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串联“信息孤岛”,减轻企业负担,上海做了这些事

 

随着上海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政府部门也在不断自我加压,通过改善服务倒逼政务质量,从而推动内部协同、数据共享,形成了有机整体。

 

“上午有人检查,下午有人检查,日常生产经营都受影响,烦都烦死了!”经营食品企业的老黄,直到现在,聊起以往应付检查的经历,仍然是一肚子“苦水”。

 

如今,随着上海市区两级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的逐步建立,企业主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市工商局在平台进行统一公示后,各区可组织对已公示企业进行联合执法,在保证监管力度不减的前提下,不仅企业需要应对的检查次数少了,政府部门之间也实现了成果共享,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随着上海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政府部门也在不断自我加压,通过改善服务倒逼政务质量,从而推动内部协同、数据共享,形成了有机整体。

 

各监管信息实时传递无障碍交换

 

曾有民营企业反映,想盖一幢楼,需要经历非常复杂的审批过程,反复向各部门递交材料。这不仅耗费了大量时间成本和企业人力成本,对政府部门自身而言,其实也是行政资源的浪费。

 

要在统一系统内实现消防、安全、水务、环保等各种事项的审批工作,改“串联”为“并联”,的确曾存在着必须突破的瓶颈,毕竟,各部门的工作模式互不相同,依照的法律法规也有差异。

 

为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在“放管服”背景下,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以实现各领域监管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为有关部门在实施综合监管过程的协同工作提供支撑。

 

“‘互联网+政务服务’,不光是要忙审批、忙服务,也要忙监管。”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为落实国家“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加强本市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加快建立以综合监管为基础、以专业监管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提供了依据。

 

目前,平台已开展“双随机”“双告知”应用共计101次,涉及企业10万余户;信息归集、联合惩戒等工作应用顺利。目前,36家成员单位大部分已完成与市级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的系统对接。

 

各区在完成市级规定动作的同时,在监管热点和难点领域进行了创新实践,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黄浦区重点推进网格覆盖、数据覆盖和监管覆盖,运用分片负责理念,将监管对象和监管人员划分至网格,利用电子地图定位、移动终端巡查和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监管手段信息化,解决目前一线监管人员不足、监管责任不清、监管标准不一、监管效率不高等问题,并通过网格化巡查采集经营动态数据,更新和补充事中事后监管数据。

 

用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

 

数据共享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础。目前,“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仍然是制约“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仅仅是上海在推动政府管理模式加快从单打独斗、单向用力向政府社会协同、多方互动转变所做的努力之一。

 

目前,通过建立各部门信息化项目验收和预算资金拨付联动机制,上海已基本建成了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完成1.7万条目录项、26万条数据项的编目,以及42家市级部门数据共享绩效评估。

 

此外,面向全市政府系统公务人员的政府系统办公协同平台也已于今年6月30日上线试运行,该平台提供了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互联网的办公应用,有效提高了跨区和部门的办公协同能力和效率。

 

通过这个平台,公务人员不仅可以完成公文处理、会议管理、领导活动、简报专报等基础办公应用,还可以使用目标管理、政务公开、市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突发事件信息管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政务应用,并进行即时通讯。目前,各区和部门已有22家采用系统对接模式,30家直接使用平台功能,待10月份全市公务员统一身份认证完成后,就将完成全面对接。

 

据了解,接下来,上海还将进一步落实数据共享开放机制,深化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拓展数据资源编目范围和编目内容,完善数据资源绩效评价,提高数据质量,统筹推进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推动一批政务大数据示范应用建设,建立政务数据治理和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实现“云数联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栏目主编:吴頔图片编辑:曹立媛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东门临时工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