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惠州中医药产业 迈向现代化

    罗浮山国药公司检测人员在对百草油进行检测。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15日,惠州召开卫生与健康工作推进会议,对全市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进行了部署、推进。会议透露,惠州中医药产业体系正逐步完善,目前共有药品生产企业24家,年产值约19亿元。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通道的打通,罗浮山百草油等惠州知名传统中医药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不唯如此,以养生、养老为核心功能的中医药服务也正在被更广大的人群接受,惠州中医药事业正在逐步产业化和现代化,同时也在中医药的专业化研发方面,面临亟待破解的人才难题。

    ●南方日报记者 廖钰娴

    1 基层成中医药服务先行区

    近年来,惠州大力推进市县(区)两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的建设,今年年初,惠州加强县区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做好龙门县中医院升级建设项目和其他县区中医院的改扩建,根据省级财政配套,新建4800万元、改扩建3000万元、装修300万元、设备配置600万元。

    中医已是惠州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中医药服务推广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逐渐成为中医药服务快速发展的另一阵地。

    据悉,目前惠州全市2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100%设置有规范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自2016年以来,惠州还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村级中医馆服务模式,目前已建成中医馆38家,村级卫生室1331间中能提供中医服务的有1155间,换言之,已有超过80%的村卫生站可以提供中医服务,能开展中药、针法、灸法、推拿、刮痧、拔罐等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根据相关规划,惠州将在年底前完成75间中医馆建设,另外,全市乡镇卫生院也将在2018年全面完成中医馆建设任务。

    记者了解到,在镇村两级中医馆推广的3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已有27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服务费用的低廉为中医药服务在基层的推广获得便利。当前,惠州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发展,不仅使得中医药服务成为基层医疗机构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也凭借其独特的中医疗法,把以往习惯于接受输液、吃药等典型西医疗法的病人,部分转移到了中医药领域。

    记者走访基层中医馆发现,“望闻问切开药方”这样传统的中医诊疗模式已经不再是唯一选择。在诊断方面,一些有条件的中医馆引入了“把脉机器人”,将患者的手腕通过感应器与机器人连接,即可形成初步的诊断结果。在惠东县大岭镇卫生院和仲恺高新区潼侨镇卫生院,记者发现中药饮片已不再大量占据药房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智能中药配方系统,实现了全自动抓药和包装,为患者提供中药配方颗粒服务,省去了煎煮的麻烦,只需用温开水冲服即可,在提高中医诊疗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患者。

    同时,一些新兴中医药技术也正在基层中医馆得到先行性的应用。以潼侨镇卫生院为例,该院在2016年引入了穴位透皮技术贴敷疗法,据介绍,此疗法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实现对药物有效成分的高效吸收,改变了以往生病后动辄打针、吃药的诊疗习惯。

    在基层中医馆,中医药服务的接受度颇高,这也进而改变了中西医医药服务的比例结构,以上述卫生院为例,该院院长罗立勇介绍,在中医药特色的推动下,该院2016年全院门诊量17.2万人次,其中中医门诊量3.1万人次,占全院门诊总量的18%。另一方面,中医服务项目开展以来,输液、药品收入比例逐月下降,截至今年1月,已从原来的26%和47.2%,分别降至14.95%和39.84%,“‘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盐水的俗称)的使用比例正在显著下降。”该院院长罗立勇说。

    除了疾病治疗,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康复中同样有着重要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治未病”。据惠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局(以下简称“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惠州还将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基层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中医药健康干预、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康复护理等,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逐步形成融防治一体、中医特色服务为支撑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2 中医药产业的“精品战略”

    惠州市中医药资源丰富,仅罗浮山就有超过1200种中草药。1400多年前,葛洪就在罗浮山炼丹制药。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惠州目前已有本土药品生产企业24家,其中包括中药制剂企业9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6家,中药制剂厂外车间2家,2016年全市药品生产企业中药产值约18.95亿元。

    中药材种植体系是惠州中医药服务现代化之路的依托之一。惠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多科植物生长,因此中药材种植很广泛。据介绍,目前全市种植中药材约3万多亩,主要分布在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其中惠东县安墩镇、巽寮、平海、铁冲种植的石斛、牛大力,约有5000亩;博罗县泰美镇、湖镇镇、罗浮山管委会种植沉香、牛大力、金霍斛、金线莲,约1万亩;龙门县地派镇是种植巴戟天,约1万亩。另外,新峰药业、罗浮山国药、宝丹制药、澳珍药业、泛生中药饮片厂等多家中药生产企业均建立自有产销一体的种植(养殖)基地,主要种植(养殖)鱼腥草、穿心莲、两面针、溪黄草、金银花、地龙、珍珠等中草药原料。此外,惠阳区平潭镇也正在积极推动5000亩山地种植中药材项目。

