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大江东:前方高能!发现一群“活雷锋”四处出没,代号“医生”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迄今55年了!走进新时代,“3.5学雷锋日”,各种志愿者服务项目中间,最受百姓欢迎的是哪一种?三百六十行,哪一个行业群体将“学雷锋”贯彻得最日常、最时时刻刻?

经过一番排查,大江东工作室向您报告:前方高能!发现一群“活雷锋”四处出没,代号:医生!

3.5学雷锋日,“健康中国”有多重要,义诊就有多火爆



上海市医苑新星大型义诊活动现场。郑淳真摄

3月3日,远在上海东北角的宝山区体育中心场面震撼:100多位“白大褂”挤挤挨挨,每人只有五六十厘米宽、称得上最窄小的诊台,问诊答疑得一对一凑近说话才能听清。白衣诊台一溜儿排开,愣是沿着体育馆墙壁拐了两道弯、占了三面墙,虽有分时预约,仍排起候诊长队。南面大厅还有4位年轻医生开讲“健康脱口秀”,5位专家做着网络直播,气氛之热烈、互动之踊跃,连最专业的演讲大咖都要羡慕嫉妒恨。

赶在周末举行的上海市医苑新星大型义诊暨宝山区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主力来自全市三甲医院及医疗机构的百名杰出青年专家和20名宝山文明单位志愿服务联盟医疗专家,很多是主任和副主任医师。50多个科目设置齐全,想看啥毛病都能找到专家。

海江一村69岁的甘阿姨本来只想随便问问按自己体质能不能吃西洋参等保健品,没想到医生详细问诊后提醒:“你舌头有点歪,可能有小中风,要去医院检查治疗!”

家住静安区彭浦地区的张聿森,乘了近两小时公交车赶来。“我听力下降,跑过不少医院。这里可以集中咨询,医生更有耐心讲解。这种学雷锋最好多一些!”

一个下午,接诊超过3000人次,患者最远来自松江区,对角线穿过整个城市。

这么大规模、“火爆”,是“史无前例”吗?“医苑新星”大型义诊是上海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连续开展了25年。市卫生计生委团委书记金晔说,每年如此,医生上百位,问诊者人山人海。中共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少军感慨:新时代学雷锋,不能缺少技术含量,政府要主动对接百姓需要,整合专业资源,将服务送到他们身边——医生的义诊和健康讲座,首当其冲。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生沈卫东2002年第一次参加这个大型义诊,此后17年“学雷锋日”从未间断。东姐求教:名医都忙,为啥“学雷锋”积极性这么高?他回答:“平时门诊病人多,很难和病人好好聊聊。义诊让医生直接和基层患者交流,了解社区医疗需求,也让百姓了解我们。”沈医生说,这里多半不是患了大病重病,却往往心理焦虑,“只要一些简单易行的办法,就能解除他们的大困扰。建设健康中国,老百姓亟需普及健康知识!”

怀抱这样责任心的医者不在少数。每年3.5各种志愿服务,“白大褂”最显眼、最起劲、也最受欢迎。

万米高空“雷锋”多:就想和医生一起飞

不得不承认,有些职业天生就离“雷锋精神”、“见义勇为”比较近,医生算得上是将“雷锋精神”贯彻得最日常的群体——特别在飞机上,更是“有你在,真好”。

2月21日,大年初七,一架从东京起飞的凌晨航班,一位独自出行的中年女乘客陷入昏迷,呼之不醒,机长甚至做了返航预案。听到机上广播,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主任医师、宫颈科主任赵栋赶来,检查后迅速判断:“是一过性低血糖”,并密切监控其生命体征。几分钟后,乘客意识逐渐恢复,按照赵医生建议喝糖水、换到更宽敞座位后,血压、脉搏等指标趋于正常。


 瑞金医院医生在义诊活动中。

根据《新英格兰杂志》的研究数据,全世界每年约发生4.4万例航空紧急医疗事件。东姐在上海几大医院问了一圈发现,上海医务人员参与过空中医疗救援的真不少——

去年11月30日,从华盛顿飞往北京的美联航飞机,一位乘客发生急性尿潴留。幸好遇上瑞金医院感染科医生项晓刚,用细心找出的导尿管施行导尿术,为患者解除了痛苦,更避免因返航给所有乘客和美联航公司造成的损失。

