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投贷联动冰与火:试点政策进展“冰冻” 机构热情不减

21世纪经济报道

投贷联动试点启动一年有余,政策层面的“冰冻”与机构的试点热情对比鲜明。

记者多渠道采访获悉,投贷联动首批试点方案批复依然没有时间表,短期内更难提试点扩围。另一面则是,试点与非试点地区及银行均在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或借道内部平台推动试点落地,或与第三方机构携手“曲线”介入,尽管相对银行庞大的资产规模而言,投贷联动业务数据仍显“微不足道”。

“冰与火”的背后是,政策层面“鼓励”方向未改,但监管工作重心或有转移。接近监管机构人士分析认为,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大范围监管检查是工作重点,与之同时,“稳”字当头或是投贷联动试点进程滞缓的原因。

方案审批无时间表试点短期难扩围

2016年4月,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尝试参与股权直投时代来临。

《指导意见》就谁参与和怎么参与做了明确的划定,市场一度以为,自此投贷联动业务将会迅速得以推动,但试点启动至今一年零三个月有余,投贷联动“准生证”仍未下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首批10家试点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汉口银行、西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已悉数向银监会递交试点方案,方案批复最终将由***决定,但多家试点银行均向记者表示,目前尚无具体批复步骤和时间信息传达。

“这与监管工作重心的转移有一定关系。”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称。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大范围监管检查是工作的重点,与之同时,“稳”字当头或也是投贷联动试点进程滞缓的原因。

对于投贷联动试点的进展情况,监管最后一次发声在今年3月。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公开表示,第一批投贷联动试点正在积极进行基础性准备,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实现贷款和股权融资真正有效的联动,暂时不会考虑第二批试点。

尽管如此,大中小银行对投贷联动的热情从未消减。今年初,杭州银行、齐鲁银行等均对投贷联动业务发声,表示希望成为第二批试点。

江苏地区一家非试点城商行小企业金融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我们也非常希望申请第二批试点,但现实情况是需要等待。第二批试点要以第一批为前提。需要第一批试点落地、运行一段时间,总结经验之后,再回头看如何推动第二批试点。”

上海某分管投贷联动的试点行副行长认为:“与获得试点方案批复相比,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开展业务,把注意力放在最后一公里,打基础,先做好投贷联动的贷,做好对科创企业的服务之后,再看政策的变化研究解决办法。”

在试点方案待批复之时,相关试点银行设立投资功能子公司申请亦未落地。

《指导意见》对试点机构的组织架构设置要求,关于需要设立投资功能子公司一项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点机构在境内已有投资功能子公司的,由子公司开展业务,没有投资功能子公司的,经申请和批准后允许设立。

截至目前,10家试点机构中,仅国开行下设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其余试点银行并不满足该操作条件。

不过上述副行长表示,在投端可以先采用过渡性做法,比如认股期权协议。投、贷两端的进行有时差,从认股期权协议的签订到最终是否实施之间有等待企业发展的漫长过程,也给了银行试点批复的等待期,也即现在由其他机构代持的认股期权在银行直投子公司得到批复设立之后可以转回,最终的行权仍可由银行完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在试点银行直投子公司待批之时,认股期权代持作为过渡期曲线投贷联动的做法之一被银行广泛采用。与之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借助集团内部子公司实现“投端”落地。

试点成效不均投与贷的抵补或需5-7年

但在曲线推进试点前提下,投贷联动仍未明显发力,各试点区域成效亦有差异。

对于投贷联动的规模尚无全国范围内的统计,就地方银监局统计数据来看,外部投贷联动仍占据主流,内部投贷联动在试点之后有了大幅增长,但投、贷两端余额均相对较小。

《指导意见》中的五个试点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天津滨海、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2017年悉数披露了投贷联动成效,其中仅上海和北京披露内部投贷联动数据。

截至今年2季度末,上海辖内机构投贷联动贷款余额为46.5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78%,内部联动投资总额1.5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113%;北京地区内部投贷联动共服务120户企业,内部投贷联动贷款余额13.56亿元,是年初的2倍,投资1.75亿元,是年初的4倍。

另外,北京地区外部投贷联动也有较大增幅,贷款余额56.7亿元,是年初的2倍,服务企业253户。

相比上海和北京,其余试点园区的投贷联动业务还处于更加初始的阶段。天津银监局披露截至2016年末的数据,当地五家试点总、分行共办理投贷联动业务14户、余额2亿元。武汉市2016年支持50家企业投贷发放额10亿元。西安地区截至今年4月末,各试点银行已累计为区内17家企业提供了投贷联动服务,贷款总额2.11亿元,投资总额1.32亿元。

就数据来看,可见虽然投贷联动对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都是具有正向激励的业务,但探索期,投贷联动落地规模相对银行庞大的资产规模而言依然微不足道。

分析认为,难上规模是受多个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其中传统银行信贷与股权投资属性的矛盾、银行对可投企业的选择、股权持有与退出不够明朗是三个主要制约因素。

观察已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企业,投资端采用认股权是主流做法。这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硅谷银行的做法。

浦发硅谷银行行长蒋德撰文解释,认股权即为缓释风险,在对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贷款时,在贷款交易中要求少量公司股权的认购选择权。当公司上市或股权价值增加,认股权证就能为硅谷银行带来收益,以此抵消早期为科创公司提供贷款带来的风险。

在硅谷银行的过往经验中,信贷风险较低的年份,早期贷款的坏账率约2%,风险较高年份,坏账可能高达10%,平均的坏账率约2.5%,如果认股权证的平均年收益可以达到2.5%,则抵补了风险。

蒋德根据经验分析,通常认股权证需要5-7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挥对银行坏账风险的抵补作用,缓释风险作用非即刻实现,获得收益的时间与银行出现贷款损失的时间并不同步。

正因为时间的跨度性,国内银行目前采用的借由第三方代持股的间接形式,在出现风险或纠纷时,或会给问题解决带来困难,且这种方式在退出变现时,代持机构会在收益中扣除约15%的管理费,银行无法获得100%的收益抵补风险。

硅谷银行在操作方式上,同样将贷款和股权的持有分开,由硅谷银行进行贷款,硅谷资本负责股权部分的操作。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2季度末,硅谷银行的借款总额为210亿美元,存款和投资总额为940亿美元。


深圳临时工靠谱的中介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