    中医药制作体系则是中医药现代化之路的另一抓手。目前,惠州已有罗浮山国药、九惠制药、新峰药业、惠州中药厂等知名药企,其产品大多也是经岭南民间中药验方研制生产出来的,具有本土特色和历史印记,以及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在多年本土采用经验后,许多中药产品正在走出惠州,甚至走出了中国。记者了解到,目前罗浮山国药公司生产的“百草油”,早已远销东南亚市场和非洲市场,另外,“罗浮山风湿膏药”、“复方风湿宁系列”等也被列入“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去年举行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这些中医药产品悉数亮相,得到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组织的专业人士认可,据统计,大会共签约16个项目,协议金额约584亿元。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是惠州中医药产业成规模走出国门的第一次尝试,今年6月,国际养生大会在同一地点举行,惠州提出建设“罗浮新城·康养基地·大学小镇”的重要战略,大健康产业成为新的风口,有望成为惠州的支柱产业,也是完善中医药体系建设,优化中医药产业结构的重要通道。据了解,大健康产业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及保健、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被认为是继IT产业之后的“财富第五波”。

    据惠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惠州正与香港开展医疗合作,筹建惠港医养中心大厦,建设惠港国际医疗中心、惠港老年病研究所、惠港长者之家等项目,以推动中医药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此外,上述负责人表示,惠州将坚持办好中医药科学大会,深挖葛洪中医药文化遗产和罗浮山中草药资源,吸引一批优质中医药企业投资,大力推进以罗浮山为中心的GAP药材种植加工基地、罗浮山健康产业园和国家岭南药用植物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培育中医药产业“精品”,促进惠州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在全省率先建成中医药强市。

    如今,在打造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及“健康惠州”的背景下,包括惠城、博罗、龙门等县区均已开始布局大健康产业。其中,惠城区提出将以东江沿岸镇街为腹地构建环东江大健康产业,使之成为该区高水平打造的三大平台之一。而博罗县提出打造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中医药创新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个基地”,以及“大学小镇、康养基地、罗浮新城”重大战略平台,打造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3 产业研发呼唤更多专业人才

    “传、帮、带”是中医技术继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通道,目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相对匮乏,是制约惠州发展中医药服务的瓶颈。据统计,惠州目前共有省、市名医、名中医55名,作为“一对一”“手把手”教学传承的重要人才支柱,这一数量仍然难以满足中医药人才大规模培养的需求。

    为此,目前惠州正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中医药服务培训工作,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惠州市财政每年拨出100万元专款用于培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25个常见病中遴选出16项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群众欢迎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编印了近3000册教材。此外,依托网络视频教育平台,通过培训基层骨干和深入基层培训等多种形式,惠州5年来共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近6000人次。

    惠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正在全面加强中医人才队伍的培养,力争县(区)级以上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达到6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79人。据了解,目前惠州已建成“吕景山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以及2间广东省名老中医师承工作室和18间市名中医工作室,即将全面开展名医师带徒,通过培养名中医(名技师),选拔和培养青年中医拔尖人才,扩大名中医师带徒的覆盖面,完善师带徒教育制度。

    另一方面,惠州正在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研发的投入力度,据惠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惠州已拨付1754万元经费用于支持中医药企事业单位的42项科研项目,发展壮大中药研发体系,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相结合。据介绍,目前惠州已有多家中药企业与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国内高校、研究所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依托企业人力资源,设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广东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惠州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妇科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中心。

    通过鼓励和支持中药研发,惠州药企的研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根据初步统计,罗浮山国药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9项,九惠制药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1项,新峰药业拥有发明专利3项,惠州中药厂拥有发明专利1项。

    今年1月,惠州市中医医院联合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科伦创杰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广东省葛洪中医药研究院,据了解,下一步惠州还将推进葛洪中医院建设,努力打造成为以鲍姑红脚艾灸文化特色专科医院,力争在中医药产学研等方面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竞争力。同时,惠州还将推进广东科技学院博罗分校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合作,成立研究生院分院,采用校区+研究生院+产业办学模式,以发展大健康产业。

    然而,从中医药产业发展尤其是大健康产业的蓝图来看,未来几年的中医技术人才储备仍然无法满足产业规模扩张和基础研发的需要。为此,惠州正努力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记者了解到,目前惠州在高级人才层面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和“人才双十行动”,根据《惠州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中医药人才培育和引进已纳入上述计划中。

    高级人才的引入为本土人才培养提供了源头动力。惠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现有名中医人才的基础上,惠州将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以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工作,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医院非中医类别医师培训,做好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及规范化培训。

    在基层中医馆不断增加的当下,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储备工作则成了另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为此,惠州将继续开展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农村中医药人才定向培养等工作,开展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的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工作,完善市中医医院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远程网络教育平台以及中医药传承工作室等建设。

    除了专业技术人才,在中医药产业的下游,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目前仍然紧缺。如何加强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管理,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维持下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相对稳定,成了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的又一考验。据了解,惠州目前正通过与省级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养殖、加工、鉴定技术和信息服务队伍,力争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服务能力,“要通过3年努力将我市中医药产业服务能力挤进全省先进水平。”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责任编辑:初晓慧

深圳众鼎人力怎么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