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陈医生义救千名先心病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义诊活动。

  陈海生医疗团队赶赴信宜为先心病儿童义诊。

  想了解更多关于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陈海生的故事,请扫码关注广州日报人物在线。

  11月19日,星期天,强冷空气的南下让广州瞬间进入深秋。但这个难得的休息日清晨,50岁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陈海生却悄然出现在外科大楼门口。当天,陈海生的5人医疗团队赶往400多公里外的信宜市,为当地的先心病患儿义诊。

  近8年时间,陈海生一共下乡30多次,在广东经济相对落后的粤东、粤西25个县市进行先心病患儿义诊。贫困患儿若需手术,他就会给家长留下电话,约定时间让他们来广州开刀。为解决看病费用,陈海生先后联系多个慈善组织,解决这些贫困患儿新农合报销后的自费部分。

  至今,陈海生一共免费救助1000多名贫困先心病儿。聊起为何做公益医疗,陈海生的回答让记者记忆深刻:“我来自基层,看不得老百姓因病返贫。”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国字方脸、慈眉善目,年过半百的陈海生身型厚实,与记者握手时,手掌同样厚实有力。正是这双手,从1993年至今做了超过10000台心脏手术,国内能达到这一手术数量的心脏外科医生十分稀少。

  行医快30年,陈海生的头发越来越少了。但记者注意到,陈海生的脱发并非典型的“地中海”或发际线后移,头发在陈海生的脑袋上十分均匀地减少了,“我们心脏外科的几个主任都脱发,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的手术是要通过床旁X光来操作的,长年接受X光的辐射,头发怎么可能保得住?”陈海生笑着诉说他的“职业病”。

  听诊小窍门

  棒棒糖哄娃跟娃“打电话”

  信宜市地处粤西山区,是茂名下辖的县级市中经济最落后的城市。11月20日一大早,前晚赶了一天路才到达信宜的陈海生准时出现在了信宜人民医院。

  迎接他的是20多名患儿和他们的家长。家长大多数是上年纪的老人,孩子的父母通常在外打工。这些患者大都是信宜市妇联事先在各个村镇筛查走访后发现的病例,也有部分是身患其他疾病,听说省城来了医生,想来看看病的。此外,诊室里还来了一些成年病人,他们同样是心脏病患者,听说有义诊便也赶来检查身体。

  一来到义诊室,他就拿出了一大包事先在广州买好的棒棒糖交给护士,告诉她在每个孩子进来之前,给他们发一个糖,原本哭闹的孩子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陈海生的另一个窍门是“打电话”。当天,身处山区的信宜北风凛冽,天气寒冷,不少孩子穿了厚厚的夹袄。为了给孩子听诊,每当陈海生拿起听诊器,他都会笑呵呵地用粤语哄孩子说:“我同你‘打个电话’,好不好啊?”

  孩子们常常会疑惑地点点头。于是,陈海生就解开了孩子胸前的衣扣,用听诊器仔细听孩子的心跳。发现确实有心脏病的儿童,他便将孩子交给团队医生吴丽映,让孩子躺下来,用B超机仔细打一个“长途电话”——对孩子的心脏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基本不用花钱

  最快两周入院治疗

  在陈海生当天接诊的所有患者中,7岁的男孩小黑是最不乖的一个。这个小家伙身上穿一件蓝黑色小棉袄,黑色的裤腿儿粘着灰色的泥土,整个额头都胀得紫黑紫黑的。一听说要看医生,见到陈海生的白大褂,小黑不断地哭闹,奶奶费了好大劲,把小黑硬拽着抱到陈海生面前。

  即使听到陈海生“我想同你打个电话”的愿望,小黑仍害怕得直哭。于是,陈海生把听诊器放到小黑的肩膀、脖子、脸上,边对小黑说,“你看,你看,一点都不痛吧”,小黑才慢慢放松了警惕。在奶奶的帮助下解开了衣扣,陈海生听了一下,接着就把听筒递给了记者:“你听一下,他的心跳声是不是像风刮一样,你再听一下你自己的,是不是均匀的‘咚咚’声。这个孩子是VSD(室间隔缺损)。”

  一检查完,小黑呼溜一下就哭着跑出门外,奶奶赶紧追上他,只留着爷爷听陈海生讲述病情。鉴于小黑的年龄,陈海生建议他立刻进行手术,否则将影响以后的身体发育,“放心,手术费用新农合和基金会会给你们报销的,基本不用花钱,孩子的爸爸妈妈呢?”

