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吉林药方” 药力几何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开出的“吉林药方”日前引发了一场大讨论。面临转型发展和振兴重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扬长”的同时,要“避短”,还是“补短”?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各抒己见——

近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团队发布《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吉林报告》),报告在梳理吉林经济结构的短板与长处的基础上,应用新结构经济学方法“扬长补短”,为吉林省甄别筛选了一批“符合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

不过,这份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开出的“吉林药方”在征求意见时,却引发了一场讨论。讨论的焦点在于,面临转型发展和振兴重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扬长”的同时,要“避短”,还是“补短”?

聚焦五大产业集群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农业基地,也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十三五”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既有挑战,更有机遇。

在林毅夫团队看来,吉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与东北地区一样,即发展战略尚未根本上从违背比较优势型发展战略转型到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这妨碍了对其经济增长潜力的充分挖掘。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革之前的发展,受益于国家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革以来的发展,则受累于赶超战略所遗留下来的,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产品、技术结构,东北振兴战略需要采取遵循东北自身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林毅夫说。

按照这一思路,对于吉林省这样省情的区域而言,符合比较优势的工业化顺序必须是先轻工业充分发酵才可以大力推进重工业。否则,过去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扭曲产业结构,一方面使得没有自生能力的重工业日趋没落,另一方面也使得符合潜在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受到抑制。

因此,《吉林报告》建议,吉林省需要根据其资源禀赋结构与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大农业、大健康、现代轻纺、现代装备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融合型产业集群等五大万亿量级的符合其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深挖经济增长潜力。

争议焦点在发展轻纺

在这份“吉林药方”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在于吉林要不要发展现代轻纺这一产业。

林毅夫团队认为,吉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短板,是以纺织服装、家电与消费电子为龙头的轻工业集群和相应商业网络严重缺失。只有等轻纺工业的比重超过重工业之后,轻纺工业以及重工业本身才能够快速发展,整个区域经济才能够充分转轨到比较优势遵循型发展战略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这一结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原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认为,东北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要在中国的地区之间,形成高效率的分工。今天的东北,不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东南沿海。轻纺等轻工业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这些对于东北是弱势产业的,在江浙等地已经非常发达,东北再发展这些产业的话,成本会更高,竞争力更弱。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可云指出,从广义来理解,轻纺工业中的大部分行业属附加值不高的夕阳产业,而且吉林在全国并不具备发展轻纺产业的明显优势。以纺织工业为例,吉林的棉花、羊毛或羊绒、蚕丝、麻类以及化纤等原材料不具有优势,在产品品牌方面也不占明显优势。

“当然,《吉林报告》中所讨论的轻纺产业不仅包括纺织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但这些行业具有一些共同特点:附加值不高、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不高。发展此类产业是否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是令人怀疑的。”张可云认为。

对此,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课题研究执行负责人付才辉回应称,《吉林报告》提出要发展轻工业,是根据其劳动力禀赋结构特征来作出决定。吉林省在2016年末有2700万人口,其中16岁至59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占68.65%、农村人口占比44.03%,这样省情的吉林省,是绕不过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阶段的。

付才辉说,以重化工为主导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较弱,大量劳动力不是闲置在农业中,就是游荡在生产率较低的服务业中,或者外出打工。为了解决就业利用劳动力资源禀赋,目前吉林省就需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且,《吉林报告》中提出的现代轻工不同于传统简单的轻工业,承接江浙轻纺工业转移的方式也需要在转移过程中发挥吉林省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技术装备改造以及产品质量升级。这意味着吉林省还可以发挥重工业的基础反哺轻工业,与此同时也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补短”“避短”众说纷纭

在这场由《吉林报告》引发的讨论背后,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在振兴发展的过程中究竟要“扬长避短”还是“扬长补短”?

“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目前需要把握好极为重要的窗口机遇期恶补轻纺工业的短板,长期来讲才能让产业结构步入良性发展。”付才辉坚持认为,大力发展现代轻工业,不但可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推进吉林省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而且出口导向型轻工业还可以提升吉林省的出口以及带动物流、销售、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力发展——而这些正是吉林省的短板。

不少经济学家则表示,在东北地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不是“扬长补短”,而是要加快“扬长避短”。

“全国没有轻纺工业的地方多了,难道要让每个地方都发展轻纺工业吗?这是不可能的。东北还是应该将优势产业做强。”孙建波说,全国都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发展高水平产能。通过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把吉林乃至东北地区具有优势的农产品、药材、人参产品向外输送,同时也可以将被旅游等资源吸引的人群带进来,将优势产业做强。

“其他地方已经抓住历史机遇搞了几十年了,你现在再去补强追赶,难度太大了,不如扬长避短,把具备现实基础的产业通过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说。

张可云认为,就吉林所在的东北地区而言,经济结构并不是振兴的关键症结。由于老工业基地产业衰退,技术人员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技术人员的流失导致老工业基地“大出血”。因此,防止技术人员流失比经济结构“扬长补短”更为关键。

专家指出,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禀赋的条件出发,准确分析当地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最终再决定“补短”还是“避短”。

桂园劳务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