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组团聚力: 破解传统发展模式难题的新逻辑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技术人员在演示应用智能医疗按摩椅的各项功能。 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可用作练习机和教学应用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微型无人机在室内飞行。

    王云 摄

    扫码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


    9月26日上午,由中山市西北部组团管理委员会主办的“2017年中山市西北部组团招商引资洽谈会”在古镇星光联盟举行,吸引近150家企业参加。今年以来,西北组团7镇招商引资取得不俗成绩,落地和在谈项目有144个,投资总额达345亿元。

    自全面实施组团发展战略以来,以更强有力的统筹方式推进抱团招商,已经成为中山五大组团的共识。就在一个月前,南部组团将招商推介会开到了深圳,四个镇区抱团共吸引了100多家深圳企业参加。

    于外而言,深中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了中山“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坐标;于内而言,中山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提出了“组团发展”这个改革来直面传统发展模式的难题,以更有力的统筹方式拉开发展框架,开启了湾区视野下重塑融合发展新逻辑的实验。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李欣 何伟楠

    统筹意识

    抱团破解“摊小饼”难题

    仅仅从招商引资来看,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年各组团的抱团意识明显加强。

    9月21日,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率领中山经贸考察团来到慕尼黑山德士德国总部进行考察,双方就山德士中国制定的“虎跃计划”进行进一步探讨。这也意味着,早在2008年就在中山建立中国唯一生产基地的全球第二大非专利药公司,与中山健康医药产业的合作与互动将越来越密切。这也给拥有健康基地、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东部组团带来新一轮的契机。

    8月初,由南部组团组织的深圳招商推介会,也以该组团三乡镇、坦洲镇、神湾镇和板芙镇的产业基础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推介,参加的企业集中在先进精密制造、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光电装备、高端新型电子信息、船舶及配套设备制造、现代办公器材、现代物流、旅游等产业领域。这与板芙镇提出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坦洲镇提出的精密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三乡镇和神湾镇提出的多个旅游项目相互呼应,产业契合度高。

    进入更为精细的社会分工阶段,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被视为集约发展有效方式。从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提出,统筹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事实上,“组团发展”的理念早在2002年就已经提出。当时,“各自为镇”“摊小饼”的发展瓶颈已经被意识到。到2004年,中山市出台了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对各组团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划分跟定位;2011年,中山行政区划改革思维调整为“一主双核两副多片区”,提出从行政区经济到经济区经济的概念。

    2016年年底,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一中心、四组团”发展战略,其所侧重和核心要解决的,是组团发展“操作系统”的问题,即“做实”组团发展。

    组团发展

    “5个手指”聚成“1个拳头”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市管镇”两级扁平化管理模式,极大地激发了镇区发展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孕育出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专业镇,为富民强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这种发展模式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以传统专业镇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专业镇竞争力下降,传统产业增速放缓;以土地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土地使用粗放、低效开发比较突出;以镇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难以为继,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以现有城镇空间布局建设宜居城市难以为继,城镇建设“摊小饼”、资源利用碎片化有待克服,转变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深中通道开工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山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和创新动能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进入新起点的中山,需要更为灵活、大胆、果敢的机制体制创新来推动新一轮发展。

    4月25日,中山召开推进组团式发展动员会,进一步凝聚共识、集中力量,推进组团式发展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5个镇区组成5个手指头,5个手指头再凝聚成1个拳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中山需要更有力的资源统筹力度、更合理的资源分配方式、更开放的融合发展格局。从中山出台的《关于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意见》来看,本次组团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组关系值得注意:一个是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一个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前者强调要立足现在和着眼未来相结合,既要贯彻建设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落实“四个定位”等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部署,又充分考虑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开工建设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等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提出针对性、前瞻性的目标定位;后者坚持突出特色和错位发展相结合,既要发挥各组团的传统优势、凸显区域特色,又要全市通盘考虑,尽量推动组团间错位发展、互补发展。

    这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组团式发展战略是破解中山市“四个难以为继”问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全市一项重大的综合改革探索。

    产城融合

    做活集群产业的新命题

    从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来看,五大组团的定位充分结合了各自的传统产业优势和面向未来的开放维度:

    中心组团包括主城区及周边8个镇区,着力打造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首善之区;东部组团包括火炬开发区等3个镇区,重点对接深圳、港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化滨海新城、文化旅游度假区;东北部组团包括三角镇等3个镇,重点对接广州、深圳、佛山,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要基地、现代物流枢纽和生态农业功能区;西北部组团包括小榄镇等7个镇,重点对接广州、佛山、江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产业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区;南部组团包括三乡镇等4个镇,重点对接港澳、珠海,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要增长极、智能制造引领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

    那么,做实了组团空间,如何做实组团抓手?中山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5个组团布局10个市级重大平台,总规划面积超过172平方公里,将重大平台作为各组团工作的有力抓手。目前,重大平台全部成立了“园区管理中心+开发公司”的管理架构,由组团管委会全面负责开发建设。

