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撸起袖子加油干:“愚公”书记多科

  你可曾想过,面对一个重点扶贫村,这“第一书记”究竟怎么当?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常牧镇切扎村,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技能……

  穷,是压在切扎村的159户村民身上的一块巨石。多少年来,他们想搬,可又搬不走。

  2015年10月,州政府办公室无委处主任科员多科来到了切扎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破旧的村“两委”办公室、一道道土墙……这个纯牧业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并没有让从小就在牧区长大的多科打退堂鼓,可村上的风气却让原本充满干劲的多科心里不是滋味。“村上开会没人来,一些年轻人十分懒散,我感到这个村的工作并不轻松。”

  虽然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但多科深知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在走访入户后,他渐渐地和村民们熟悉了起来。只要群众需要帮忙解决的事情总是来者不拒,小到写个证明,大到办理各类手续,他都会亲自带着乡亲们奔波在各行业间咨询办理。

  随后,多科便开始争取项目,改善村上的基础设施。

  争取185.36万元实施了切扎村两个片区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争取150万元实施了村级主干道硬化路10公里,解决了全村人出行难的问题;

  争取60万元实施的18户无电户用电工程,解决了村民用电难的问题;

  争取投资230万元完成30户无群众自筹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项目;

  ……

  这样的工作作风很快便换来了大家对他的信任和支持。可扶贫工作才刚刚开始,如何能让这些对他抱有希望的牧民们多挣点钱呢?

  “你现在能干什么?”

  “你有什么技术?会砌墙?开车?”

  在走访中,心急如焚的多科一次又一次地向牧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他得到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放牧、挤牛奶、做酸奶……

  怎么办?难道还是走老路?

  “很显然,单一的养殖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没有让这些牧民们富裕起来,如果还走这条路,那就需要走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之路。”很快,四处“取经”的多科得出了结论。

  要想转变村民们的观念,得先让大家尝到甜头、看到希望。思前想后,多科找到了“突破口”。

  村民松太加是村上的“传奇人物”。早年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他过了不少苦日子,“浪子回头”后,脑子活、有想法的他开始四处打拼,如今成了村上的致富带头人。

  “这不就是转变观念的成功代表嘛!”多科找到松太加,动员他搞家庭牧场,带动几户贫困户。“钱你不用担心,我来想办法。”

  就这样,2016年8月,切扎村的首个家庭牧场——德勒家庭牧场正式成立,随后,还在贵德县常牧小区门口开设了切扎村家庭牧场产品直销店。

  牧场第一次“尝鲜”,就带动了三户贫困户。每天,松太加在村上收购到新鲜的牛奶后,便送到直销店,由他们进行包装,一部分做成酸奶,进行出售。此外,店里还加工销售馍馍、酥油、曲拉、蘑菇。

  原本一直靠外出务工的增毛才让便是其中之一。加入到牧场后,他不仅每年都能拿到3000元的分红,每个月还有些收入。

  “前些日子收购的牛奶多,每天都能有七八十斤。一天下来,能卖出去7桶左右的酸奶,利润比较可观。但有些季节,牛奶少,收入也就低了。平均下来,每个月的利润能有1000多元。”松太加算出的数字表明,这三户贫困户,能够实现户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

  发生在身边的变化很快便感染了村里其他的牧民,大家切切实实地看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紧接着,针对村上产业发展低、未形成规模的现状,多科决定趁热打铁,继续把畜牧业作为切扎村的主导产业。

  于是,他积极向派出单位领导反映情况,取得了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积极整合扶贫及三江源项目各类资金114万元,实施了切扎村1200平方米高标准畜棚建设,并由州政府办解决价值达24万元的饲草购置资金。去年年底,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不仅让53户贫困户全部入股,还带动了27户有意愿加入的牧民。

  “这样一来,我们村上就形成了合作社——家庭牧场——直销店的一个产业,合作社提供牛奶、牧场进行加工、直销店进行销售,多管齐下,合力发展。”多科笑着说。

  才让多杰是村上的低保户。今年40多岁的他如今是合作社的一名门卫,每个月都能领到1100元的固定工资。能够在家门口挣到钱,对于没有任何劳动技能的他来说,着实是件高兴的事儿。

  “其实去年年底因为工作原因,我被调回了原单位。这个消息传回村里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就带着村民代表到州政府办公室,希望能让我继续留下来。”提起这段插曲,多科满是感慨。“回来后,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要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第一书记’,尽自己所能带领这些村民脱贫致富。”

  说起切扎村今后的发展,多科又有了些新打算。办饲草料加工厂、扩大家庭牧场的规模、寻求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确,对于这名“第一书记”来说,搬走压在切扎村村民身上的巨石,想做的还有很多……(咸文静)

东湖临时工劳务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