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吴文山:调解是一门审判"艺术"

  

    天津武清区法院王庆坨法庭副庭长吴文山。

  每年结案超过院办案指标五到六倍、民事案件调解率年均达到95%以上,曾先后获评全国优秀法官、天津市优秀法官、天津市敬业奉献好人……一连串的数字与荣誉为在基层法庭工作20余年的天津武清区法院王庆坨法庭副庭长吴文山打上了不平凡的注脚。

  “老百姓来打官司就是信任法官,因为他们需要法律服务,所以我必须尽力去帮助他们。”面对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吴文山却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追求正义、维护法律权威的信念。

  被同事起外号“拼命三郎”

  “他只要工作起来,就好像有股使不完的劲儿。”“他的调解工作做得真棒,很多纠纷不用开庭就能被化解。”……提起吴文山,同事都喜欢叫他“拼命三郎”“工作狂”,每年经他审结的案件最少也有400件。

  熟悉吴文山的人都说,在他的脑子里没有什么比工作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案件更让他牵肠挂肚。

  2013年4月26日,王庆坨人民法庭一下子聚集了几十号人,有上接待室的,有在院内的,两拨人大声吵闹,争吵得脸红脖子粗。“您就是吴法官吧,听说您审理我们的案件,既然村委会已经重新发包给我们,他们还抢种,那讲不起就都给他们刨了,让他们种了也白种!”另一方也不示弱“我们虽然是外地人,但你们刨试试,让你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亲眼见证了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吴文山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在稳定双方对抗情绪的同时,吴文山对他们说:“你们都消消气,既然事都出了,咱们就得心平气和解决,大家的目的不是斗气,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个道理你们都知道,我也会尽快办理此案的。”

  吴文山敏锐地意识到:鉴于村民宋某起诉刘某等数十名外地农民抢种纠纷涉及450亩耕地、双方当事人达400多人,如不尽快处理,极易造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后果不堪设想。更为紧迫的是如果错过播种节点,将会给老百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是当即立下军令状:必须在5月1日前拿下这场“攻坚战”。

  农耕季节,为了给案件审理争取时间,吴文山24小时坚守在法庭,整合案件材料,分析案情、制定解纷策略,他彻夜不眠,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鼻子流血了也浑然不觉。奋战3个昼夜,他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终于彻底地平息了纠纷。村民的情绪得到了安抚,闹事的人员被及时遏制,受损失的村民得到了补偿。

  多年的基层审判经验使吴文山意识到,判决不是目的,案结事了才是根本。多了解一点,再深入一些,多沟通,多做工作,调解到位就可以解决简单判决解决不了的判后难题。

  吴文山也承认自己是“拼命三郎”,“为了解决纠纷,我可以做到不吃饭、不睡觉,连续作战,直到案件处理完毕。”

  作为“拼命三郎”,吴文山意识到法官办案也是个“体力活”,所以他十分注意锻炼身体,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去“拼命”。吴文山一直爱好并坚持体育锻炼,不仅仅是篮球,长跑、游泳、健身也都是他的心头好。吴文山说,自1985年上高中开始至今,自己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坚持长跑30分钟,然后健身活动30分钟以上。工作之余,夏天喜好游泳,冬天喜爱滑冰。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他处理案件提供了充足的精力保障。

  

  吴文山在党旗下宣誓。

  办案时倾情调解

  吴文山曾审结过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案件,该事故造成山东省某公司员工4死2残和车辆损毁的严重后果。判决中只涉及到保险公司赔偿的交强险24万元,而被告因为家境贫寒实在没有能力再多赔偿,并在电话里满腹委屈:“他们车追尾自燃起火造成人员伤亡的,跟我有什么关系,还告我?我现在也离婚了,一身病还要抚养孩子,我的生存都成问题了,垫付了医药费后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了。”

  为了破解“僵局”,在多次电话沟通效果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吴文山决定远赴山东“上门”协调。那是一个多雨的仲夏日,当吴文山刚进入山东不久,就遭遇了当地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雨,鲁西丘陵的泥泞山路几度使汽车抛锚,但再大的风雨也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再难的道路夜没能击退他为民调解的信念。

  有人问吴文山:“这件事你已经尽到了法官的职责,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呢?”他回答说,案件虽已宣判,但法律正义并未得到完全伸张,自己不能半途而废。

  辗转到达泰安后,吴文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死者家中,自掏腰包给死者亲属送去慰问品。死者家属泪流满面地说:“您可得给我们做主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心都碎了。”看到家属们悲痛欲绝与恐慌无助,吴文山心里五味杂陈,当即向死者亲属们承诺,一定尽最大努力争取到应有的赔偿。

  调解过程中,在赔偿金额等分歧较大的焦点,吴文山反复往返于当事各方,向他们透彻地剖析法理,摆明利害关系。几经波折,保险公司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最终同意将100万元的商业保险理赔款用于赔偿,各方当事人的心结也因此而得以化解。

  吴文山在结案后总结:简单的案情后面也蕴含着复杂的人情百态,只有用心去理解,用情去感化,才能发挥调解的做大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案结事了。调解是一门审判“艺术”,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只有同时解开当事人的“法结”与“心结”,才能让法治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内心。

  不久,当事人给吴文山送来了感谢信:“真心感谢王庆坨法庭的吴文山法官,感谢武清区人民法院培养出这么好的法官。这次诉讼使我感受到法律能够替我们穷人说话,法律能够为我们撑起天空,能使我们前行。”

  生活中永不懈怠

  随着各种新兴案件不断涌现,吴文山总是一次次告诫自己:法条是死的,而法官的智慧是活的。因此,吴文山从未停下对法律精神探索的脚步。吴文山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虽然早已年过四十,但是他的学习劲头丝毫不比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差。“他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但工作结束后,都还要坚持看书看到很晚。”说起吴文山学习的执着劲儿,妻子的语气里半是无奈,半是疼惜。

  吴文山从未间断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他觉得,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近年来,他不仅取得了南开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还先后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和市法院系统审判长资格考试。

  无论工作如何繁忙,吴文山总是挤出时间,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在司法工作中,面对新类型的案件,想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审判时游刃有余,必须得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吴文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颜妤函/文稿统筹,据央视网、北方网等相关内容整理)

深圳梅沙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