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你肯定想不到中国援非医生都经历了什么

  原标题:你肯定想不到中国援非医生都经历了什么

  深刻在龚梅灵记忆中的是1991年赞比亚那个夏天,他作为第7批中国援赞医疗队副队长在铜带省汤姆逊医院工作。卢安夏地区突发霍乱疫情,当时又正值雨季,病人的呕吐物等混合着雨水肆意流淌。

  龚梅灵和同事们顾不上自己,跪在地上为病人穿刺、输液、紧急抢救,连续奋战十多天。这一幕被赞比亚时任总统奇卢巴看到,他来到医疗队员身旁,对他们竖起大拇指。

  2007年8月15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大学教学医院,中国医疗队队长李彦伟为当地一名车祸伤员做检查。新华社记者王成云摄

  “遗憾的是,我的同事陈雅琴医师,由于疲劳过度,肝病复发,牺牲在与霍乱斗争的战场上。”龚梅灵说。 

  1963年,为响应阿尔及利亚医疗援助请求,中国政府组织国内优秀医疗力量,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此后半个多世纪,中国援非医疗人员足迹遍布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救治数以亿计非洲患者,为非洲培训数以万计医务人员。 

1966年12月14日,一名阿尔及利亚老人向中国医生倾诉自己病况迅速好转的愉快心情。新华社发

  不少非洲国家物资匮乏、通讯不便、断水断电、传染病肆虐,还有的国家政局动荡、战乱频发……面对重重困难,中国医疗队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人道主义精神克服艰难,为非洲患者提供帮助。

  坦桑尼亚青年:我是中国人

  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当地民众遇到中国面孔,总会热情地用斯瓦希里语喊“中国、中国”,或用中文说“你好”。在这里,中国医疗队已服务50多年,在当地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 

  “我是中国人!”每当遇见中国朋友,苏莱曼都会这么说。因为40多年前,苏莱曼的母亲哈桑女士生产时遭遇难产。在第九批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妇产科医生杨伟文帮助下,苏莱曼顺利出生、母子平安。

  几乎每年,苏莱曼都要陪母亲去趟中国,看望早已退休的杨伟文医生。

  2016年7月14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的纳兹摩加医院,第26批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徐卓群(右一)进行一台手术。新华社记者周晓雄摄

  2013年3月,位于达累斯萨拉姆市中心的一幢16层的在建楼房倒塌,中国援坦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治伤员,并且连续坚守4天;2016年9月,坦桑尼亚西北部卡盖拉省发生5.7级地震,中国医疗队员作为第一批抵达现场的外国救援队员,同当地医生一起,共诊治超过500例次病人。

  此外,中国医疗队员们还要时常深入传染病高发的落后地区开展义诊活动。据上一批医疗队员宋涛回忆,由于开展义诊的村庄往往极为偏僻,医疗队员们的住宿条件十分艰苦。

  不仅没有刷牙、洗脸用的自来水,经常连被子都没有,半夜被冻醒的队员们不得不将床单裹在身上取暖。

  8月17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郊的中国-埃塞俄比亚友好医院,心内科医师、医疗队队长赵诚(左二)等中方医生一起讨论患者病情。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容丽媚2012年到2014年参加了中国第九批援助科摩罗医疗队。

  在援非的日子里,容丽媚最难忘的是一次半夜值班,急诊来了一名因妊娠期高血压昏迷的患者,她的孩子卡被在产道内情况非常危急。经过容丽媚与同事们的全力抢救,母子转危为安。 “等我一走出产房门口,一群非洲女性就围着我,跳非洲舞,当时我很惊讶,不知道是干什么。护士告诉我说,她们是以当地最好的方式来表示对我的感谢。 ”

  困境中的坚守与变通

  援非初期,器材和药品短缺,中国医疗队与受援国医护人员一起制作必要设备和器械,因地制宜开展临床救治。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医疗队引进超声乳化白内障复明、心脏搭桥、内窥镜微创和关节置换手术等先进医疗技术,为受援国患者提供更广泛的医疗服务。 

  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后,中国立即行动,帮助非洲兄弟抗击疫情,以实际行动体现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

  这张视频截图照片显示,2014年12月23日,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的医护人员对埃博拉病人进行查房。新华社发(姜恒摄)

  时任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说,在利比里亚人民遭遇埃博拉疫情时,中国率先伸出援手,唤起和引领国际社会关注与援助,为最终战胜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缺医、缺药、缺器械。”中国援助博茨瓦纳第15批医疗队麻醉医生林鹏焘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他援非5个月来最深的感受。 林鹏焘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援外医疗,这里艰苦的医疗条件超出了他的预期,药物过期或短缺、器械耗材不全等难题,使得相关的手术麻醉风险重重。 

  2014年10月11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来自中国的医护人员护送留观患者进入病房。由中国北京302医院30名医生护士组成的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在一个月前抵达弗里敦参与抗击埃博拉疫情。新华社发(孙捷摄)

  林鹏焘向记者介绍了日前参与的一起子宫肌瘤剜除手术经历。他说,由于患者肌瘤多发、体积大,且与周围组织存在粘连,患者在手术中失血累计达4800毫升,并一度处于休克状态。而此时,“医院血库明确告知仅有800毫升红细胞可供使用”。 

  危急时刻,林鹏焘采取了包括控制并维持好患者的血压等多种措施,同时建议手术医生尽快止血,并适时中止手术。虽然子宫肌瘤没有全部剜除,但患者最终平安脱险。 

  主刀医生塔德莱事后感慨地说:“林医生,您太棒了!要知道,好的麻醉医生对一台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2015年8月17日,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的玛丽娜公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何利勇(左)与前来复查的患病儿童及其家属合影。(新华社发)

  给林鹏焘当过助手的博茨瓦纳当地麻醉医生巴里克说,给林医生当助手不仅使他们在技术上受益匪浅,中国医生这种尽全力为患者着想的精神也令他们非常感动。

  世卫:非洲可汲取“中国经验”

  针对非洲不同地区特殊疫情,中国派出一批批公共卫生领域专家,从源头上帮助当地民众摆脱疫情困扰。   

  2006年,科摩罗报告疟疾病例10.8万例,致死34人。2007年中国抗疟团队进驻科摩罗,到2014年,科全国报告疟疾病例降至2000多例,全面实现疟疾病例零死亡。 

2006年5月19日,来自中国的眼科医生赖云珍在科摩罗首都莫罗尼为患者做检查。新华社记者王宏达摄

  在坦桑尼亚奔巴岛,由中国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血吸虫病防治试点项目正在进行。2017年1月项目启动至今,中国专家克服资料少、感染风险高等困难,调查当地水塘和溪流,灭螺水塘面积达76万平方米。 

  奔巴岛热带病项目负责人萨利赫·穆罕默德说:“从项目开展到现在,中国专家一直和我们并肩作战,取得了很多成果。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奔巴岛会尽早告别血吸虫病。”

2017年9月14日,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中国第五批援南苏丹医疗队医生为患者义诊。(新华社发)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任明辉8月17日表示,非洲国家缺乏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卫生指标容易受到重大传染病的影响。非洲可以汲取中国加强自身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 

  任明辉在当日举行的2018年中非卫生合作高级别会议上说,中国在妇幼卫生保健、药品本地化生产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非洲各国可以予以借鉴,并结合自身国情建立完善的卫生体系,提出合理的卫生政策。 

 

责任编辑:霍宇昂

深圳普工招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