。一位经常出入某地创客中心的年轻创业者告诉笔者,在最初的众创空间里,经常会有定期组织的创客活动,大家带着自己的兴趣和疑问走到一起,合力解决一些问题。但随着“创新创业”的推进,创客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不少人曲解了创客,认为创客就是搞创业的。但在这位年轻人看来,创客空间应该为创客提供纯粹的空间,支持“不以创业为目的”的技术探索。与创业需要引导和资金相比,创客需要的是氛围,所以创客空间要保持“开源、自由、制作、分享”的特色,让创客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酷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更好”。但现在不少创客空间在成立之初就有比较强的目的性,力图摸索出一个商业模式来盈利。

 

在发达国家,创客空间所需要的资金通常是发起者自己来解决的。国外早期的创客空间也有与企业合作的例子,比如某家企业的一些项目需要实现,创客就会为这家企业打工。一旦这些项目成功了,就会有更多的项目找上门来。但是,对于这种模式,国外的创客空间也在反思。美国“创客教父”Mitch Altman就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后来为了更纯粹地做创客,他还曾把原来的创客空间关闭掉,然后重新发起新的、更纯粹的创客空间。

 

所以,对于众创空间而言,自由、独立是很重要的。如今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地方推荐的众创空间进行审核,从笔者了解到的信息看,应该是提高了享受政府补贴的门槛,从而客观上为众创空间提供了一个挖掘自身特色的契机。除了国家级的众创空间之外,各地的众创空间也需要通过更高的标准,真正思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各地政府而言,提高标准也是为了更好地“甄别”众创空间,然后才能对优秀的众创空间加以扶持。因为,在对众创空间的政策扶持和补助资金使用方面,“撒胡椒面”毕竟称不上一个好办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栏目主编:封寿炎图片编辑:苏唯

深圳沙河人力资源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