去年4月,一名67岁老人在北京至上海航班上昏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万军凭临床经验判断为脑梗引发,并使用简易氧气、听诊器、降压药等救助老人,飞机降落,老人已恢复意识、病情平稳。航空公司发来感谢信:“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现场那种专业的职业素养,更多是医生救死扶伤的精神。”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著名心脏病专家葛均波医生在上海至美国芝加哥航班上救治突发房颤合并心衰的美国乘客,曾流传一时:听诊器、血压计无法使用,大专家客串“赤脚医生”,凭临床经验评估救治,靠的是医者的责任和全程细心照护,最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航班顺利抵达。葛均波院士说,类似的事,他碰上过很多次:“救人是紧急情况,医生不应有顾虑,就像上战场一样,有医学知识就应该站出来。”


在新疆克拉玛依街头,华山医院援疆干部、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孙韬等人见义勇为,成功挽回了一位出租车司机的生命。

“太多了!如果没人写表扬信、送锦旗,医生都不会说起!”华山医院宣传科科长陈勤奋这样回应。她在微信群里问了一句,瞬间收到若干回复:“去年12月份飞台湾航班上应乘务组广播需求拿了止泻药给上吐下泻的乘客,并主动询问病情……”“从北京到伊斯兰堡航班起飞不久,一位巴基斯坦籍女乘客晕倒,我为患者测量血压、询问情况后,考虑过度疲劳后呕吐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引起低血压……”“这样的事,我可干过好几回……”

在国际交流频繁、长途飞行增加的新时代,万米高空上最需要的“雷锋”当属医生;在身体痛楚、生命危急之际,有医生同行,何其幸运!

路遇急患,“救不救陌生人”不是问题;救人后还爱送“医嘱”

更多“活雷锋”医生,发生在街头、商场、车站、地铁、火车……医院之外的任何地方。

今年2月2日,上海驶往温州的高铁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陆志刚主任救治了一位胸闷气急、突发心衰的老太太;去年2月12日,一位心脏病患者突然倒地,正在公交车站候车的长征医院护士周艺茹和彭良喜第一时间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赢得宝贵的“黄金时间”;前年5月4日,铁路上海虹桥站一名老人突然晕倒,一名医生闻讯后奔往救治,然后悄然离开,网友在朋友圈发起“寻找好医生,为正能量点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苏佳灿被找到,当时他在去北京参加***青年节表彰会议的路上……


瑞金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护士郭颖在伦敦希斯罗机场面对突然发病的乘客主动上前救助,被赞为“最美护士”。

“救人是我的本职,举手之劳!”苏佳灿医生说。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是每一个医者的天职。面对疾病,医生需要专业和冷静。其实每个医者心中,都有一颗善良、奉献之心!”赵栋医生说。

这些话是医生的共同心声。即使在医患矛盾最多、“老人倒地要不要扶”成为讨论话题的日子里,“陌生人病了救不救”,医生们都毫不犹豫,路遇突发冲前救人,是医学教育成功营造的职业本能。

好医生多少都有点“强迫症”、“职业病”,好事必须做到底。有人给病人诊断服药后,还会一再去询问病情,直到彻底好转才放心;有人连续守护陌生病人一路,还不忘叮嘱:“下机后一定要去就医!”赵栋医生想给独自搭乘飞机的中老年乘客提个醒:“可以在外衣口袋里放一张小纸条,写明个人信息,除了年龄、血型外,最好有既往病史,有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腹主动脉瘤,以及食物药物过敏史等。”葛均波院士救人后建议航空公司配备电子血压仪,第二年两会还提了公共场所应普及AED心脏除颤器的提案。

新的“好人法”,护佑“白衣天使”更有勇气挺身而出

在医院之外,临时客串救人,其实是承担一定风险的。每位医师都有职业资格证,标有注册执业地点,在注册执业点之外行医,就是违规。急救中医生判断是否正确、施救是否得当,也容易引发争议。2016年9月,援疆的龙华医院医生田雨在飞机上用2根牙签对一位突发癫痫患者进行头部穴位刺激施救,既赢得赞叹也惹了争议。

好在,一年前,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草案,去年10月1日起施行,包括修改的“好人法”条款,让见义勇为行为不管是否存在重大过失或造成受助人损害,一律不承担民事责任。

近日,上海400多名医生与东航签了协议,自愿成为空中医疗专家,承诺乘坐飞机时给予突发急病患者妥帖照护。空中抢救所有风险由航空公司承担,施救者不担责。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航空公司将来还可能通过计算机甚至是手机,请求千里之外的医生为急病旅客提供医疗救助呢!

看到“学雷锋日”奔忙的医生,东姐深感应该为他们点赞,为无数没有留下姓名的医生在公共场合临危不乱展现的仁心、仁术点赞!希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让更多医生们更有勇气“学雷锋做好事”,该出手时就出手!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相关医院提供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出品)

责编:孟晨、

深圳翠竹劳务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