    同时,各组团的重大项目、土地规模和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向重大平台倾斜的机制也逐步建立,重大平台成为组团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极,以点带面撬动组团整体发展。

    到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组团式发展机制,共梳理了265项镇区反映需市协调解决的发展难题,其中90%已有解决或明确解决方案。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均已建立督办台账,则由市组团办紧密跟踪协调。

    在今年的“3·28”招商经贸洽谈会上,各组团共招引可签约项目168个,投资总额约250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总额增近6倍,其中,投资金额超100亿元的内资项目7个,投资金额超3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项目19个。

    ■记者观察

    推动组团发展 关键找准利益平衡点

    同为不设区的“直筒子市”,东莞市与中山市曾以专业镇创造出的经济发展成果被誉为“广东四小虎”。然而,随着融合经济发展时代的到来,专业镇而形成的分散的镇域经济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受制于土地、环境、公共配套等制约,分散发展模式下的专业镇经济制约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东莞和中山两市将“组团战略”形成的区域共建模式作为应对之策。

    这是两市遇到的同样发展难题,也是两市亟待突围的发展瓶颈。

    就东莞而言,今年以来,东莞市在“一中心四组团”的战略基础上,实施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战略,以园区为引擎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构建“集团发展区域”,做实组团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松山湖片区、水乡片区等均取得不错的经济“成绩单”。片区统筹发展实质上是自下而上的一项探索性改革,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体现。

    这与中山实施的组团发展战略总体思路是相近的,两市的诉求也是相同的:即通过打破分散发展模式下的资源配置机制,重新构建以统筹为主导的、更高效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供给和需求在更广领域和范围内实现更好的平衡。

    中山市通过组团政策、空间、平台,力度很大。我留意到,中山的组团发展也强调不是削弱镇区的权限,而是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共同做大“蛋糕”。这实质上也是一次思想再解放的过程。东莞的园区统筹经验与中山的做法类似,不通过调整行政区划,而是以园区统筹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统筹片区内园区和各镇街规划融合、土地开发安排、招商共享、交通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以及城市公共服务布局等涉及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将片区内的多个发展单元组合成一个大片区,构建“集团发展区域”,挖掘片区土地发展空间,为承接重大项目、承接新动能提供空间,推动发展从“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联合攻坚”,从过去“各自为政”的发展方式向“共谋共建”转变。

    推进组团各成员之间、组团之间的联动发展,关键要找准利益平衡点。当前,东莞市正在以松山湖园区统筹为试点,逐渐推进片区利益共享机制建设。机制建设是关键。当前,中山市主要出台了纲领性的文件《关于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意见》,其他的细则还未细化,这方面也是制度建设需要强化的。当前,东莞市相继出台了《东莞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统筹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实施办法》、《东莞市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试行办法》,此外还将对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包括建立片区统筹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扩大事权下放范围,推进市直部门行政审批服务前移,推进建立片区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等,这些经验也可以为中山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何明强 作者系南方日报东莞记者站记者)

    现场直击

    在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

    触摸智能新未来

    2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翠亨新区的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现场体验了包括医疗机器人在内的多个智能产品。如今,科技产业创新已经成为翠亨新区的发展主要板块,也是东部组团“两区一镇”的核心抓手。作为对接深圳的“桥头堡”,东部组团将强化中山与珠江东岸的创新资源对接,引领全市五大组团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据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王萌介绍,在去年9月28日珠西装洽会上,中山政府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位于翠亨新区的产业园未来将成为华南地区智能制造基地。“产业园已经引进11家项目公司,目前7家项目公司已投产,4家新的项目公司已经完成答辩,准备落地。”王萌说。

    在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展示厅里,摆放的展品既有电路控制板、无线骨干传输等模组产品,也有智能医疗设备、无人机、电动载物爬楼机等智能产品,还有用于无人化生产线的机械手臂,基本覆盖现有智能制造全产业链。

    记者现场了解了入驻园区的中山天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四款智能养老医疗产品,并亲自体验了一款脊疗减脂康健机器人。产品负责人介绍,该设备不仅能对脊柱疾病、老年慢性病、骨质疏松和亚健康人群进行康复理疗,还能通过高频率颤动达到有氧运动和减脂效果。

    “感觉这样的设备非常适合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对颈椎还有腰部有很好的舒缓作用,高频率的震颤效果也很特别。”记者体验后也从产品负责人方面得知,这四款智能养老医疗产品的背后,均是建立在大量医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让个体化、专业化康复治疗方案实现对各类人群全覆盖。

    除了医疗智能设备,现场一台迷你无人机也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中山华奥易航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介绍,这款四轴教练机采用“镜头+超声波”定位技术,在室内便能实现超低空飞行和悬停定位,是一款可靠的无人机启蒙教育实践用机。同时,该公司还根据测绘、警用、农用等各行业需求,开发个性化产品定制,突破了当前无人机应用单一的行业局限。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依靠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学术团队,是目前国内唯一完成全球技术整合和行业资源深度整合的机器人企业。”王萌说,通过与中山翠亨新区强强联合,未来双方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深圳华强北人力资源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