  “他爸爸妈妈都有精神病。”爷爷无奈地摇摇头,告诉陈海生。陈海生十分惊讶,他赶忙让爷爷填报基金会的表格,并注明“父母精神病”的状况,“老人家,你们回去找镇里的民政部门,开具好贫困证明,再打我的手机,最快过两个星期,就可以来我们医院手术了。”

  手机号码一用20年

  方便患者直接联系

  17岁的姑娘小吴十分可怜,她是当天所有患儿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当天她穿着一套黄色衣服,双眼无神的她走起路来一摇一拐,双手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手指紧紧地抿拢成鸡头状,身高不足1.5米。

  奶奶将孩子抱到陈海生面前,“大夫,她从小这病那病的就多,你治治她吧,我们是跑了30公里山路赶过来的。”

  陈海生拿着听诊器仔细听了一遍,然后告诉奶奶:“你好,这孩子应该是大脑的问题,脑瘫,你们应该带她去看脑科,这孩子的心脏倒没有什么问题。”

  “什么?看不了吗?我们是跑好远的路赶过来的啊,医生你想想办法吧?”

  “实在对不起,大娘,我们医生的专业分得很细的,这种病我们真的看不了,抱歉啊。”陈海生连连抱歉,一边让护士递上一罐奶粉和两三个棒棒糖,“大娘,您拿着吧,真抱歉。”

  陈海生的表情流露着沮丧,“他们此前为了治病一定看过不少医生。在基层,我看到了太多这样的案例了。”

  信宜之行,陈海生一共看了近20个患者,他说,其中符合手术指征的有六七个孩子。他给每个孩子的家长都留下了电话,在义诊大门外,陈海生还把自己的电话留在了显著位置,他希望患者有事时,能够直接联系到他。

  至今,陈海生还保留着1998年他第一台手机的号码,“我有两个号,一个是茂名的,一个是广州的,我就怕以前的患者想要联系我时找不到我。”

  陈海生说,前不久,一个他20年前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者突然打电话给他,“她是贵州人,前不久父亲突然心梗住院了,生怕父亲在当地得不到好的医疗服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了她存了20年却从来没打的号码,她问我,‘你好,是陈医生吗?’当我回答‘是’的时候,我清楚地听到了她的那句‘太好了’。”

  救一个孩子相当于拯救家庭

  2008年,随着父母相继离世,已经是高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陈海生毅然决定来到广州,在更高更好的平台上救死扶伤。

  虽然陈海生人进了大城市,但心里依然装着他在农村看到的贫苦患者:“我常和广州的同事念叨,我是来自基层的医生,我知道农村老百姓看病有多么不容易,虽然进了城,我还是想着通过某种方式,去帮助这些患者。”

  2008年年底开始,陈海生联系多个慈善基金会,开展了对广东省贫困先心病患儿的扶助,“我常常对捐助对象说,一个先心病孩子,只要3到5万元的手术治疗费用,大部分都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救了这个孩子,就相当于拯救他的整个家庭。”

  2009年开始下乡义诊,陈海生8年里走遍粤东、粤西25个县市,一共为1000多位贫困先心病患儿进行了手术。

  从此,只要陈海生下乡后确诊的先心病儿童,有当地镇以上部门开具的家庭贫困证明,手术后报销了新农合的约四成手术费后,剩余手术费用就可获得基金会的全额资助。

  陈海生说,他帮助越多的患者,就越感到医生这个行业的伟大,“善事做得多了,我们的心境就变得不一样了,我发现我和团队里的医生护士,精神境界都升华了,都感到了越来越强的职业荣誉感。”

深圳罗湖临时工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